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四川省黄河水系鱼类及其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四海省黄河水系的鱼类共计15种,分隶于2科6属。文中对鱼类区系、资源、渔业和开发与保护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2.
潘骏 《动物学研究》1999,20(3):186-188
在大鳞Lizamacrolepis鳃上检获到鲻鱼虫属1新种,小钩鲻鱼虫,新种LigophorushamulosusPan&Zhang,sp.nov.。以其后吸器两对中央大钩的形态结构以及背、腹中央大钩量度上的差异,背联结片的结构和交接器形态结构不同而区别于LigophorusimitansEuzet&Suriano,1977。  相似文献   
83.
对甘肃靖远一带和内蒙古自治区黑山地区早石炭世前黑山组、臭牛沟组和靖远组中三亚纲鱼类微体化石进行了形态学和古组织学研究。这些化石涉及 7个目或亚目 ,含 4属 4种 ,其中有 2新种。文中记述的属均为全球广布的属。建立了 3个早石炭世鱼类组合 ,这是我国早石炭世第一个鱼类组合序列。辐鳍鱼类和软骨鱼类中 2个目的化石均为我国早石炭世鱼类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84.
南极地区苔藓剖面中地球化学元素的营养运移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小梅  赵俊琳  孙立广 《生态学报》2001,21(7):1079-1083
对采自南极的苔藓剖面上各层苔藓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的初步结论:地球化学元素在苔藓剖面上的分布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不同地球化学元素在苔藓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不同,这与元素在苔藓中的营养特征有关,研究发现元素Ca在苔藓体内,异常活跃,它极易被累积在新鲜苔藓体内,Zn也是苔藓易吸收的元素;地球化学元素在老新苔藓中的转移能力不同;底层苔藓的元素转移能力很低,中层苔藓中元素维持在基本平衡的状态,上层苔藓中元素的转移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85.
南极地区苔藓地衣植物的地球化学元素营养富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南极苔藓地衣中地球化学元素的营养富集特征,发现K,Ca为苔藓地衣中最活跃元素,主要以主动吸收的方式累积于苔藓地衣植物中,P极易富集在地衣的藻层,参与藻类的有机合成过程,苔藓容易富集环境中的S,Al,Si以被动吸收的方式累积于地衣中,同时Fe,Mg以被动吸收的方式累积于苔藓体内,根据元素的含量和营养作用,研究认为K,Ca苔地衣的大量无机营养元素,S,P为苔藓地衣的中等营养元素,Al,Si为苔藓地衣的环境累积元素。  相似文献   
86.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依据我国动物所面临的濒危,对我国濒危动物的濒危等级划分,种群现状,致危因素和保护措施等进行了描述说明,首批收录了535种濒危动物。本文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所收录的352种濒危脊椎动物(不含鸟类(以下简记为“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整理统计了现有濒危物种的分布资料,在GIS支持下,对中国濒危动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濒危动物物种呈明显的集聚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横断山区,海南岛,西双版纳和云贵高原;而在华北平原,内蒙古东部,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等地区出现大片空白区。影响濒危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热量和水分条件,地形条件等自然条件以及历史开发,人为破坏等人文条件。山地因地形屏障作用而保留了较多的古老物种,其较为复杂的环境因子也有益物种的生存,因而物种丰富度较高。大多数动物对于水分和热量的依赖性较强,因此水热条件对其分布的限制作用十分明显。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濒危物种稀少;污染,开荒等引起的环境问题对于现存动物的威胁很。运用Dobson排除算法得到云南勐腊县等9个县分布有168种濒危动物,占全国总数(海生种类及仅分布于台湾和香港的特有种除外)的51.5%,而其土地面积之和仅为全国陆地总面积的0.9%。而云南勐腊县等94个县市就分布有中国所有的濒危动物。这些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应该优先考虑的地方。  相似文献   
87.
本文研究了南极乔治王岛阿尔蒂卡站(乌拉圭)附近化石山组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孢型95类,其中新属3个,新种11个,共描述了16种,3个新属为Artigasisporites,Bicingulatisporites和Zonotrisacites;讨论了孢粉组合的植物群性质,所反映的古气候特征以及所代表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88.
穴居盲副鳅及其性状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5年由G.Aljancic先生在贵州荔波溶洞采到3尾体呈半透明、无眼睛的全穴居鱼类标本,经鉴定为副鳅属中的1新种,依特征命名为长须盲副鳅Paracobitis longibarbatus sp.nov.。形态特征的分析表明:洞穴鱼类的性状演化,反映了物种对黑暗环境的适应性变异,同时也表达了物种适应辐射的结果,体现了性状在演化中趋同和趋异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9.
古籍中的鱼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通过10种常见鱼类的部分古诗及注释,展现我国古籍鱼类文化。  相似文献   
90.
聚乙烯吡咯烷酮制作鱼类透明骨骼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透明骨骼标本制作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标本经过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后,制成的透明骨骼标本无需浸泡在丙三醇中保存,且具防霉防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