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南五味子属Kadsura 7种21个样品和五昧子属Schisandra 8种14个样品的木材解剖特征,结果表明次生木质部的导管分子类型、导管一射线间纹孔的排列方式、射线类型、射线细胞形状等性状在科的水平上很稳定,这些共同特征都支持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在五昧子科中发现木材导管单生、具梯状穿孔板、导管壁具梯形排列的纹孔以及木射线异型等原始性状,支持五味子科在被子植物中的原始地位。此外,该科木材还具有单穿孔板导管、导管次生壁具螺纹加厚、具分隔纤维等较为特化的性状状态,这种性状进化水平的异等级现象,使五味子科表现出不同进化水平性状的镶嵌组合。根据木材解剖性状对五味子科进行UPGMA聚类分析,所得结果显示南五昧子属和五味子属在木材解剖特征方面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这与分子系统学的结论一致,表明这两个属关系密切,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通过比较五昧子科与八角科Illiciaceae的木材解剖特征,进一步证明两个科的亲缘关系很近,不支持将五味子科从八角目Illiciales中独立出来成立五味子目Schisandrales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2.
张渝华 《植物研究》1994,14(2):144-146
本文描述四川南芥属一新种,命名为康定南芥Arabis kangdingensis Y.H.Zhang,并首次报告该材料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28),附染色体照片。  相似文献   
163.
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浮游动物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要研究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指数、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动态变化及浮游动物数量变化与营养盐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浮游动物98种,主要有2个生态类群:(1)暖温带近海类群,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拿卡箭虫(S.nagae)等;(2)暖水性外海类群,代表性种类有肥胖箭虫(S.enflat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等。结果表明,8月份南麂列岛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出现最高值,9、10月份逐渐减少,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1.78~4.38,平均3.99;保护区内浮游动物数量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与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4.
东北蟾蜍血清蛋白质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士敏  王鑫 《生物技术》2000,10(2):43-45
东北蟾酥为两栖纲动物 ,蟾酥耳后腺及皮肤毒腺所分泌的白色汁液加工制成的蟾蜍 ,具有强心利尿、解毒清热的作用 ,是著名的中药。《本草纲目》谓蟾蜍是“攻坚结、祛疗毒、治恶疮之要药”。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研制的“蟾蜍抗癌胶囊”经大量动物和药理实验后用于临床 ,对肺、胃、食道、淋巴等多种恶性肿瘤有明显抑制效果。抗癌总有效率达93%。我们对蟾蜍血液中血清蛋白质的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取东北蟾蜍洗净 ,固定四肢及头部 ,然后剪开腹部 ,用 6号针头 ,2ml注射器 ,进行心脏采血 (每只蟾蜍可抽出 1ml左右鲜血 …  相似文献   
165.
将纤深酶原激活剂抑制物2型(PAI-2)突变体PAI-2CD和PAI-2QcDNA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重组,构建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HeLa细胞,经G418筛选,Northern迷鉴定和ELISA检测,筛选出稳定表达PAI-2CD和PAI-2Q的阳性细胞株。ELISA结果表明PAI-2突变蛋白质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量与相应野生型PAI-2在阳性细胞克隆中的表达量基本相近,PAI-2及其突变体在理  相似文献   
166.
南方山荷叶中甸居群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布于云南中甸地区南方山荷叶进行的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 :南方山荷叶有性生殖良好 ,性成熟个体的花在开花前一年 7月末 8月初开始分化并以休眠芽的形式度过冬天及早春 ;花在次年春天开放并在植株露出地面 1 0 d之后进行传粉 ;每个体有花 3~ 2 8朵 ,每花有胚珠 1~ 1 7枚 ,每个体有胚珠 40~ 2 0 2枚 ;在自然条件下南方山荷叶传粉方式为异花授粉 (但自交可育 ) ,其传粉昆虫为叶蜂类和甲虫类 ;天然居群具有较高的结实率 ( 58.3%~1 0 0 .0 % ) ,每个体有果实 3~ 2 6枚 ,每果实有种子 0~ 1 1粒 ,平均结籽率为 60 .41 % ,每个体平均种子产量 47.0 5。南方山荷叶常可通过根状茎进行营养繁殖形成无性系植株。人工繁殖时既可用种子繁殖 ,亦可用切割根状茎来进行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167.
采用土钻法研究了油松、刺槐、樟子松、华山松、侧柏和山杏6个树种的垂直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刺槐根系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影响,林地土壤水分状况的差异是造成这种影响的关键所在;土壤种类、结构等对刺槐根系的分布特征也有很大影响;油松在幼年期(8年生)即可达到根系分布的最大深度,但根系密度却随着林龄的增大呈明显的增大趋势;不同树种在根系垂直分布特征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刺槐根系分布最深.根据各树种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在黄绵土阳向立地上各树种生产力的大小次序为:刺槐>山杏>油松>樟子松>华山松>侧柏.  相似文献   
168.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分布于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岛和新几内亚岛的南水青冈属Nothofagus26种2变种,包括33份花粉材料,进行了观察测定及超微结构分析研究。通过对花粉的形状、大小、萌发孔特征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南水青冈属花粉粒为扁球形至超扁球形;萌发孔具5~8短沟,稀为4沟或9沟,沟缘普遍加厚;表面具不同形状、大小和疏密的刺状纹饰,花粉外壁超微结构与壳斗科(狭义)其它属迥然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群的花粉在形状、大小、沟的数目和沟缘加厚等特征上亦具较大差异,据此可划分为3种类型,即N .brassii型,N.menziesii型和N.fusca型。  相似文献   
169.
草蜥属两种蜥蜴卵和幼体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研究了南草蜥和北草蜥实验条件下的卵及幼体特征。南草蜥产卵雌体的体长、最大窝卵数、平均卵重小于北草蜥 ,相对窝卵重与北草蜥相似。两种蜥蜴均通过增加卵长径和卵短径来增加卵重 ,但卵外形明显不同 ,南草蜥的卵较长。两种蜥蜴卵孵化过程中均吸水增重。相同孵化温度 ( 2 6℃ )条件下 ,南草蜥的孵化期明显比北草蜥长。南草蜥幼体的体重、体长、头长和头宽的实测值小于北草蜥 ,尾长实测值与北草蜥无显著差异。南草蜥幼体的体重、头长和头宽的矫正平均值小于北草蜥 ,尾长矫正平均值大于北草蜥 ,体长矫正平均值与北草蜥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0.
比较研究了南草蜥实验条件下的卵及幼体特征。南草蜥产卵雌体的体长、最大窝卵数、平均卵重小于北草蜥,相对放重与北草蜥相似。两种蜥蜴均通过增加卵长径和卵短径来增加卵重,但卵处形明显不同,南草蜥的卵孵化过程中均吸水增重。相同孵化温度(26℃)条件下,南草蜥的孵化期明显比北草蜥长。南草蜥幼体的体重、体长、头长和头宽的实测值小于北草蜥,尾长实测值与是蜥显著差异。南草晰幼体的体重、头长和头宽的矫正平均值小于北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