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56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深入了解濒危物种的繁殖特性,能为物种制定有效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和2023年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迁地保存的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主要包括开花物候、繁育系统、花部形态特征、昆虫传粉特征以及花的挥发性成分等。结果表明,纹瓣兰的盛花期在4月中旬,单花花期7 d;群体花期约为36 d。花粉活力在开花第1天时最高,约为47.15%,之后呈下降趋势。柱头在整个单花期一直具可授性,开花第2天可授性最强。人工授粉实验表明纹瓣兰自交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授粉,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繁育并依赖传粉者,自然结实率较低为6.9%。唇瓣的先端和基部的表皮细胞分别为锥形和指状突起,基部的指状突起细胞外附着有油脂颗粒,可能是传粉者的报酬。药帽黄色,其表皮细胞为锥形细胞,能够反射光线,可能起到吸引昆虫的作用,中华蜜蜂(Apis cerana)是纹瓣兰唯一的有效传粉昆虫。纹瓣兰的挥发性气味中(E)-乙酸-2-癸烯-1-醇酯含量最高。因此,纹瓣兰的花部结构与传粉昆虫具有显著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2.
五唇兰珠被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透射电镜对五唇兰(Doritis pulcherrima)珠被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授粉38d后,五唇兰外珠被细胞尚保持完好,而内珠被细胞开始退化;线粒体内嵴减少或消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减少,液泡增加,在新形成的液泡内含有膜状结构和模糊的细胞器,但核膜完整,与细胞程序死亡的部分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33.
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Aiton)BI.)胚囊发育过程中功能大孢子、二核胚囊、四核胚囊、成熟胚囊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捕捉到了功能大孢子的三个阶段、成熟胚囊的两个阶段,进一步积累了鹤顶兰生殖生物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在功能大孢子、四核胚囊时期的合点端壁上可观察到胞间连丝,与体细胞间有物质及信息的交换,胚囊发育并非处于完全“隔离”状态.功能大孢子早期可见明显大液泡,随后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时大液泡消失,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之间可见大量体积较小的液泡,成熟胚囊前期助细胞及卵细胞内也可见明显液泡,但当助细胞解体时,卵细胞内的大液泡也消失,液泡形态的变化可能是细胞生理状态发生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4.
多叶斑叶兰,是兰科斑叶兰属濒危野生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多叶斑叶兰由于分布种群小,传播扩散能力弱,自然繁殖受到极大限制。以野生多叶斑叶兰茎段作为外植体,建立高效直接的植株再生体系。结合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深入挖掘参与多叶斑叶兰器官发育过程的功能基因。结果表明, Morel+2.0 mg/L 6-BA +0.5 mg/LKT+1.0 mg/LNAA+1g/L蛋白胨+25g/L 蔗糖+7.0 g/L Agar+1.0 g/L活性炭+30 g/L 香蕉+50 g/L土豆为最佳的芽诱导培养基;Morel+3 mg/L 6-BA+0.5mg/L NAA+0.5 mg/LKT+0.01 mg/L TDZ+2g/L蛋白胨+25g/L 蔗糖+7.0 g/L Agar+1.0 g/L活性炭30g/L 香蕉+50g/L 土豆为最佳芽增殖培养基;1/2 Morel+1.0 mg/L IBA+0.1 mg/L NAA+1 g/L+花宝2 号+25g/L 蔗糖+7.0g/L Agar +1.0 g/L活性炭+1g·L-1蛋白胨为最佳的生根培养基。转录组测序分析组装获得170688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584 bp, N50为833 bp。17352个Unigene比对注释到NR、Swiss-Prot、KOG、GO、KEGG数据库。野生苗与组培苗差异表达Unigene 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显示, Unigene主要参与调控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形态发育、次生代谢过程以及能量代谢过程等生物学功能。进一步分析获得511个参与植物器官发育调控相关的转录因子。成功建立了多叶斑叶兰种质资源保存与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结合高通量转录组学技术,获得全面完整的多叶斑叶兰转录组信息特征,为后期多叶斑叶兰快速扩繁、遗传转化以及功能基因鉴定、遗传发育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5.
