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桂西南中越边境地区的蛇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放  余丽江 《四川动物》2002,21(4):236-238
广西西南部中越边境地区现已知有蛇类5科66种,其中黑头海蛇(Hydrophis melanocephalus)为广西蛇类新纪录。腹斑水蛇(Enhydris bocourti)在该地区的分布纪录应为可疑记录,需作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12.
秦岭南坡中段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秦岭南坡中段有种子植物152科,815属,2184种,对该地区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地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共有裸子植物5科,15属,30种,单子叶植物23科,169属,390种;双子叶植物124科,631属,1764种。(2)属的地理分布类型种类多,有15个分布类型及19个变型,其中温带成分占64.17%,具一定的优势。但同时表现亚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特点。(3)本地区植物古老、残遗、原始成分多,反映了该地区植物区系古老的性质。(4)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41属。国家级保护植物32种,分析结果认为本地区是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3.
川西南地区小型兽类体外寄生革螨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7-10月和1988年4-11月在川西南地区共采集到鼠类体外革螨37种,1909只。本文记录了这些革螨的宿主动物、采集地以及各主动物的染螨率。主要鼠种如社鼠、大耳姬鼠、黑腹绒鼠、高山姬鼠和松田鼠的染螨率分别为49.32%、23.92%、7.45%,7.37%和4.17%。  相似文献   
114.
南蝠回声定位叫声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蝙蝠科是翼手目中种类最繁多、分布最广泛、进化最成功的科之一 ,全球共有 42属 35 5种(Nowak ,1991)。该类群的大多数物种都以超声波回声定位来进行捕食 ,其回声定位行为的多样性以及捕食策略的多样性 ,一直都是动物生态学中的研究热点。南蝠 (Iaio)属蝙蝠科南蝠属 ,为单型种 ,主要分布于我国 (罗蓉等 ,1993)。它是蝙蝠科中体形最大者 ,以前对其生态学方面的研究非常少 ,而对其回声定位的研究则未见报道。南蝠捕食时的叫声与飞行及悬挂状态下的叫声的基本特征一致 (声谱图及谐波等 ) ,仅在叫声次数上有一定差异。因此本文将录制南…  相似文献   
115.
成都平原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氧化亚氮排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5年6月—2006年6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成都平原水稻 油菜轮作系统氧化亚氮(N2O)排放进行定位观测, 研究了该系统N2O排放特征及土壤水热状况、氮肥施用、作物参与对N2O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成都平原水稻-油菜轮作系统N2O排放总量为(8.3±2.8)kg·hm-2·a-1, 水稻季、油菜季和休闲期对整个轮作周期N2O排放总量的贡献分别为30%、65%和5%. 水稻季N2O平均排放速率表现为排灌交替期最大, 持续淹水期和排水晒田期相当;氮肥施用是N2O排放高峰出现的主要驱动力;土壤表层含水量偏低是旱季出现土壤N2O吸收现象的主要原因. 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施用氮肥和作物参与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N2O排放, 土壤水分是影响N2O排放的关键因子, 避免水稻季土壤频繁干湿交替或控制旱季土壤水分(表层土壤含水孔隙率介于50%~70%)可有效抑制N2O排放.  相似文献   
116.
中国第一个海洋生物圈保护区 在紧靠太平洋西海岸中部的中国东海上,有一串神奇而美丽的小岛,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一望无际的碧海之中,这就是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南海域的南麂列岛生物圈保护区。这是一个以海洋贝类和藻类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素有“贝藻王国”之称。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中国目前唯一纳入这一世界网络的海洋类型自  相似文献   
117.
南水青冈属及壳斗科其他属花粉壁超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主要分布于南美和新西兰的南水青冈属Nothofagus 花粉外壁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同时与壳斗科其他属花粉外壁的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水青冈属花粉外壁的厚度、结构、萌发孔类 型以及花粉外壁表面的纹饰与壳斗科其他属花粉外壁的超微结构存在明显差别。主要表现为:南水青 冈属花粉外壁的柱状层和内层发育差,为颗粒状;基层和覆盖层无分化结构;覆盖层上为刺状纹饰;萌发 孔为5~8沟。壳斗科其他属花粉外壁的小柱发育好,形成明显的柱状层;覆盖层和基层常具一定的结 构;花粉表面较光滑,或为波状、颗粒或瘤状纹饰;内层发育较好;多数花粉具3孔沟,少数为3沟或3拟 孔沟。本研究认为南水青冈属花粉外壁的结构属于较原始类型,支持kuprianova等将南水青冈属独立为南壳斗科。  相似文献   
118.
植物叶功能性状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策略.该文采用野外气体交换测量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桂西南典型喀斯特灌丛常见种龙须藤和黄荆为对照,对该区域5种优势木本经济植物的叶功能性状指标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1个叶功能性状指标种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除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外,...  相似文献   
119.
对2011年6月南黄海冷水团及其周边海域23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和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小型底栖动物20个类群,平均丰度为(1194±873)个/10 cm~2,平均生物量为(881±669)μg干重/10 cm~2,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绝对优势类群,占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89.7%,其次为底栖桡足类(5.5%)、甲壳类幼体(1.8%)、多毛类(1.2%);对生物量的贡献上依次为海洋线虫(49.0%)、多毛类(22.9%)、桡足类(13.9%)、介形类(7.8%)、涡虫(2.0%)。在垂直分布上,79.1%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沉积物0—2 cm的表层,16.4%分布在2—5 cm的次表层,4.5%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5—8 cm的下层。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总丰度和总生物量与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显著正相关;小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沉积物中部分重金属(Pb、Cu、Fe、Ni、Co)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BIOENV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分选系数组合最能解释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分布差异。根据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可将研究海域划分为3个区域,包括:冷水团中央区域,冷水团边缘区和近岸区,其中冷水团边缘区丰度和生物量最高,冷水团区域次之,近岸区最低;整个冷水团海域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是非冷水团海域的2.3倍和2.1倍。  相似文献   
120.
以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片为研究案例,借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GIS技术,结合具体的植被类型和功能区划,分析了2000年到2010年间自然保护区内植被长势趋势的变化。结果发现:(1)11年来各植被类型,尤其是以骆驼刺、芦苇、芨芨草为主的天然草地植被表现出了较好的长势和增长的趋势;(2)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存在退化的植被类型,表明自然保护区基本实现了保护目的;(3)退化的植被位于实验区的布隆吉村、桥子村和双塔村,面积为1319 hm2,占比为0.31%。由此可见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片植被保护成效明显。将植被长势趋势分析同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植被类型相结合,希望有助于识别保护要点,以便为植被保护成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