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51.
报道了中国夹竹桃科(Apocynaceae)球兰属(Hoya R.Br.)一新记录种:三岛球兰(H.tamdaoensis RoddaT.B.Tran)。该种产于广西那坡县,生于石灰岩常绿阔叶林中。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补充了该种发表时未曾描述的果实和种子特征,并提供图版以方便鉴别。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药用植物园标本馆(GXMG)。  相似文献   
452.
王泓 《生命世界》2003,(2):14-14
天空又飘起了雨花,我和护林员只好沿原路返回村落。山间小道很滑,草上、灌木上都湿漉漉的,树上又不断往下滴水,身上潮呼呼的,鞋子、裤脚都是泥,我在福建省南靖虎伯寮自然保护区的这几天来,都是这样阴阴雨雨的天气,与期盼中10月中旬的秋高气爽根本无缘。一路紧走,快到象溪村时,雨已经下大了,我们只好就近在一农户家避雨。农家的门外是一大块由两山间的台地改造的稻田,田埂在稻田间错落、穿插,近处有一条从山中下来的溪水,连日的降雨使得水量大增,奔流得哗哗响。溪边有株大树,树干苍劲、枝繁叶茂,这景象使我想起园林中大树孤植于草坪的景观来…  相似文献   
453.
周丽  胡春根 《广西植物》2016,36(8):949-955
该文使用简单重复序列间( ISSR)分子标记,对送春与多花兰种间杂交后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8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4个扩增效果稳定的ISSR引物,对两亲本和59个F1代个体进行了ISSR扩增,得到107个扩增位点,扩增的片段大小位于90~2100 bp之间,平均每个引物扩增7.64条条带,得到11种类型的带。 ISSR标记在送春×多花兰的F1代中表现出一定的多态性,分离频率为44.86%,分离位点有83.33%符合孟德尔1︰1或3︰1的分离规律,产生偏孟德尔分离的位点占12.50%,余下的4.17%属于特殊分离带型。可能导致后代变异的位点为偏孟德尔分离的6条带、缺失的8条带或新生成的2条带。聚类图中父本和母本与F1代个体间的遗传距离较远,59个杂交后代先聚集成一组,再同母本相聚为一组,最后才同父本聚在一起,59个杂种均偏母本型。送春与多花兰的杂交后代在植株形态、染色体、遗传物质方面都具备双亲特点,61个个体间的ISSR分子量标记结果和植株形态学特征都说明,59个F1代杂种包含送春和多花兰的遗传特性是真杂种;F1代杂种既有双亲的互补特征带,又有双亲的重组片断即产生新的特异带,这说明送春与多花兰的杂交后代具有遗传变异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地对杂交后代进行定向选择,为兰花的杂交育种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454.
Wu YG  Liu Y  Zhou P  Lan GC  Han D  Miao DQ  Tan JH 《Cell research》2007,17(8):722-731
Selecting oocytes that are most likely to develop is crucial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animal cloning. Brilliant cresyl blue (BCB) staining has been used for oocyte selection in large animals, but its wider utility needs further evaluation. Mouse oocytes were divided into those stained (BCB+) and those unstained (BCB-) according to their ooplasm BCB coloration. Chromatin configurations, cumulus cell apoptosis, cytoplasmic maturity and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BCB+ and BCB- oocytes. The effects of oocyte diameter, sexual maturity and gonadotropin stimulation on the competence of BCB+ oocytes were also analyzed. In the large- and medium-size groups, BCB+ oocytes were larger and showed more surrounded nucleoli (SN) chromatin configurations and higher frequencies of early atresia, and they also gained better cytoplasmic maturity (determined as the intracellular GSH level and pattern of mitochondrial distribution) and higher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after in vitro maturation (IVM) than the BCB-oocytes. Adult mice produced more BCB+ oocytes with higher competence than the prepubertal mice when not primed with PMSG. PMSG priming increased both proportion and developmental potency of BCB+ oocytes. The BCB+ oocytes in the large-size group showed more SN chromatin configurations, better cytoplasmic maturity and higher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medium-size group. It is concluded that BCB staining can be used a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oocyte selection, but that the competence of the BCB+ oocytes may vary with oocyte diameter, animal sexual maturity and gonadotropin stimulation. Taken together, the series of criteria described here would allow for better choices in selecting oocytes for bett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455.
