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速生优良树种——广西顶果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福惠  莫新礼   《广西植物》1981,(1):31-33
<正> 广西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 wight var.guangxiensis X.L.Mo etY.wei)又名格郎央(瑶语)、咪央(壮语),是不久前在广西新发现的苏木科顶果木属的一个热带性的速生优良树种。它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的优点,适宜在我国南部南亚热带以南地区,特别是在石灰岩山地造林发展。我们对其形态特点,生态特性、木材构造以及育苗造林等方面作了初步调查研究,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2.
壳斗科(Fagaceae)植物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最重要的组成之一,研究其不同树种和器官间碳(C)、氮(N)、磷(P)含量及计量学特征,对于理解和预测树木生态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以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同一森林群落中5种壳斗科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树种及器官间C、N、P含量、化学计量及其相关关系特征。结果表明:(1)器官、树种对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二者交互作用显著(除C含量),限制程度为器官>树种。(2)从含量上看,5种壳斗科植物凋落物N普遍高于茎、根,而凋落物P则普遍低于茎、根,幼苗叶片N、P含量均低于成熟乔木叶片;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根N、N ∶ P高于其他树种,而根P则低于其他树种。(3)从种间变异系数上看,根系N、C ∶ N、N ∶ P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器官;从器官间变异系数上看,黧蒴锥N、C ∶ N变异系数显著低于其他树种。(4)从树种间和器官间的养分相关关系上看,5种植物绝大部分器官元素间两两相关关系不显著,表明单一器官的养分计量关系不能直接反映其他器官或整树水平的计量关系;器官间C和N、C和P相关关系因树种而异,但N和P关系各树种高度一致。综上,从器官上看,根系N含量、C ∶ N、N ∶ P的种间变异系数最大,可能是不同树种对N、P的吸收存在差异,从而有利于物种共存。从树种上看,黧蒴锥具有更合理的养分分配模式,有利于在群落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43.
东亚和南亚马兜铃属的修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东亚和南亚马兜铃属的研究,修改了马兜铃属的分类系统,补充论证了演化趋势;并 在分析该属地理分布的基础上提出马兜铃属分布与分化的第二个中心——中国的横断山区。 本文确认2亚属、7组、4系、68种和1变种,其中有3新组、2新种及13个新异名。  相似文献   
44.
赵能  刘军   《广西植物》1993,13(4):355-358
本文讨论了南亚杨的范畴、位置、种下分类、地理分布以及与响叶杨的关系等问题。文中包括一个新组合和一幅地理分布图。  相似文献   
45.
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检疫害虫,严重危害多种水果和瓜菜。为明确寄主植物对南亚果实蝇耐寒性的影响,本文利用过冷却点仪,对取食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丝瓜Luffa aegyptiaca Miller和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的南亚果实蝇5个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每一组寄主植物上的5个发育阶段中,南亚果实蝇5日龄蛹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均为最低,显著低于1日龄蛹、幼虫和成虫;不同寄主南亚果实蝇同一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存在显著差异,均值分别为-23.97~-8.06℃和-14.02~-0.59℃,其中取食苦瓜的南亚果实蝇5日龄蛹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最低,均值分别为-23.97℃和-14.02℃,但与黄瓜无显著差异;4种寄主中老熟幼虫、1日龄蛹、1日龄雌成虫和5日龄雌成虫过冷却点均为取食黄瓜最低;杧果种群1日龄雌成虫过冷却点最高,均值为-7.47℃,苦瓜种群老熟幼虫体液冰点最高,均值为-0.59℃。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寄主对南亚果实...  相似文献   
46.
华南南亚热带植被第一性生产量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东生 《生态科学》2000,19(4):11-15
讨论植被类型、降雨、湿度、土壤条件对华南南亚热带植被第一性生产量的影响。比较各种预测第一性生产量的气候模型,为更好地预测和提高华南南亚热带植被第一性生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外来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农林业生产构成巨大的威胁。热带地区因其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成为我国外来入侵生物发生与危害的重灾区。本文以外来入侵昆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库资料查询,对外来入侵昆虫在我国热带区域的分布、种类、原产地、入侵地等进行综述。我国热带区域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共计72种,主要集中在云南(51种,占70.83%)、海南(46种,占63.89%)、广东(45种,占62.5%)、广西(39种,占54.17%)等省,其中以半翅目(24种,33.33%)、鞘翅目(21种,占29.17%)昆虫为主。亚洲和南美洲是我国热带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的主要来源地,分别有26种(占36.11%)和12种(占16.67%)。这些分析结果可为我国热带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的综合防控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李秋实  魏玉莲 《菌物学报》2021,40(10):2653-2672
木腐真菌是一类依托倒死木生活的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国热带地区木腐真菌的物种组成和分布情况,本研究选取海南尖峰岭、霸王岭、云南西双版纳为代表性研究地点,分析比较了三地点木腐真菌的物种组成、出现频率、寄主种类、生态习性等。经统计,三地点木腐真菌共有362种,其中尖峰岭222种,霸王岭200种,西双版纳119种,三地点共有种仅37个,81.08%均为常见种。尖峰岭、霸王岭属种组成较为相似,西双版纳则与上述两地存在较大差异。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主要为白腐真菌,占所有种类的93.92%。相比而言,尖峰岭、霸王岭的褐腐真菌数量高于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一种针对实蝇幼虫快速鉴定的技术方法,并应用该技术以明确我国瓜果上主要实蝇类害虫的优势种.[方法]以我国瓜果蔬菜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 tau Walker和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为对象,基于3种实蝇种间存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因子(mtCOⅠ)基因的序列差异,利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SapⅠ、BsmⅠ和Sac Ⅰ酶切识别这些差异序列的特异性酶切位点,根据酶切后mtCOⅠ基因片段大小不同,对3种实蝇进行快速的鉴定识别,并进一步应用此技术对来自我国7省11市的7种瓜菜和2种水果上的21份实蝇幼虫样本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单独或组合酶切的方式建立了一套针对瓜实蝇、南亚果实蝇和橘小实蝇的PCR-RFLP快速分子鉴定技术,并将此方法应用于田间监测.田间鉴定结果表明,湖北、湖南、浙江等地区危害瓜菜的实蝇主要是南亚果实蝇,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瓜菜上的实蝇种类主要是瓜实蝇,且瓜实蝇和南亚果实蝇存在寄主重叠现象,云南危害火龙果和芒果等水果上的实蝇主要是橘小实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瓜实蝇、南亚果实蝇和橘小实蝇的识别鉴定方法,因不受虫体、虫态的影响,且具有低成本、高效、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适用于田间瓜果上实蝇样本的快速诊断检测.依据田间鉴定结果,预测近年来瓜实蝇可能有逐渐向北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