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01.
秦岭兰科一新记录属——全唇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唇兰属(Myrmechis Bl.)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鸟巢兰族(Neottieae)斑叶兰亚族(Goodyerinae),属的模式种M.gracilis(B1.)B1.分布于亚洲热带至亚热带地区的中国、日本、锡金、印度尼西亚[4,2]。该属植物有7种,均为陆生小草本。根状茎伸长,匍匐、肉质、具节,节上生根、叶很小。  相似文献   
502.
从龙舌兰(Agave americana)的发酵叶汁中分离到一个新甾体皂苷。结合波谱和化学方法,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为替告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半乳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503.
Duringthevisitoftheseniorauthorin 1995totheherbariumoftheNationalMuseumofNaturalHistoryinParis(P) ,anewsaprophyticspeciesofCephalantherawasfoundrelatedtoCephalantheracalcarataS .C .Chen&K .Y .Langpublishedin 1986 .Duetolackingliteratureavailableatthattime ,itwasn…  相似文献   
504.
三种兰科植物的保护遗传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研究了中国3种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 Tang et Wang),麻栗坡兜兰(P.malipoense S.C.Chen et Tsi)和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Chien)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12个RAPD引物在2种兜兰中共扩增出131条带,对4个硬叶兜兰群体的检测表明其物种水平的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71.6%,Nei的基因多样度(h)为0.2171,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301;4个群体的平均多样性水平为PPB=45.2%,h=0.1457,I=0.2204,低于远交兰花的平均水平,在总遗传变异中,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31%,略高于远交物种的平均水平,在物种水平上,麻栗坡兜兰的PPB为49.5%,h为0.1174,I为0.1764,均大大低于硬叶兜兰,对11个独花兰群体采用16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119条带,物种水平PPB-76.5%,h=0.1941,I=0.3058;在群体水平上,上述3个指标的平均值则分别为37.2%,0.1197和0.1810。均低于远交兰花的平均水平,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45.27%,遗传分化明显高于远交物种的平均水平,导致3个物种遗传多样性偏低而群体间遗传分化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的过度采挖和生境的片断化,研究结果为兰花保护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5.
Pachystoma is a small orchid genus of some four species ranging from India and southern China through Indochina, Malaysia and Indonesia to the Philippines, New Guinea and Caledonia. The type specimen of this new species was found in the herbarium of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 (E) mixed with unidentified specimens of Eulophia during the senior author's visit there late in June of 2001. Many specimens of Pachystoma, as well as some of Eulophia, lack leaves probably due to the similarity of their leaves to those of some kinds of sympatric grasses, such as Imperata, and therefore being overlooked (Schlechter 1914), or the absence of leaves during the period of flowering. In these cases, some species of Pachystoma were said to be saprophytic, and others misidentified as belonging to Eulophia.Acknowlegment The senior author wants to express his sincere thanks to the Kadoorie Farm & Botanic Garden for a grant to visit and study the orchid collections in European herbaria, to the curators of E for making the specimens available, to Dr. Y. Z. Wang for his kind help, and to Mrs. Cai Su-qing for preparing the drawing of this new species.  相似文献   
506.
关于珍稀濒危植物火焰兰属的研究资料较少。该文以云南火焰兰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云南火焰兰的花形态和花药发育胚胎学特征,并结合现有资料探讨了其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1)具有分类学意义的花形态特征为唇瓣三裂且花距不明显,合蕊柱圆柱形,花药帽紫色具黄条纹,花粉团一对且由粘盘及粘盘柄连接。(2)花药原基分化出一对侧生花药室,每个花药室的小孢子囊中央分化出一条偏离中轴的不育隔膜组织,发育为一对不等大的次生小孢子囊;花药成熟时,因不育隔膜组织降解而形成2个深裂花粉团。(3)发育完整的花药壁有5~6层,为“多层型”花药壁,包括表皮、2~3层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细胞为单核、腺质型。花药成熟时,药室内壁发生纤维状加厚,花药室在远轴端开裂散粉。(4)小孢子母细胞经同时型胞质分裂,形成正四面体和左右对称排列的小孢子四分体,小孢子保持在四分体内,经有丝分裂发育为2-细胞型的四合花粉,排列紧密,形成坚固的花粉团;在花药发育过程中未观察到花粉败育现象。该研究结果为火焰兰属的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07.
