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01.
2005年11月和2006年5、7、9月在贵州兴义研究了南蝠(Ia io)的食性。通过对南蝠粪便分析,发现7、9和11月份,鸟的残留羽毛在粪便中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在11月份,鸟的羽毛占了食物组成的82%(体积百分比,下同),结果证实南蝠是一种食鸟蝙蝠。但在5月份的粪便中未发现鸟毛,而鞘翅目所占比例很大(85%);7和9月份,鸟的羽毛和鞘翅目残遗物所占的比例相当(7月份分别为44.6%和48.7%;9月份分别为51.1%和43.4%)。5、7、9、11月份南蝠取食鸟类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对鞘翅目的取食则逐渐减少。除取食鞘翅目外,南蝠还捕食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对比捕食区内潜在的食物,发现南蝠对部分昆虫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说明南蝠为选择性捕食者。  相似文献   
202.
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建立1 hm2固定样地,基于植物群落学调查数据和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的土壤养分测定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P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腐殖质层及0~10、10~20、20~30 cm土层的全P、有效P含量的均为中等强度变异,同一土层有效P含量的变异程度较全P含量高,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全P、有效P含量下降,变异程度增大.土壤全P、有效P含量具有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有效P含量的空间异质性较全P强,各土层全P、有效P含量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92.80~168.90 m、79.43~106.20 m.同一土层全P含量分维数高于有效P,空间格局较有效P复杂,有效P含量空间依赖性更强,具有更好的结构性.腐殖质层及0~10、10~20、20~30 cm土层的全P、有效P含量呈现条带状和斑块状梯度性分布,且全P、有效P含量的空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值出现在洼地,低值则出现在山脊.全P、有效P含量与高程、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凹凸度、树种种数、株数、土壤pH相关性不显著,与土壤有机C、全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这反映出土壤P的淋溶特性,其空间变异性受到多种因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3.
目的评估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 GN13药敏系统(VITEK2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粘质沙雷菌对亚胺培南药敏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50株金华市中心医院2014年6月至11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非重复的粘质沙雷菌,分别采用VITEK2法、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亚胺培南的体外敏感性,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作为参考方法,评估VITEK2法、纸片扩散法与参考方法的分类一致率(CA%)。结果K-B法与参考方法的一致率为94.0%(47/50),仅有6.0%的小错误(MIE),未出现大错误(ME)和极大错误(VME);而VITEK2法与参考方法的一致率仅为48.0%(24/50),其中VITEK2法测定为敏感的菌株与参考方法的一致率达95.6%,但VITEK2法测定为耐药或中介的菌株与参考方法的一致率仅为7.4%,小错误率(MIE%)和大错误率(ME%)分别为55.6%和37.0%,未出现极大错误(VME)。结论 K-B法检测粘质沙雷菌对亚胺培南的药敏结果是比较可靠的;VITEK2法检测粘质沙雷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的结果也是可靠的,但对亚胺培南非敏感结果的错误率(ME+MIE)高达到92.6%,实验室日常工作中若发现此类结果应采用K-B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重新复核。  相似文献   
204.
五味子科两个种的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泽民  黄成林   《广西植物》1995,15(1):47-51
本文报道二色五味子和盘柱五味子两种的染色体核型,均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两种的核型公式相同,2n=28=28m,但根据Stebbins的核型不对称性的分类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二色五味子为1A型;盘柱五味子为1B型。1B型是首次在被子植物中发现.也许它显示了原始类群中的一种进化特点。另外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表明二色五味子2n=28=12M2+14M1+2S;盘柱五味子2n=28=2L+12M2+12M1+2S.由此南五味子属的核型较二色五味子进化。  相似文献   
205.
郭英兰  刘锡琎 《菌物学报》1992,11(Z1):99-108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6个种,其中有3个新种:藤山柳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lematoclethrae),仙茅假尾孢(P. curculiginis,),豆付柴假尾孢(P. premnicola), 8个新组合:金粟兰假尾孢(P. chloranthe), 榅桲假尾孢(P. cydoniae),福岗假尾孢(P. fukuokaensis),土连翘假尾孢(P. hymenodictyonis),南五味子假尾孢(P. kadsurae), 野岛假尾孢(P. nojimae).绣线菊假尾孢(P. spiraeicola),球形假尾孢(P. sphaeriiformis)和3个中国新纪录。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206.