剑叶虾脊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剑叶虾脊兰(Calanthe davidii Franch)。2材料类别种子3培养条件种了萌发培养基:(1)1/2MS 100mL·L-1椰乳。芽的增殖培养基:(2)1/2MS 6-BA0.5mg·L-1(单位下同) NAA 0.1 100mL·L-1椰乳;  相似文献   
136.
中国双唇兰属(兰科)一新记录种——中越双唇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双唇兰属Did ymoplexis一新记录种——中越双唇兰Did ymoplexis vietnamica Ormd..该种与双唇兰Did ymoplexis pallens Griff.相似,不同在于该种的花苞片三角形,杯状,唇瓣鳌状,具扁平的附属体,蕊柱两侧具三角形翼.该文提供了该新记录种的形态描述和野外...  相似文献   
137.
首次报道了中国兰科新记录属三角兰属(Trias),并对该属及该属新种疣花三角兰(T.verrucosa Z.J.Liu,L.J.Chen et S.P.Lei)进行了描述与讨论。三角兰属含19种,分布于自印度的阿萨姆经缅甸向东南扩展至印度尼西亚与澳大利亚,向西南延伸至印度德干高原。它在云南西部的发现进一步表明了该地区与热带亚洲在植物地理学上的亲密关系。新种生于林下较阴蔽的石上,对其物候学与开花生物学特征的观察,发现该物种有大量世代重叠的克隆分株,未见结实的植株,克隆繁殖的发生与分株是否开花无关。花期自4月初至5月初,花在植株或花序上的开放毫无规律,而且单花的花期较短,仅有4~5d,未发现有结实的花。交配系统检测,人工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花未见有结实。由于该植物的花期常处于雨季来临之前,此时干燥,风力大,低温和弱光的生态条件对于植物的开花、传粉、结实显然是不利的。缩短开花时间和不结实可避免植株的能量在不利环境的无效消耗,将有限的能量用于其较为有效的无性繁殖,增加了在不可预测环境中繁衍的机会,以保障繁殖的成功。它的P/O(花粉/胚珠)值为187.4±22.4,显然是与它的花粉粘合成坚硬块状可在传粉中的高效利用有关,表明该物种仍然保留有性繁殖的特性。该种植物所采取强化无性繁殖,弱化有性繁殖生殖策略是对该地区较为恶劣生态条件的适应,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疣花三角兰能够在远离其同属近亲的地方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38.
能遇上单叶厚唇兰(Epige-neiumfargesii)是我浙江开化县古田山之行所没有想到的,因为那里没有单叶厚唇兰分布的记录。单叶厚唇兰生长在沟谷边略干燥的陡峭岩壁上,两旁、顶上则是茂密的常绿阔叶林,而且生长位置比较高,我是通过望远镜才发现这种兰科植物的。它们的根状茎长的有20厘米,株与株之间紧密排列着,成小块小块的集中生长,开着紫红色的花,在未接近它之前,并不知道具体是哪一种。虽然生长的位置极不利于采集和拍摄,但兰科植物的花朵太吸引我了,幸好我的位置已经处于岩壁下方,大致选择了上行的路线,带上最精简的拍摄…  相似文献   
139.
鹤顶兰花粉管在子房中的生长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扫描电镜对鹤顶兰(Phaiustankervilliae(Aiton)Bl.)花粉管在子房内的生长途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管在子房中的生长途径可以分为3个阶段:(1)沿子房壁轴向生长阶段,从授粉开始至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花粉管经过合蕊柱到达子房,经由胎座基部沿子房壁轴向生长;(2)沿子房径向生长阶段,二核胚囊之后,花粉管在胚珠之间穿梭,以径向生长为主;(3)朝珠孔定向生长阶段,胚囊成熟时,花粉管朝珠孔定向生长进入胚囊。实验结果说明花粉管的定向生长受胚珠的分子信号调控。  相似文献   
140.
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从石蒜科龙舌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并介绍了。一些植物和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