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152.
首次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的五味子科24种7变种1变型的92个居群117份种子样品的表面微形态特征。将该科种子表面微形态归纳为4大类型,其中第Ⅰ型又分为3个亚型。将种子表面微形态与该科的花粉微形态,以及花、果、茎和叶的宏观形态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科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几乎不受其植株生长地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当稳定,因而作为分类的鉴别特征完全可靠。已观察到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不支持林祁和Saunders对五味子科所做的大部分分类学修订结果。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所揭示的Schisandra属与Kadsura属之间的关系,与花粉形态所揭示的两属关系极其相似,即两属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分别沿两条不同路线演化,但亦不能排除两属间有更复杂的关系的可能性。Kadsura属的总体演化水平高于Schisandra属,因而不支持认为Kadsura属比Schisandra属原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3.
根据2011 年5、8、10 月以及2012 年2 月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4 个航次海水水质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该海水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 利用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 无机氮年平均浓度为0.476 mg·L1, 春季最高, 平均为0.636 mg·L1。4 个季节中溶解无机氮以硝态氮(NO3-N)为主要存在形式, 占年平均含量的76.6%, 其中以春季比例为最高, 氨氮(NH4-N)占无机氮年平均含量的23.3%, 亚硝氮(NO2-N)含量较低,全年基本未检出。磷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0.164 mg·L1, 季节变化呈现春季至冬季递增的分布特征。氮和磷的空间分布基本符合由陆向海逐渐降低的趋势。本海域春季和夏季属于中度营养水平, 秋季和冬季属于氮限制中度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氨曲南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曲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白细胞及腹水细胞水平,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重、腹围及24 h尿量进行记录。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TSH水平、体重、腹围均降低,FT3、FT4、T3、T4水平及24 h尿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TSH水平、体重、腹围较低,FT3、FT4、T3、T4水平及24h尿量较高(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氨曲南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推测其机制与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5.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潜在生态学功能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首次探讨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可转化氮与该海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以及初级生产力的关系 ,研究了沉积物中可转化氮在海洋生物生长、繁衍中的潜在生态学功能。结果表明 ,不同粒度的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生态学功能有较大差异 ,一般细粒度沉积物中可转化各形态氮与浮游植物、底栖生物有较密切的关系 ,而中、粗颗粒沉积物中的可转化氮主要与浮游动物有关 ;在南黄海不同粒度的表层沉积物的 4项可转化氮中 ,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 (SOEF- N )、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 N)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提升海域的生产力有密切关系 ;两种无机形式的氮 (NH4 - N和 NO3- N)和叶绿素 a、浮游植物细胞总量以及初级生产力具有正相关关系 ,说明表层沉积物中的可转化态 NH4 - N和 NO3- N对于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以及提高初级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浮游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氮的两种主要形式 ,其中 NO3- N的作用要稍大一些 ,且粒度越细 ,影响越大 ;NH4 - N和 NO3- N对于促进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生长繁殖的作用则不明显 ,因其不能直接被它们吸收利用 ,而与通过食物链的传输等一系列中间环节有关 ;且在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 ,氮无论以什么形态存在 ,只有转化为无机形式的 NH 4后 ,其生态学功能才易被显  相似文献   
156.
南草蜥和福建后棱蛇分布北扩至浙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 《动物学杂志》2002,37(6):73-74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西南,望东洋(俗名懵懂洋)高山湿地位于该县南面,海拔1352 m,北纬27°42'30"~27°45'20",东经119°41'15",属洞宫山脉中段,东临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与福建省接壤,湿地四周山体环抱,形成椭圆形盘状,总面积60 hm2,是浙江省(亦是华东)最大的典型内陆丘陵高山湿地.  相似文献   
157.
2020年4-6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海原县文管所组队对海原县南华山地区进行史前时期遗存专项考古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27处,其中明确地层的有14处。从地层上看可大致分为18000 BP以后的马兰黄土堆积和24000-18000 BP马兰黄土下部河漫滩相堆积两期,分别以石叶-细石叶工业和小石片石器工业为代表。油坊院遗址第1地点和刘湾遗址断面上发现较厚的灰烬堆积,前者还发现有1处明显的火塘遗迹;测年数据显示,两者年代分别为22000 BP cal和11000 BP cal。此次海原县南华山地区旧石器的发现,为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旧石器晚期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为进一步探讨LGM阶段中国北方旧石器晚期的环境、文化与人群交流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8.
为了分析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MPRPAE)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oprD基因变异情况,本研究收集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5株IMPRPAE,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分析IMPRPAE的耐药性;PCR法扩增基因oprD并测序分析其序列突变类型。IMPRPAE共15株,其中1株oprD基因PCR扩增阴性。余14株阳性菌株进行oprD基因测序发现其中1株无突变,11株有框码移位(其中有2株发现携带插入序列ISPpu21, IS1394),2株有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本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突变是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9.
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 125株,筛选亚胺培南耐药株,常规纸片法检测其耐药性,并用E-test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型。结果显示,1 12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计617株,占54.8%;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共计508株,占45.2%。617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00%为多重耐药,而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率仅为13.78%,明显较前者低(χ2=871.15,P<0.05);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MBL表型阳性共126株,阳性率为15.4%,94株(74.60%)表现为VIM-2阳性,10株(7.94%)表现为IMP-1阳性,1株检出OXA-10,〖WTBZ〗且该例菌株同时表达VIM-2。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多为多重耐药,其产MBL的主要基因型是VIM-2。  相似文献   
160.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在GIS平台下研究南大港湿地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的空间格局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飞蝗、芦苇种群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变异函数曲线都为球状模型,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502m和814m。其次,飞蝗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域内芦苇长势较差(30~70棵.m-2)的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块,而在长势较好的西部(>120棵.m-2)、南部(70~120棵.m-2)和极差的北部(<30棵.m-2)几乎没有蝗虫的分布,且蝗虫种群数量与芦苇密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