南五味子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南五味子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后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组成和含量。结果:脂溶性成分的得率为15.42%。鉴定了32个化合物,占样品总量的91.95%,其中脂肪酸成分的量占81.30%。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亚油酸(57.63%),油酸(13.37%),棕榈酸(7.16%)。结论:首次对南五味子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分析,主要为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优势。  相似文献   
207.
南大西洋中脊热液区异化铁还原微生物及其矿化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玉  曾湘  邵宗泽 《微生物学报》2019,59(7):1295-1306
【目的】从深海热液区获取异化铁还原微生物(Dissimilatory iron reducing microorganisms,DIRM),分析其矿化速率和矿化产物,认识其参与的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法】以羟基氧化铁(FeOOH)为电子受体,以乙酸等简单有机物做电子供体,在60°C恒温厌氧条件下,对南大西洋中脊深海热液区硫化物样品中的DIRM进行富集、培养;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以及能谱仪(EDS)等方法对矿化产物进行形貌观察与成分分析。【结果】从2个硫化物样品中,共获得了139个铁还原培养物,它们均能将培养基中FeOOH (Fe3+90 mmol/L)转化为矿化产物。电镜下可见明显的晶体形态,以立方体形晶体为主,边长为5.0–20.0 nm;EDS分析表明,所有矿物晶体的主要元素为铁和氧,推测是由菱铁矿和磁铁矿组成的混合矿物。矿物晶体形成的时间差异较大,从3d到54d不等,多数培养物可在11 d到20 d内形成晶体。微生物多样性表明,培养物中优势菌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包括一氧化碳胞菌(Carboxydocella)与脱硫肠状菌(Desulfotomaculum)近似新物种(16SrRNA基因同源性89%–91%)和广古菌地丸菌(Geoglobus)。【结论】热液区高温厌氧细菌与古菌可以利用简单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铁还原,形成铁氧化物晶体。实验结果对于微生物参与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矿物形成的潜力具有支持作用。然而它们是否参与了热液区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矿物形成还需要大量研究工作验证。  相似文献   
208.
南广河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 为全面了解该河流的鱼类多样性, 作者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南广河干流及支流28个采样点进行了6次调查, 共采集鱼类64种, 隶属于5目13科48属, 其中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有鲈鲤(Percocypris pingi)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 2种,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7种, 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濒危和易危的鱼类有9种。南广河现有分布鱼类以小型种类为主, 宽鳍鱲(Zacco platypus)和鲤(Cyprinus carpio)为优势种。南广河鱼类多样性总体较高, 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6.57、3.10、0.93、0.74; 中游河段的鱼类种类和数量较丰富, 分别占渔获物总种类和总数量的65.63%和28.98%; 支流镇舟河的鱼类种类和数量也较丰富, 分别占37.50%和20.48%。南广河不同河段的鱼类种类组成具有明显差异, 大坝建设和过度捕捞可能影响了鱼类分布并导致其资源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9.
本文根据2017年11月和2018年5月对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东侧海域进行渔业资源定点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虾蟹类数据, 对调查海域的虾蟹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共鉴定出调查海域的虾蟹类30种, 其中虾类16种, 隶属于1目6科12属, 蟹类14种, 隶属于1目5科6属; (2)秋季虾蟹类物种数高于春季, 且春秋季物种数在整个调查海域大致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多的趋势; (3)春季优势种依次为: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日本鼓虾(Alpheus juponicu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 秋季优势种均为蟹类, 依次为三疣梭子蟹、双斑蟳和日本蟳; (4)虾蟹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是春季大于秋季, 丰富度指数(D)则是秋季远高于春季; (5)根据聚类分析(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分析, 可将虾蟹类划分为3个群落; (6)丰度/生物量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 ABC曲线)显示, 南麂列岛调查海域的虾蟹类群落处于稳定未受干扰的状态。  相似文献   
210.
丹霞柿,广东柿属(柿科)一新组合及其一新异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模式标本后发现丹霞南烛(Lyonia danxiaensis R. H. MiaoW. Q. Liu)具有聚伞花序,花部为4数,雄蕊16枚且成对着生,花丝非膝曲状等特征与珍珠花属(Lyonia)不符,而与柿科(Ebenaceae)柿属(Diospyros)一致,因此提出一新组合:丹霞柿[Diospyros danxiaensis (R. H. MiaoW. Q. Liu) Y. H. TongN. H. Xia]。且经标本比对后发现,新近发表的彭华柿(Diospyros penghuae W. B. Liao, Q. FanW. Y. Zhao)与丹霞柿实为同种,在此也予以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