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685篇
  16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两种女贞光合作用季节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存华  孙存玉 《生态学报》1997,17(5):525-529
以徐州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常绿女贞和落叶女贞为材料,在不同季节测定了它们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结果表明,两种女贞各测定的生理指标都有季节特性。在自然条件下,两种女贞的光合速率皆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相一致。在冬季常绿女贞的净光合速率接近于零,而落叶女贞的净光合速率为负值,但仍保持较高的呼吸强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测定结果表明,常绿女贞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能  相似文献   
142.
利用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系统预测了CO2浓度倍增条件下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地带及优势种和常见种分布的可能变化,计算了优势种及常见种在气候变暖后分布区的变迁幅度。在CO2倍增,气温分别升高2℃和4℃,降水增加20%的条件下,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的分布范围发生变化。气温升高2℃,纬向上扩大了3个纬度,经向上也扩大了3个经度左右;气温升高4℃,纬向上扩大了近6个纬度,经向上有的种扩大,  相似文献   
143.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植物地上部分的热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地上部分各层次一些优势种和常见种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的测定表明:植物的干重热值受灰分含量影响较大,植物去灰分热值随种类、器官而异,乔木层8种植物地上部分各器官平均去灰分热值在19.261-20.672kJg-1之间,各植物种的平均去灰分热值变化顺序如下:光叶红豆>显脉新木姜>福建青冈>短花序楠>生虫树>小叶胭脂>硬叶稠>粘木。乔木层各器官的平均去灰分热值是:叶21.417kJg-1,幼枝19.929kJg-1,干树皮19.961kJg-1,干材18.664kJg-1。地上部分各层次相同器官平均去灰分热值有下列变化趋势: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这一关系在植物叶的去灰分热值中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4.
文章依据孢粉资料讨论我国西北地区第三纪时期植被的演变情况,认为始新世时古地中海和副古地中海(Paratethys)自南亚及中亚地区的撤退,以及中新世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季风的屏蔽,都对西北地区的干旱化起了重大作用。上新世中期开始的青藏高原的持续隆起和冬季风(寒流)的劲吹,使本地区植被成分更趋单调.演变成荒漠型植被.气候更趋干旱。根据孢粉资料推测:太平洋季风至少在中中新世已经形成并可伸展至兰州地区,而印度洋季风有可能是同时出现的,并可侵袭到目前的甘肃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5.
朱华 《植物生态学报》2021,45(3):224-241
云南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以常绿阔叶林为优势的植被类型。该研究利用6个基于样方层面的1 hm2样地资料, 以及通过对整个植被类型的植物区系的调查, 对云南常绿阔叶林植被型的3个植被亚型(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外貌特征、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生物地理演化进行了研究。在样方层面, 尽管这3个常绿阔叶林在树种组成上优势种均为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植物, 但它们在种类组成、多样性、生态外貌和生物地理特征上呈现多样化。分布在南部及西南部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极其丰富, 具有热带森林的生态外貌, 并以热带亚洲分布种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云南高原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云南中部和北部山地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外貌特征和以中国-喜马拉雅及中国特有种占优势, 是中国西南独特的植被类型。在植被亚型层面, 这3个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包括所有生活型的种子植物)中种数最多的科, 按地理成分均为世界分布型的科, 含种数较少的科则为其他各种分布型的科。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 热带分布属分别占总属数的44.91%和44.04%, 温带分布属占46.29%和48.19%, 其中北温带分布属比例最高, 分别为18.36%和19.95%。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则显示了不同的地理成分格局: 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78.05%, 并以热带亚洲分布属占最高比例。通过对这3个常绿阔叶林的比较发现,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除生态外貌特征有一定区别外, 在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上很接近, 它们在种的组成上, 与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类似性仅为17.1%和15.4%。季风常绿阔叶林因其在植物区系和生态外貌上与后二者区别明显, 建议在云南植被分类上划分一个独立的植被型, 它是东南亚低山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热带北缘山地的一个植被类型。结合云南的地质历史和古植物学资料, 认为云南的常绿阔叶林及其植物区系受晚中新世以来的地质历史事件深刻影响。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中国西南独特而特有种丰富的植被类型, 由于严重的人为干扰破坏, 现已片段化或成为萌生灌丛状, 应给予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146.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在多时间尺度上受各种生物物理因子的影响。该研究假设这些因子对水热通量的影响机制具有时间尺度分异性, 通过涡度相关法(EC)于2019年全年对北京松山典型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蒸散发(ET)、显热通量(H)、潜热通量(LE)、土壤热通量(G)、饱和水汽压差(VPD)、空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10 cm深度土壤水分(VWC)等要素进行原位连续监测, 使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日、季节尺度上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能量分配与水汽交换的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 2019年松山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年均波文比(β)为1.53。ET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从第100天开始逐渐增加, 7月达到峰值, 第300天下降到最低水平。ET最大日累计值为5.01 mm·d-1, 年累计值为476.2 mm, 年降水量为503.3 mm。在日尺度上水热通量与VPD间滞后时间最短, 为3.36 h。在季节尺度上与PAR间滞后时间最短, 为8天。季节尺度上PAR通过VPD来对ET造成间接影响, 而对β造成直接影响。该研究发现不同时间尺度上水热通量与环境因子间的时滞关系, 为选择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过程的最佳输入参数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47.
浙江北雁荡山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标本和文献查阅以及野外调查,对浙江北雁荡山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北雁荡山共有蕨类植物37科71属156种(含种下分类群);以单种和寡种分布的科和属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75.7%和91.5%.该区域蕨类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型和泛热带分布型为主,分别有14和20科,占总科数的37.8%和54.1%;热带成分总计22科,占总科数的59.5%,而温带成分仅1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9类型2亚型,包含世界分布型17属、热带分布型47属、温带分布型7属;其中,泛热带分布型属数量最多区28属),占总属数的39.4%.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分布型最多(93种),其中,中国-日本分布亚型有65种,占总种数的41.7%.中国特有种有21种(占总种数的13.5%),其中2种为仅分布于本区域的特有种,分布类型以华东-华南分布最多.由分析结果可见:北雁荡山蕨类植物具有组成丰富、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多样、热带区系特征明显及特有种数量匮乏等特点,但与周边区域蕨类植物分布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48.
149.
人为干扰对闽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从群落及其组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闽北长期封禁保护的森林(conservedforest,CF)和人为干扰后的退化森林(degradedforest,DF)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认为,DF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CF群落相近或略高,但DF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和层次结构的物种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群落物种种群基础已改变,稀有种和渐危种缺乏,这正是DF与CF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50.
<正>鸡心螺又名"芋螺",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鸡心螺最长不超过23厘米,拥有美丽的贝壳,是很多贝壳收集者的"最爱"。鸡心螺是一种肉食性海洋动物,通常以海洋蠕虫类动物、小鱼,甚至其他软体动物为食。由于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