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1.
董磊  罗浩  李晟 《兽类学报》2019,39(2):224
During a field expedition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Himalayas, we photographed a golden jackal at the Alpine meadow and scrubland (85°24’27″E, 28°23’32″N, elevation 3400 m) in Jilong County, Tibet, on July 7, 2018. This is the first confirmed field record of golden jackal (Canis aureus) in China, and also a new occurrence record to its global distribution.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termine its pop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status along the China-Nepal borders and the adjacent areas.  相似文献   
212.
略阳组分布于南秦岭勉略缝合带附近,是略阳地区重要的岩石地层单元。本次研究在略阳灵岩寺南部剖面的略阳组获得牙形刺13枚,共识别出3属5种,包含2亚种和2未定种,分别为:Siphonodella homosimplex,Polygnathus communis communis,Po.inornatus inornatus,Po. sp.和Pseudopolygnathus sp.。该牙形刺组合可以与华南同时期牙形刺进行对比,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早期,这为确定略阳组的下部层位的具体时代提供了新的牙形刺证据。略阳组中所产出的Si.homosimplex为华南地区浅水相牙形刺的典型代表,Po.inornatus inornatus广泛见于西欧的浅水相地层,这表明在早石炭世期间勉略地区为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且与华南地区生物区系存在紧密联系,同前人根据底栖生物化石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213.
根据《恩施植物志》内容,结合近年来野外实地调查记录,统计鄂西南地区种子植物信息,并对其物种多样性、科属组成及区系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鄂西南地区种子植物共3 053种,占湖北省74.79%,全国的11.20%,隶属于164科1 008属,其中裸子植物9科28属45种,被子植物155科980属3 008种,且草本植物达1 576种;研究区内植物生活型多样化,多年生和落叶物种占优势,珍稀濒危物种多,生物多样性高。(2)鄂西南地区物种较多的科为蔷薇科(210种)、菊科(198种)、百合科(131种)、禾本科(126种)和豆科(111种),表征科中桦木科的重要值最大(22.00);大科、大属的优势性明显,少种科和少种属较多,体现出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3)研究区内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划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14个亚型,其中热带成分77科(65.25%),温带成分38科(32.20%),中国特有2科(1.69%),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级水平上共15个分布区类型、23个亚型,热带成分388属(41.06%),温带成分485属(51.32%),中国特有57属(6.03%);种级水平上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温带成分1 572种(59.70%)、热带成分934种(35.47%),中国特有分布型110种(4.18%),属、种水平上温带成分更占优势。研究认为,鄂西南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温带和热带双重性质和过渡性特征,区系起源有一定的古老性,地理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214.
2019年6-8月,在秦岭东部南洛河流域河南卢氏盆地开展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遗址调查,在南洛河不同阶地之上的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旧石器地点27处,采集石制品123件。部分石制品采自于阶地顶部暴露的黄土地层剖面上。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碎屑、石器等类型,整体属于简单的石核-石片工业。原料为取自河滩砾石堆积的石英、砂岩和石英岩等。石核为简单剥片的单台面石核和转向剥片石核。石器组合中既有手镐、砍砸器等重型类型,也有以石片为毛坯的中小型刮削器等。根据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初步判断,多数地点的石制品出自黄土L1-S2地层堆积,年代范围涵盖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西庄村南(19LS35)和九寨山(19LS27)两个地点的2件石制品则出自更早的S9和S13古土壤地层堆积中,它们的发现为进一步探寻南洛河流域最早的古人类活动提供了关键性的考古学证据。本次调查扩大了卢氏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时空分布范围,为本区域旧石器遗址的保护和制订研究计划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215.
史刚荣 《广西植物》2007,27(5):706-711
基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五味子科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关系、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之间的关系及其分类系统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五味子科和八角科不仅亲缘关系较近,而且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早分化出来的类群,把它们同置于八角目是合理的。五味子科的两个属——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可能源于同一祖先并沿两条不同演化路线平行演化。目前,关于南五味子属的分类系统的意见比较一致,但对五味子属分类系统的分歧却很大。  相似文献   
216.
高温胁迫包括极端高温和中高温,严重影响了植物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尤其是光合作用,而植物应对极端高温和中高温胁迫具有不同的策略。高山植物因长期生长于相对寒冷的环境中,相比而言应缺少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机制。本文以圆锥南芥作为一种高山模式植物来探索其在中高温下是否表现出耐热能力,如果具有耐热能力,那么在光合方面与拟南芥存在怎样的差异。研究发现,圆锥南芥在中高温处理后具有更高的光化学效率及快速可逆的恢复过程,表现出了较强的耐热能力。两物种的F0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圆锥南芥在热处理后及恢复过程中具有更高的Fm,促进其快速光合修复。在热处理后,非光化学能量耗散快速瞬时上升,及时保护光系统II免受光损伤和热伤害,另外, HSP101蛋白迅速诱导可能启动了光化学修复。最后,圆锥南芥在严重高温处理后具有更高的存活率再次验证了它在中高温下的耐热能力。结果表明,圆锥南芥具有更耐热的光合系统以及有效的光合修复机制来耐受中高温胁迫。  相似文献   
217.
