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以普洱茶和玫瑰花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技术、酶解技术、常规浸提技术等方法,制备茶饮料。结果表明,浸提最佳工艺参数是玫瑰普洱原料的拼配比例为玫瑰干花32.5%,一年陈熟普洱茶67.5%;浸提时间40 min,茶水质量比1∶25,浸提温度90 ℃,浸提2次;浸提液加入0.08%单宁酶和0.04%风味蛋白酶进行酶解,玫瑰普洱提取液71.40 mL,白砂糖41.60 g,Vc 0.20 g,柠檬酸钠0.14 g,水893.19 mL。该饮料审评结果为汤色较红亮,澄清;玫瑰香气明显,茶香足陈香明显,滋味醇香爽口,温润滑舌,且在一年常温保质期内无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102.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81,(4):25-26
<正> 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是广西民间长期以来应用的甜茶品种之一。干燥的甜茶叶可入药,有清热止咳之效。甜茶的化学成份除了黄酮类和维生素C等成份之外,主要是含有比甘蔗糖甜300倍的甜叶菊甙,有降血糖,降血压,促进新陈代谢,治疗胃酸过多等功用,适宜于糖尿病人,肥胖症等患者代糖使用。 甜茶是一种很好的经济作物,我们对它的形态作了研究。本研究着重对甜茶的营养器官进行解剖观察。  相似文献   
103.
黄瓜钝绥螨对茶黄螨雌成螨和腐食酪卵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黄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对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雌成螨和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卵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黄瓜钝绥螨的第1若螨,第2若螨,雌成螨捕食茶黄螨雌成螨和腐食酪螨卵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 II型,其中,雌成螨的捕食能力最强,对腐食酪螨卵和对茶黄螨雌成螨的攻击系数a大,处理时间th短,第2若螨也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对静态的腐食酪螨卵比对动态的茶黄螨捕食能力强,黄瓜钝绥螨对茶黄螨雌成螨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解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对光的行为反应,为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利用光谱行为学,采用18种LED单色光源对小贯小绿叶蝉的趋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对18个光源中的黄光(590~595 nm)趋向性相对较强,其次为紫光(420~425 nm),对白色光源(对照)的趋向性最低。趋光性由大到小分别为黄光(590~595 nm),紫光(420~425 nm),紫外光(390~395 nm),蓝光(460~465 nm)。忌避性较强的分别为橙光(600~605 nm),对照,冰蓝青光(490~495 nm),绿光(520~525 nm)。17种光谱与对照光结合显示,小贯小绿叶蝉对不同光谱的选择发生了变化,更倾向于先择紫外光(370~375 nm、380~385 nm、385~390 nm),紫光(420~425 nm),其次为琥珀色光(595~600 nm),趋光率最低的为蓝光(460~465 nm)和红光(660~665 nm)。双光谱结合时,其选择随不同的结合而发生改变。黑暗、对照和光谱间相结合处理时,白光结合下对光谱的...  相似文献   
105.
历山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群落的种间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昆  张峰 《生态学报》2008,28(4):1601-1607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山西历山山核桃群落35个样方内所有基径≥1cm的乔木和灌木绘制分布图.按照最近邻体法判定每个个体的最近邻体植株,然后用N×N最近邻体列联表及其2×2列联表截表的方法,应用Pielou的分离指数S和χ2检验研究山核桃群落所有乔木和灌木的种间分离规律.χ2检验结果表明:历山山核桃群落出现的25个物种共构成的300个种对中,存在显著分离的有294对,存在不显著分离的有6对.结合χ2值对S进行区间划分得出:正分离的112对占37.34%,负分离的28对,占9.33%;随机毗邻160对,占53.33%.负分离多出现在群落的优势种和一些伴生种之间,如山核桃、连翘与金花忍冬、灰栒子,伴生种相对个体少,盖度低,与优势种具有相似的生境要求,较激烈的竞争使得它们相互交错分布,充分利用资源,呈现负分离.较大的植株之间容易发生正分离,如茶条槭和杜梨,因为它们多是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从星座图上可清晰地看到种间分离在不同物种间存在一定差异.25×25最近邻体列联表的χ2检验结果表明:山核桃群落内25个物种是互相交错分布,全面不分离的.此外,种间分离的结果意味着该群落处于演替初期,与目前这一地区受人为和自然干扰严重,群落处于不稳定阶段的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106.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角体计数、对流免疫电泳、单向免疫扩散及火箭免疫电泳测定的结果表明:26℃适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的增殖。多角体含量或其相对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并渐趋于平稳,两者间呈Logistic曲线关系。单位体重或单头幼虫所含的多角体数量(y_1或y_2)、扩散环直径(y_3)和火箭峰值(y_4)与时间(t)的关系式分别为:y_1=(8.1481)/(1 EXP(9.4210-0.0608t))×10~9PIB/克;y_2=(6.1596)/(1 EXP(5.4809-0.0376t))×10~8PIB/头,y_3=(1.4)/(1 EXP(2.710-0.015t))cm;y_4=(3.52)/(1 EXP(4.580-0.040t))cm。但30℃下,EoNPV增殖严重受抑制,饲毒后24~168小时内难以测出多角体,其后多角体含量也极显著低于26℃,乃至难以被三种免疫测定法测出。  相似文献   
107.
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25±1℃,L:D=16:8光周期,RH=40%~60%)条件下,研究了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Cresson)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Koch)若蚜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苜蓿蚜的龄期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用功能反应HollingⅡ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1.118 N/(1+0.0184 N)。通过该方程可明确单头雌成蜂在24 h内最多寄生60.60头苜蓿蚜,其寄生1头苜蓿蚜所需时间为0.396 h。在5个温度梯度下,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但不同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参数有明显的差异。此外茶足柄瘤蚜茧蜂自身密度对寄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通过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方程为a=0.0621P-0.3062,表明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寄生蜂雌蜂个体间的相互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108.
韩宝瑜  陈宗懋 《生态学报》2000,20(3):495-501
采用培养皿,①承接茶蚜自然分泌蜜露;②惧蜜露浓缩后点于培养皿中心。逐头释放瓢虫于分别胃这2类蜜露的培养皿中心进行生物测定,两个试验均证明:①蜜露强烈地吸引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随着蜜露浓度呈梯并地增大,搜寻时间极显著地延长(P〈0.01);②蜜露可激发瓢虫的搜索行为由广域搜索型转换为地域集中搜索型。前0 ̄5s局限在较小范围内不断地转向,即搜索速度小,转动角度大。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 变种最敏感,搜索和  相似文献   
109.
从茶藨子叶孔菌(忍冬)中分离了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二十八酸(2),β-谷甾醇(3),麦角甾醇(4),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壬二酸(6),烟酸(7),原儿茶酸(8)。化合物1,3,6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到。  相似文献   
110.
十两茶水提物降糖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湖南安化黑茶的主要品种十两茶水提物的降糖作用及机制.选用6~8周龄db/db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小鼠,每日灌胃给予3个不同剂量的十两茶水提物(100、200、400 mg/kg),连续28 d.每周测定空腹血糖值,实验结束时检测糖耐量和胰岛素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十两茶水提物400 mg/kg给药28 d就能显著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改善其对葡萄糖耐受能力.同时,十两茶水提物能显著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增加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的释放.结果显示十两茶水提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具有很好的降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