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南亚热带演替群落的边缘效应及其对森林片断化恢复的意义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通过对鼎湖山两个群落及其边缘群落的长期定位研究,探讨南亚热带演替群落的边缘效应与森林片断化恢复,通过16a的定位研究,从测度群落的物种结构,多样性,生物量与生产力等指标的比较表明,马尾松林群落和混交林群落本身经过16a的演变,虽然有所发展,但变化不大,群落性质没有改变;边缘群落原非常接近马尾松林群落,经过6a的演变,已经发展成为混交林群落,说明边缘效应的作用。边缘群落总体的边缘效应强度E值为1.6  相似文献   
32.
 根据在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集水区3年的观测结果,对这一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的水文功能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由于林分结构复杂,季风常绿阔叶林对大气降水具有较高的林冠截留率,截留率的季节变化动态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关。该森林土壤结构良好,其渗水速度快,加上有较厚的枯落物层,对于减缓地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功效甚大。但由于土层较薄,其蓄水功能有限。该森林的径流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特别是地表径流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50.22%和14.19%。其季节分配有利于保持水土和植物生长。由于土壤蓄水量变化出现负值,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出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年蒸发散量为1323.98mm,占大气降水量的51.81%。该森林的降水中主要营养元素浓度较高,降水带来大量的养分,特别是氮素的年输入量高达35.29kg·hm-2。淋溶也给该森林带来较高的养分归还量,其中钾的淋溶量高达35.65kg·hm-2;镁的淋溶量高达8.9kg·hm-2,为林外雨输入的2.37倍。径流中的氮输出为28.35kg·hm-2,降水中的氮素净输入量为6.94kg·hm-2;但镁的净输入呈负值。  相似文献   
33.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为N 0.946%-2.535%,P 0.030-0.127%,K 0.614%-1.833%,Ca 0.442%-1.995%,Mg 0.024%-0.188%。叶片各营养养元素间相关性较差,仅P与Mg及Mg与K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叶片N元素平均含量在各层中的序列为:乔木Ⅲ〉乔木Ⅱ〉乔木Ⅰ〉灌木〉藤本〉草本;其它营养元素浓度随层次分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4.
应用全收割法测定广东省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层植物生物量 ,林下植物总生物量为 12 9 58g/m2 ,其中茎、枝、叶、根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约为 4 0 % ,9 0 % ,2 2 % ,2 9% .由部分实测数据建立林下植物个体生物量估算模型为W =0 0 0 4 2 ·H1 932 3.应用该模型得到的估算值 ,与收获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仅为 1 8% ,具有良好的精度 .此外 ,还通过改变取样面积对该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35.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水分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岭南佳果基地和高效益的蔬菜的种植,是广东省以至全国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本文分析了南亚热带的自然概况、广东南亚热带地区的优势及丘陵赤红壤的特征.研究了广东省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受气候因素的制约,土壤贮水库容和有效库容小,下层非饱和导水率及土壤水力扩散度低等水分特性及问题.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利用生物或工程措施截流降雨、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入流率从而增加土壤贮水量和有效贮水量,通过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土壤供水能力,采取防止或减缓土壤水分蒸发措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土壤水分调控与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6.
本文研究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增量及其分配规律,净第一性生产量及其分配规律,生物量增量为10.680hm^-2.a^-1,其中干6.127(57./37%),枝2.195(20.55%),叶0.514(4.81%),根1.844(17.27%),乔木层8.8786(82.27%),灌木层1.679(15.72%),草本层0.215(2.01%),生物量增量的垂直分布以20-25米的林冠层比较最高,其次是10-15米的乔木层第二亚层。生物量增量的径级分布近于正态分布。净第一性生产量为29.612t.hm^-2.a^-1,其中干8.181(27.63%),枝3.403(11.49%),叶4.281(14.46%),根13.165(44.46%),花果0.582(1.97%),细根(D≤3mm),生产量占根系生产量的81%;根系生产量约占净第一性生产量的45%,传统假定的根系生产量占森林生产量的15-25%,可能是太低的估计,森林的生产效率为1.897t.t^-1叶或1.733tt.hm^-2叶各器官的生产效率有如下顺序,细根>叶>根(包括细根)>枝>干,EVI法用于该森林树干生物量增量的估计,得到较低的值(约低27%)。  相似文献   
37.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几个树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光叶红豆(Orm osia glaberrim a Wu)、扁斗青冈(Quercus huiChun)、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 Hance)和阳性速生树种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L.)Vent.)、香椿(Toona sinensis (A. Tuss.) Roem .)和泡桐(Paulow nia fortunei(Seem .) Hem -sl.)的种子中,除光叶红豆外都为迅速萌发,处理2—3 d 便开始萌发,2—4周萌发完全。光叶红豆因种皮特性而延迟萌发,切破种皮即能迅速萌发。速生树种的萌发较快。森林树种和阳性速生树种木蝴蝶、香椿在光、暗下均能萌发,种子微小的速生树种泡桐则几乎只在光下萌发。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显示出3个阶段,不同种有所不同。幼苗的形态可能和耐阴性和生长速度有关。在暗中,光叶红豆能形成正常的叶,植株不徒长,其它种不能形成正常的幼苗,植株徒长,不形成叶子(或仅有黄色的子叶)。森林树种的幼苗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38.
东亚和南亚马兜铃属的修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东亚和南亚马兜铃属的研究,修改了马兜铃属的分类系统,补充论证了演化趋势;并 在分析该属地理分布的基础上提出马兜铃属分布与分化的第二个中心——中国的横断山区。 本文确认2亚属、7组、4系、68种和1变种,其中有3新组、2新种及13个新异名。  相似文献   
39.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季节变化及18种常见种的落叶规律.结果表明凋落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a平均凋落量为4.630t·hm-2·a-1.凋落物具体峰值出现的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年际变化,雨季的4~9月和旱季的10~3月各有一个高峰期.植物的落叶习性是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反映,根据不同种凋落叶高峰出现的时期可将植物分为3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40.
赵能  刘军   《广西植物》1993,13(4):355-358
本文讨论了南亚杨的范畴、位置、种下分类、地理分布以及与响叶杨的关系等问题。文中包括一个新组合和一幅地理分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