为理解珍稀濒危兰科植物龙头兰(Pecteilis susannae)和景洪白蝶兰(P.hawkesiana)的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开发用于物种鉴定、保护遗传学和系统发育分析的分子标记,该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龙头兰和景洪白蝶兰进行浅层基因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的拼接、组装和注释,并与其他近缘物种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龙头兰和景洪白蝶兰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54 407 bp和153 891 bp,由一对26 550 bp和26 523 bp的反向重复序列(IR)、84 204 bp和83 756 bp的大单拷贝区(LSC)、17 103 bp和17 089 bp的小单拷贝区(SSC)组成;均注释了111个唯一基因,包括7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2)在叶绿体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94个和92个简单重复序列(SSRs)。(3)二者之间存在70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和152个插入缺失(InDels)位点,其中cpInDel 067等可以区分2个物种。(4)观察到1个差异较大的基因(accD...  相似文献   
508.
安曼云 《广西植物》2017,37(6):763-767
杓兰属(Cypripedium)植物因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而长期被过度采集,已成为濒危植物。利用菌根技术进行杓兰属植物的保护和人工栽培,需要获得其可培养的菌根真菌。该研究采用分离培养法和共生回接方法,研究了云南杓兰菌根真菌菌群组成及其共生关系。结果表明:(1)从10株云南杓兰300块毛根组织中分离获得126株内生真菌,归属为3个菌属,分别是胶膜菌属(Tulasnella)73株、伏革菌属(Corticium)36株、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17株。其中,胶膜菌属为优势菌群,占总菌株数量的57.94%。(2)6株供试菌株中,4株菌株可显著缩短种子的萌发过程,6株菌株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从中筛选获得一株CY-18高效促生真菌,对云南杓兰种子共生萌发和幼苗共生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利用菌根技术进行杓兰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9.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两种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及对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收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两组各包含患者49例。A组患者使用兰索拉唑治疗,B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进行连续30 d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情况、MDA、SOD及NO水平、不良反应以及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27%及91.84%,B组患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1.22%及93.88%。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胀、腹痛、上腹部烧灼及反酸症状与治疗前相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DA显著降低,SOD及NO显著升高,其中A组变化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1%,明显高于B组的6.12%(P0.05)。B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组。结论: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两种质子泵抑制剂对胃溃疡患者疗效相当,兰索拉唑在MDA、SOD及NO水平改善上具有优势,但奥美拉唑安全性更高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应当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10.
扇脉杓兰果实生长动态及胚胎发育过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授粉后不同发育阶段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果实的生长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分别采用TrC法和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种子生活力及其胚胎发育过程.观察结果湿示:扇脉杓兰果实形态成熟时间约为110 d,其中,授粉后0~20 d为第1次迅速生长期,授粉后20~30 d为第1次缓慢生长期,授粉后30~50 d为第2次迅速生长期,授粉后50~110 d为第2次缓慢生长期;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动态变化过程相似,但横径的生长动态曲线较纵径平缓,形态成熟时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分别为48.87和13.59 mm.成熟种子由内外2层种皮和球形胚构成,不具胚乳,内外种皮间具空气腔;败育种子只具有内种皮和外种皮而无种胚.胚胎发育类型为石竹型,种胚自受精形成合子到发育为成熟球形胚约需95 d.种胚发育时合子第1次不均衡横裂形成基细胞和顶细胞;基细胞发育为胚柄细胞,胚柄细胞高度液泡化,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不进行分裂并逐渐退化消失;顶细胞不参与胚柄形成,并且经过有丝分裂最终形成球形胚;内珠被在种子成熟时发育成为1层致密的紧贴胚体的内种皮.种胚纵径和横径的生长动态变化相似,成熟球形胚的纵径和横径分别为208.71和106.19 μm.扇脉杓兰种子生活力较高,有生活力的种子占56%.根据研究结果推测:自然状态下扇脉杓兰种子萌发率较低,可能与致密的种皮、种子中较小的胚体以及无胚乳导致的营养成分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