以中国野生南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全部分布区9个居群(包括江苏句容的茅山居群、射乌山居群和小九华山居群,安徽金寨的燕子河居群和天堂寨居群,河南嵩县的五马寺居群和纸坊居群,湖北的保康后坪居群和红安七里坪居群)为研究对象,进行rbcL、matK、psbA-trnH、ITS和nadF片段序列比对及SRAP指纹图谱比较来筛选江苏句容茅山居群南苍术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结果表明:通过5个DNA片段的序列比对,江苏句容茅山居群南苍术在nadF片段的第581位点处碱基为T,其余8个居群为A,可以将江苏句容茅山居群与其余8个居群区分开.利用SRAP随机引物筛选出1条江苏句容茅山居群南苍术特有的长度为323 bp的条带,根据该条带序列设计1对SCAR引物,正向引物序列为5′-ATCTTTGCTATTAACTATTAAGCTATTCTTCGCTATTCA-3′,反向引物序列为5′-CGATGTTGAAATTGCTGTCTCTGCTTTCTATTC-3′,该引物可在江苏句容茅山居群所有南苍术单株中扩增得到长度为268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在其他居群中均不能扩增出该条带.本研究筛选出的2种特异性标记可以为鉴定南苍术的道地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18.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浙江南麂列岛大檑山屿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M.Roem.)自然居群5个典型生境(乔木林地、林缘、弃耕地、荒坡和灌木林地)的物种组成和α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最小生成树(MST)分析和空间点格局分析(SPPA)分别研究水仙自然居群物种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水仙与其伴生种的种间关系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浙江南麂列岛大檑山屿水仙自然居群5个生境共有植物28种,其中,乔木林地、林缘、弃耕地、荒坡和灌木林地分别有16、13、9、8和8种.5个生境中水仙的重要值均最高.弃耕地和乔木林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灌木林地和林缘其次,荒坡最低.5个生境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弃耕地和乔木林地聚为一组,其他3个生境聚为另一组.CCA排序结果显示:水仙的分布与坡度呈负相关,与土壤的电导率、含水量和温度以及坡向和海拔呈正相关,说明水仙适宜生长于坡度平缓以及土壤的含水量、电导率和温度适中的生境.MST分析结果显示:水仙与其伴生种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鬼针草(Bidens pilosa Linn.)、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ifolia DC.)的种间关系最近,这3个伴生种应作为水仙自然居群恢复生物治理的重点防控对象.SPPA分析结果显示:荒坡中水仙群丛分布数量相对较多,集中分布于东北角,西部和南部较少;在0.0~0.1 m尺度时,水仙群丛表现为随机分布;在大于0.1 m尺度时,表现为集中分布.研究结果显示:浙江南麂列岛大檑山屿水仙自然居群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坡的弃耕地,海岛生境异质性与自身繁殖特性是影响南麂列岛水仙自然居群恢复的关键因素,建议对水仙群落动态进行长期监测和相关研究,并结合岛屿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219.
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危险因素、治疗方案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由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腹腔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等临床特征;了解腹腔感染发生前的侵入性操作、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等高危因素;分析腹腔感染的治疗措施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患者对治疗的临床反应及30d病死率。目标变量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χ2检验及风险评估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入选43例腹腔感染患者,其病原菌均为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病例年龄17~92岁,平均(54.8±15.9)岁;男性31例(72.1%);APACHEⅡ评分22~33分,平均(27.7±2.2)分。全部患者在其样本培养阳性前2周内有侵入性操作,其中100.0%的患者留置腹腔引流管、95.3%的患者留置导尿管、93.0%的患者留置中心静脉管、76.7%的患者气管插管或切开;有36例患者(83.7%)感染前90d内有手术史(均为经腹腔手术);32例(74.4%)患者曾有30d内ICU入住病史;38例(88.4%)患者在其标本培养阳性前2周内曾接受抗生素治疗。发热(74.4%)为腹腔感染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腹痛(44.2%)。分别有13例(30.2%)和6例(14.0%)患者合并血流感染和/或痰液中检出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17例(37.2%)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在多因素分析中,感染性休克是30d病死唯一的危险因素(OR:0.693,95%CI:1.591~30.245,P=0.010)。累计30d病死率为37.2%,存活时间2~28d,平均(12.3±9.4)d;合并血培养阳性者的病死率为46.2%。使用替加环素治疗后30d病死率较未用替加环素治疗低(19.0%vs 54.5%,P=0.027)。结论腹腔感染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患者的病死率较高,感染性休克是30d内病死的危险因素。使用替加环素进行抗菌治疗能降低30d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20.
目的比较医院骨科感染与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了解骨科患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变化,分析其耐药性差异及原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39株进行分析,样本区分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病原菌鉴定采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统计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结果骨科患者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9.76%,社区感染检出率为10.76%,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率高于社区感染患者(χ2=8.10,P=0.004)。两种患者所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0.77%)、阿米卡星(1.96%)、利福平(4.19%)、替考拉宁(2.16%)、米诺环素(0.00%)和利奈唑胺(0.00%)等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克林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罗红霉素、吗啉噁酮、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等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0.97%、20.22%,50.00%、15.79%,50.00%、9.62%,53.13%、23.66%,82.76%、43.01%,83.33%、38.30%,22.22%、3.95%,19.05%、6.78%,21.74%、7.81%,41.38%、17.50%,66.67%、30.77%,14.29%、0.00%,14.29%、0.00%,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高于社区感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医院感染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和耐药率均高于社区感染患者,制订治疗方案时应区别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