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林明光  汪兴鉴  张艳  孙蕊芬  曾玲 《昆虫知识》2013,50(4):1115-1125
在温度2528℃、相对湿度70%28℃、相对湿度70%75%和光照周期L∶D=14∶10条件下进行了人工大量饲养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瓜实蝇B.cucurbitae(Coquillett)成虫人工饲料配方的筛选试验。结果显示,1∶2重量比例混合的蔗糖和啤酒酵母是饲养这2种果实蝇的最佳成虫人工饲料,用其饲养的单雌产卵量、产卵期和孵化率分别为424.1675%和光照周期L∶D=14∶10条件下进行了人工大量饲养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瓜实蝇B.cucurbitae(Coquillett)成虫人工饲料配方的筛选试验。结果显示,1∶2重量比例混合的蔗糖和啤酒酵母是饲养这2种果实蝇的最佳成虫人工饲料,用其饲养的单雌产卵量、产卵期和孵化率分别为424.16445.75粒,30.90445.75粒,30.9031.87 d,74.60%31.87 d,74.60%75.40%。同时,对18种由不同配方配制成的幼虫人工饲料饲养橘小实蝇、瓜实蝇和南亚果实蝇B.tau(Walker)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和麦麸作为饲料的介质优于麦片和麦麸。橘小实蝇幼虫人工饲料的优化配方为:玉米+麦麸(125 g+25 g),蔗糖25 g,啤酒酵母25 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9 g,1 mol/L盐酸4 mL,纸巾4 g,自来水300 mL;用其幼虫人工饲料饲养该虫的生物学参数包括子代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和平均蛹重分别为81.17%±0.05%,96.41%±0.02%,94.85%±0.01%与(19.40±0.08)mg。而瓜实蝇和南亚果实蝇幼虫人工饲料的优化配方为:玉米+麦麸(100 g+50 g),蔗糖30 g,啤酒酵母25 g,以及一定量的其他组分(同上);用其饲料饲养这2种果实蝇的相关参数:子代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和平均蛹重分别为78.50%±0.04%与76.96%±0.12%,95.73%±0.03%与94.69%±0.02%,94.57%±0.02%与95.82%±0.03%,(18.62±0.23)mg与(22.83±1.38)mg。试验证实,优化后的成、幼虫人工饲料具有饲养效果好、方法简便,配方材料来源广泛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可用于室内人工大量饲养上述3种果实蝇属害虫。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热带地区植物的营养元素利用策略,对海南3个生活型的9种植物的叶片和根系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包括车前(Plantago asiatica)、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木耳菜(Psidium guajava)、桑(Morus alba)、臭黄荆(Premnaligustroides)、彩叶朱槿(Hibiscusrosa-sinensis)和厚叶榕(Ficusmicrocarpavar.crassifolia)、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和番石榴(Psidium guajava)。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间的元素含量和化学计量比没有显著差异;叶片C、N、P含量高于根系,叶片的C、N含量与根系的呈显著正相关,P含量与根系的呈显著负相关。C∶P与N∶P低于全国和全球尺度,说明该地区植物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小于14的N∶P表明海南热带植物的生长主要受N限制。这揭示了海南热带植物不同生活型的营养元素利用策略相似,虽然受N限制,海南的植物仍具有较高的N、P固持能力和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63.
朱华 《植物杂志》2011,(4):4-32
热带雨林具有独特的外貌和结构特征,与世界上其他森林类型有清楚的区别,它主要生长在年平均温度24℃以上、或者最冷月平均温度18℃以上的热带潮湿低地。在世界上,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64.
魅力车八岭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545公顷,这片位于南亚热带北界、中亚热带南缘的常绿阔叶林.是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地带,是南岭南缘保存较为完整、面积较大、分布较集中、原生性较强的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内物种丰富。种类繁多。保护和研究这片森林的结构、功能、演替及其生态系统的平衡作用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5.
利用鉴别性的同工酶位点从印度恒河水系的支流Banganga中检测到了蓝黑鲮(Labeo calbasu)与南亚黑鲮(Labeorohita)的一个杂交个体。线粒体DNA的单倍型模式进一步确认这个杂交个体的母本是河蓝黑鲮。  相似文献   
66.
魏识广  叶万辉  练琚愉  李林  周景钢 《生态学报》2022,42(11):4515-4523
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鼎湖山植被资源丰富,对其典型植物群落及其卫星样地物种多样性状况进行探索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以鼎湖山20 hm~2样地及其周边5个1 hm~2卫星样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种面积关系、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20 hm~2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鼎湖山(DHS)大型固定样地经过10年的更新演替,总个体数出现了爆发式增长。DHS样地周边5个卫星样地之间总个体数差异较大,按个体数进行排序:1号(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 3号(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号(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4号(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2号(南亚热带沟谷雨林)卫星样地。(2)DHS大样地的物种并未达到饱和,卫星样地群落可以有效补充该区域的物种。(3)DHS大样地的α多样性较高;卫星样地之中,2号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是3号样地,继而是1号和4号样地,最后是5号样地。除了2号样地由于大量大树和巨树的存在使得物种均匀度提升,从而导致多样性指数值偏大以外,其它样地的结果呈现出海拔高度与多样性正相关。(4)DHS大样地与其3号卫星样地处于相近...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降水季节分配的变化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影响,在广东省鹤山国家野外生态观测站模拟干季更干(DD)和延长干季(ED)的野外降水控制实验,对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林年凋落物总量为9.24 t hm–2,在不同时期均以叶凋落物为主,约占50.7%~69.3%。DD处理显著减少了干季(10–3月)叶凋落物量(P0.01)。虽然DD处理下全年总凋落物量比对照降低了10.3%,但差异不显著。ED处理也减少了春季(4–5月)的叶和花果及总凋落物量,全年总凋落物量则比对照增加了11.3%,但ED处理对春季和全年凋落物量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两种干旱处理对凋落物叶质量总体上影响不明显,但DD处理显著减小了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凋落叶的木质素含量。因此,降水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68.
<正>国家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依托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2011年建成并通过验收。该圃占地20hm2,建有引种隔离检疫观察室、自动化玻璃温室、大棚及排灌系统等基本设施,  相似文献   
69.
Soil macroinvertebra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staining production and biodiversity in Australia' s tropical savannas. For example, termites, through their foraging and nesting activities, recycle nutrients and carbon and produce soil pores that facilitate water infiltration. The challenge ahead is to quantitative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and processes that drive this. What roles do different species and functional groups of macroinvertebrates play in various landscape processes? What a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e.g., domestic cattle grazing, fire) on these relationships, and the consequences for landscape health? This paper presents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studies in northern Australia, that examine the effects of land condition and domestic cattle grazing on soil macroinvertebrates, and the potential for termites to be used as a tool to restore soil function in degraded areas. In northern Australia, increased degradation seems to be associated with declines in the diversity and activity of macroinvertebrates. Termites appear to be one of the most resilient groups, with some species capable of maintaining activity in degraded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70.
本文根据2001年和2002年的调查结果,记述了广东鹤山南亚热带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四种人工林的昆虫种类,共计14目161科488种,本文记载11目84科216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