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12.
南亚热带森林24种乔木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膨胀珍珠岩为基质,在光和暗的条件下,对24种南亚热带森林乔木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了研究。种子的形态和重量与种的演替阶段有关,种子的重量也与不同的种有关。不同种的萌发率差异较大,种子较大的种,萌发率较高。肉质果实的种子,开始萌发的时间较长。光和暗条件对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无明显影响。幼苗高度和种子重量呈正相关,这一相关在光条件下比暗条件下更明显。暗条件明显地引起群落演替早期的树种的茎徒长,限制根的生长,而对演替后期种无显著的影响。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的分配与种的演替阶段有关,也与不同的科有关。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的分配也受光暗条件的影响,而不受种子重量的影响。根和叶的生物量分配和种在其群落演替阶段有关。幼苗的生物量与种子重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幼苗的相对生长率相差较大,在没有营养供应的生长基质中,以演替中间阶段的种的相对生长率较大。幼苗从种子的物质利用效率与种子重量呈负相关,而与种的演替阶段无明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213.
鼎湖山主要森林土壤CO2排放和CH4吸收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季风林)在2000~2001年期间土壤CO2排放和CH4吸收特征。季风林、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土壤CO2排放速率在研究期间的平均值分别为(kgCO2-C·hm-2·d-1):18.6±2.6,20.5±3.7和17.8±3.8,土壤CH4吸收速率则分别为(gCH4-C·hm-2·d-1):-5.5±1.8,-3.3±1.6和-7.7±1.8。土壤CO2排放速率和土壤CH4吸收速率在三种森林类型中均表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其季节性变化根据森林类型和年份不同而异。总的来说,土壤CO2排放速率在所有森林中均呈现夏季最高而冬季最低的变化,土壤CH4吸收速率的季节性变化则相反,基本上表现为冬季最高而夏季最低的变化。三种森林土壤的CO2排放速率和CH4吸收速率在两观测年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土壤CO2排放速率在不同森林类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但土壤CH4吸收速率在马尾松林显著高于混交林。在两观测年中,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CH4吸收速率之间在季风林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混交林和马尾松林中它们之间也趋向呈负相关关系,但未达显著水平。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在季风林呈现显著的指数正相关关系,但在其余森林(混交林和马尾松林)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214.
经过重新统计和分析,确定了西双版纳地区一共分布有国家级(60种)和省级(41种)保护植物101种,对它们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了种类及数量特征、分布特征,包括其分布的海拔、植被、区域特征和保护价值等,并且就西双版纳地区保护植物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15.
印度-太平洋史前学会第15届大会在泰国召开新年伊始,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代表云集泰国北部名城清迈,出席1994年1月5-12日举行的印度一太平洋史前学会第15届大会.在这次四年一度的学术盛会上,学者们就本区早期人类及文化、早期农业及商品...  相似文献   
216.
在林地分别喷加0、50、100和150kg N hm^-1a^-1,研究鼎湖山马尾松林、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土壤20cm深渗透水酸度和无机氮含量在开始9个月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森林对照样方土壤渗透水pH值为3.82—4.24,外加氮处理使其平均降低了0.08—0.18。3个森林对照样方土壤渗透水无机氮平均含量分别为6.14、6.66和11.64mg L^-1,铵态氮占15.0%、11.9%和3.0%。外加氮处理使3种森林土壤渗透水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表明外加氮处理不但增加了无机氮从森林土壤流失的潜力,而且使土壤进一步酸化。  相似文献   
217.
《昆虫知识》2009,46(6):827-827
科学家近日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地区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丝圆蛛物种。  相似文献   
218.
高山湿地     
要维持湿地的生态特征,包括它的生物多样性,就必须维护湿地的水文状况,保持它自然变异性。——摘自《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集》  相似文献   
219.
碳汇林的固碳效益十分显著,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碳增汇途径之一,在研究南亚热带地区不同造林模式碳汇林土壤碳汇的同时,研究碳汇林土壤氮、磷储量及土壤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够为不同造林模式碳汇林的土壤碳、氮、磷储量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研究区和4种造林模式(新造林、封山育林、补植套种、更新改造)的碳汇林,分析了不同造林模式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的含量、储量、生态化学计量比,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碳汇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碳氮磷储量、化学计量比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显著,且土壤碳氮磷储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特征。4种造林模式下碳氮比(C/N)介于11.11—17.86,碳磷比(C/P)介于17.00—242.59,氮磷比(N/P)介于1.18—15.99之间,在0—60 cm土层上均以更新改造模式林最低,封山育林模式下C/P和N/P均显著高于其他造林模式。土壤SOC与TN、N/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TN与C/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来看,封山育林模...  相似文献   
220.
张建军 《化石》2010,(3):55-61
科摩罗位于西印度洋,莫桑比克海峡的北口,赤道南侧的热带地区。该国是由大科摩罗、马约特、昂儒昂和莫埃利四个主岛组成。全名科摩罗伊斯兰联盟,注册人口只有30万。首都设在大科摩罗岛的莫罗尼,是个较大的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