该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掌裂兰(Dactylorhiza hatagirea)的气候、地理、土壤和群落等生境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掌裂兰喜湿润的高寒草甸土壤,在青藏高原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北部、东南部、南部和四川省西部,西藏东南部的湿生草甸或沼泽化草甸、嵩草草甸、滩地(台地)、河滩岸上,覆盖区域范围为94°15'49″—102°46'27″E、29°14'15″—36°59'7″N,海拔在2 960~4 150 m之间。(2)掌裂兰分布区的气候特点为累年年均风速为2.1 m·s~(-1)、累年年均气温为3.5℃、累年年均降水量在339.4~680.2 m之间、累年年均相对湿度为58%。(3)掌裂兰群落与共生植物种类多样,不同区域共生植物种类不同。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58种,隶属于22科45属。群落1中优势种为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和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群落2中优势种为马蔺(Iris lactea),其次为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等喜阳耐阴的植物种;群落3中优势种为问荆(Equisetum arvense)及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var. tubiformis)。(4)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影响掌裂兰濒危的主要生态因子有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及降雨量和湿度,其载荷系数均在0.9以上,其次为风速、温度、pH值,载荷系数在0.8以上。实地调研发现,青藏高原掌裂兰分布区生境脆弱,遗传多样性低,风媒传播效率低,种子萌发率低,种群天然更新能力弱,分布区狭窄等因素是导致该植物稀少濒危的主要原因。建议对掌裂兰典型适生生境建立保护区,加强个体繁育和野生抚育研究,增加个体数量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456.
王喜龙  王程旺  李剑武 《广西植物》2019,39(9):1227-1232
中国西藏墨脱县位于东喜马拉雅和印缅交界地区,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喜马拉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该文通过对中国西藏墨脱的科学考察,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2个新记录种,即西藏牛角兰(Ceratostylis radiata)和格当石豆兰(Bulbophyllum psychoon),并提供了描述和图片。西藏牛角兰花为纯白色,花辐射对称,唇瓣3裂,茎长2~2.5 cm,明显区别于该属内其他种。格当石豆兰与齿瓣石豆兰(Bulbophyllum levinei)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格当石豆兰的花瓣卵形,先端锐尖。凭证标本分别保存于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XZ)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PE)标本馆中。2个新记录种原分布均在印度、缅甸和越南等地区,在中国西藏的发现说明了中国西藏墨脱的植物区系和原分布地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印证了中国西藏墨脱属于亚热带地区,且2个新记录种的分布海拔超出了原分布地范围,开花的时间也相对推迟。此新记录种的发现对摸清该区植物种类和丰富中国西藏植物区系提供了更加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457.
描述了中国石豆兰属Bulbophyllum一新种——天贵卷瓣兰(Bulbophyllum tianguii K.Y.Lang & D.Luo),并提供墨线图。该种产于广西乐业县,与富宁卷瓣兰B.funingense Z.H.Tsi & S.C.Chen外貌颇相似,但中萼片先端渐尖并具3 mm长的芒,侧萼片宽4~4.5 mm,花瓣先端渐尖并具1.5 mm长的芒,唇盘具2条肉质、具缘毛的纵脊,可与后者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458.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石豆兰属(Bulbophyllum)一新记录种——紫瓣石豆兰(Bulbophyllum sonii Aver. & N.V. Duy),并提供了详细的描述和照片。该种与短序石豆兰(B. brevispicatum Z.H. Tsi)、墨脱石豆兰(B. eublepharum Rchb. f.)、蒙自石豆兰(B. yunnanense Rolfe)相似,但又区别于它的紫色花,侧萼片基部合生成船形状的合萼片,花瓣边缘具纤毛,药帽具晶体状附属物。  相似文献   
459.
江苏省句容市宝华山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S. S. Chien)的模式标本产地。为了阐明宝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独花兰种群数量、生境特征及其受威胁因子,2021年3月至10月,对该地野生独花兰种群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发现,在宝华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在海拔160~200 m的山坡天然落叶阔叶林下,独花兰种群局限分布在一处东西长300 m,南北宽150 m的狭小区域中。独花兰种群共有218株个体,其中121株开花个体都生长在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160株独花兰都生长在9棵建始槭(Acer henryi Pax)树干基部附近,占独花兰个体总数的73.4%;其中开花个体86株,占开花植株总数的71.1%。宝华山独花兰面临的受威胁因子主要为结实率很低、部分个体生长发育不良、以及假鳞茎被雨水冲出土壤表面。此外,对宝华山独花兰种群的就地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60.
InvitroClonalPropagationofSpathoglottisplicataCHENYong-Qin(GuizhouAgriculturalCollege,Guiyang550025)1植物名称苞舌兰(Spathoglottisplicata)。2材料类别茎段。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VW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15%(体积比)椰子水。茎段培养基:基本培养基+6-BA5.0mg·L-1(单位下同)+NAA1.0;原球茎增殖培养基:基本培养基+6-BA0.5+NAA0.5;壮苗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十香蕉50.0g·L-1+活性炭1.0g·L-1。以上培养基中蔗糖用量除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为7.0g·L-1外,均为20.0g·L-1,琼脂用量为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