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药用植物毛叶芋兰一般每年仅从地下块茎或根状茎顶端长出一片新叶,地下部分有真菌共生,地上部生活期短,平均为169天。花芽5月中旬出土,6月中旬果熟,花果期约30天。毛叶芋兰通常生长于以漫射光为主,或短时直射光,土壤潮湿疏松,透水性良好,pH4.4~6.5的灌木林下。栽培时,应根据毛叶芋兰生境条件选择植地,并注意防止积水和虫害。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一个分布新记录的属-指柱兰属和该属一新记录的种-指柱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民间药用植物“一粒癀”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福建的自然分布,并对分布局限性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兔耳兰     
黄广宾  俸宇星   《广西植物》1993,(4):296-295
<正> 兔耳兰(Cymbidium lancifolium),又名宽叶兰,为英国学者虎克于1823年发表在《外来植物志》(Exot.F1.1:t.51)上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台湾和西藏等省区、日本、越南、尼泊尔、印度及马来西亚亦产。兔耳兰为地生或半附生草本,一般见于海拔2200米以下的林内,或附生于树上,岩石上。属名Cymbidium源自希腊文 引喻该属植物具舟形的唇瓣,种加词lancifolium意为“具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发现的兰科牛齿兰属中国一新记录种:广椭牛齿兰[Appendicula ovalis(Schltr.) J.J.Sm. ex Mansf.]。该种原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在形态上与国内记录的4种牛齿兰属植物均有较大差别,如茎中部具分枝、叶广椭圆形、单个花序仅着生1朵花、且唇瓣扭转具粉紫色斑块等特征。对产自海南的该种形态和生境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高清解剖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海南大学林学院教学标本馆(HUFB)。  相似文献   
16.
TAI系列Ⅱ天兰冰草染色体上的酯酶同工酶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君  郝水等 《遗传学报》1993,20(2):174-179
本文分析了小冰麦异附加系列Ⅱ,八倍体小冰麦,普通小麦和天兰冰草的叶片酯酶(ESTL),胚乳酯酶(ESTE),根酯酶(ESTR)和胚芽鞘酯酶(ESTG)的酶谱表型。把冰草同工酶基因Estl-Ag1,Este-Agi1,Estr-Agij,Estc-Agi1,Estl-Agi2和Este-Agi2定位到异附加系TAI-23,把基因Estr-Agi4和Estc-Agi4定位到TAI-24中的冰草染色体上,根据这些基因定位,结合某些植株形态学特征,推测TAI-23和TAI-24中的冰草染色体分别与小麦第3和6同祖群有一定的部分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方宏筠  何孟元 《遗传学报》1996,23(3):220-227
本文研究了天兰冰草(Agropyronintermedium2n=42)染色体导入小麦后对小冰麦外植体再生能力的影响,从而分析调控再生能力的基因所在天兰冰草染色体的定位。对异源八倍体小冰麦的研究表明,与天兰冰草强再生能力有关的基因主要分布在附加到中2的冰草染色体组上;对7个异附加系小冰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冰草强再生能力的性状由多基因调控,这些基因主要分布在附加到TAI-11、TAI-12、TAI-13的冰草染色体上。此外,小冰麦杂种F1的研究表明,在组织培养中同样能够表现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为兰科独花兰属植物。株高16厘米。假鳞茎广卵形,2—3节,肉质、淡黄白色、底部生纤维根,顶端生1叶及花葶。叶具细而长的柄,柄长5.6厘米,具棱;叶阔卵圆形,长11厘米,宽7.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下面紫红色,中脉两侧各有明显弧状脉3—4条。花葶从假鳞茎顶部出生,直立,独生一朵花,花大,淡紫色。萼片矩圆状披针形,直径4.6厘米。花瓣比萼片略短而宽,唇瓣3裂,唇盘上具5枚附属物。花期  相似文献   
19.
应用超声波技术来显示组织所含的粘多糖,经反复实验证明,它比传统应用的方法效果好,颜色鲜艳,定位准确,还可节省4~6倍的时间。奥申兰(Alcianblue)原法染色需1h,PAS需20min左右,用超声波技术前者仅需10min,后者只需5min左右。奥申兰是一类铜欧花青染料,含有带正电荷的盐键,它可与组织中含有的阴离子基因如合羧基和硫酸根的酸性粘液物的反应,生成不溶性复合物,PAS是靠过碘酸氧化组织中粘多糖的乙二醇基和氨羟基,致使其产生暴露出游离醛,与Schiff氏试剂起反应,产生新的复合物,这两类染色法,都能在超声彼技术的作用下来加速染色过程。超声波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仪器上所发出的超声波,以每秒钟80万次的高频振谐下作缩张运动。由此而带动了染色液中正负电荷,游离醛基等物质的缩张运动,从而加速了它们的结合,加速了染色的完成。  相似文献   
20.
实验结果表明,兰蛤的起始致死温度(TL50)值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冲击明显降低了酚对兰蛤的毒性,在20,25,30℃条件下,兰蛤的96hLC50值分别为14.0,18.5,20.0mg/L,随着温度的升高,兰蛤的耐酚能力明显增强,而在盐度-酚的联合影响中,兰蛤对盐度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