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四种植物花蜜腺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竹、庐山小檗、活血丹和紫云英四种植物花蜜腺的外部形态、显微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到石竹花蜜腺是雄蕊类型,蜜汁通过角质层间小孔分泌;庐山小檗花蜜腺是花被类型,其每个分泌表皮细胞的外切向壁中央向内凹陷与角质层之间形成角质层下空隙,蜜汁由表皮细胞分泌后贮存于角质层下空隙中,在蜜汁积累过程中不断增加对角质层的压力,最后冲破角质层分泌到体外;活血丹和紫云英花蜜腺属于花托类型,前者蜜汁从分泌表皮细胞通过角质层直接渗出,后者蜜汁通过变态气孔分泌。本试验的四种植物花蜜腺中维管组织有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22.
二年生黄檗幼树的茎干中,韧皮部的小檗碱含量最高,周皮次之,木质部最低.韧皮部和周皮的小檗碱含量从基部到顶部呈近线性降低,木质部的小檗碱含量则始终在较低的水平上小幅度波动.韧皮部与周皮的小檗碱含量间存在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小檗碱与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檗碱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应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进一步研究发现小檗碱使胰蛋白酶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改变,特征荧光峰产生静态淬灭.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在20和37℃时,测定了小檗碱-胰蛋白酶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确定了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24.
小檗胺结晶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小檗胺结晶与提取溶剂、萃取剂加入量及盐析的关系,得出提高工业生产小檗胺结晶得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基于形态性状的淫羊藿属(小檗科)的分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檗科(Berberidaceae)淫羊藿属(Epimedium Linn.)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中国分布有44种,其余种类则分布于东亚、克什米尔、北非和高加索等地。该属植物具有复杂的形态学变异(例如:单叶、一回三出复叶、二回三出复叶,花茎具两叶、三叶或一叶,花瓣无距、有距、距多样式等),导致仅依靠直观判断不能对该属系统进行划分。李超等[1]采用数量分类法对该属55种植物的分类结果多数与Stearn[2]25-26和王悦云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但部分种类的分类仍存异议,例如:Sect.  相似文献   
26.
桃儿七属(Sinopodophyllum)是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单型属,仅桃儿七(Shexandrum)一种。桃儿七的根茎和果实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类的过度采挖和种群恢复较慢使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现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在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论文中,学名Shexandrum和Semodi常被混用,这使得有必要考证桃儿七学名的命名学历史,确认正确的学名使用。查阅原始文献发现,Shexandrum的基名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发表于1834年,而Semodi的基名Podophyllum emodi Wall. ex Honigberger到1852年才合格发表(大多数学者认为是Hooker和Thomson在1855年合格发表),因此,名称Shexandrum比名称Semodi具有优先权。名称的混乱起于1979年应俊生建立桃儿七属时,他提出组合“Semodi (Wall.) Ying”作为桃儿七的学名。另外,由于他未引证Honigberger或Hooker和Thomson的文献信息,所以组合“Semodi”没有被合格发表(规则415)。随后,1985年出版的《西藏植物志》桃儿七属中,应俊生发现之前的错误并采用名称“Shexandrum”取代了“Semodi”。遗憾的是他虽然意识到该名称是新组合,但未引证基名Phexandrum合格发表的文献信息,使得组合“Shexandrum (Rolye) Ying”没有被合格发表。近年来出版的《云南植物志》、《青海植物志》、《中国植物》和《Flora of China》均未发现该错误,一直认为“Shexandrum (Rolye) Ying”合格发表时间是1985。实际上,在1993年由于编写格式要求,应俊生在王文采和武素功主编的《横断山区维管束植物》中引证了基名合格发表的文献信息。因此,该名称的合格发表时间是1993年,而不是常认为的1985年。  相似文献   
27.
氮素形态对黄檗幼苗三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霞  阎秀峰  刘剑锋 《生态学报》2005,25(9):2159-2164
通过改变水培溶液中NH 4-N和NO3--N的比例,探讨了氮素形态对黄檗幼苗主要药用成分小檗碱、药根碱及掌叶防己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檗碱的含量与氮素形态有明显关系,在根和茎中都表现为NO3--N比例高更有利于小檗碱的积累。单纯的NO3--N供给最有利于药根碱在黄檗幼苗根中的积累,而处理46d后,NH4 -N/NO3--N为75/25和25/75时黄檗幼苗茎中的药根碱含量最高。黄檗幼苗根和茎中的掌叶防己碱含量对营养液中NH4 -N和NO3--N的比例反应类似,在处理46d后,掌叶防己碱含量由高到低所对应的NH4 -N/NO-3-N为25/75、50/50、75/25、0/100、100/0。处理33d后,黄檗幼苗根中的小檗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含量随处理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在茎中呈上升趋势。如果同时考虑氮素形态对黄檗幼苗生物量的影响,那么NH4 -N/NO3--N为0/100时其小檗碱产量(含量与生物量乘积)最高,而NH4 -N/NO-3-N为25/75时药根碱和掌叶防已碱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8.
小檗碱是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生物碱,能够在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中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但具体的机制未阐明。在内皮细胞中,小檗碱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因此本研究将分析小檗碱通过JNK通路调控CVB3感染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含药物的DMEM处理)、模型组(含CVB3的DMEM处理)、小檗碱组(含CVB3及小檗碱的DMEM处理)、小檗碱+JNK质粒组(含CVB3、小檗碱、JNK质粒的DMEM处理),检测细胞凋亡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的含量、p-JNK、cleaved caspase-3、bax、bcl-2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模型组的细胞凋亡率、TNF-α、IL-6、ROS、MDA的含量、p-JNK、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bcl-2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小檗碱组的细胞凋亡率、TNF-α、IL-6、ROS、MDA的含量、p-JNK、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bcl-2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小檗碱+JNK质粒组的细胞凋亡率、TNF-α、IL-6、ROS、MDA的含量、p-JNK、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量高于小檗碱组,bcl-2的表达量低于小檗碱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小檗碱对CVB3感染心肌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抑制JNK通路是介导这一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9.
殷红  高杨 《菌物研究》2010,8(1):44-47
S-NU-3-2菌株是对源自药用植物黄檗的内生真菌S6进行诱变获得的小檗碱产量比出发菌株有明显提高的突变株,本研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期进一步提高其产量,为开发利用真菌发酵生产植物活性成分的新途径奠定基础。以菌丝生长和小檗碱产量为指标,筛选出了适宜该菌株发酵的基本培养基、碳源、氮源、光照和培养温度,并经进一步的正交试验优化,得出该高产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豆芽汁基本培养基含蔗糖3%,酵母膏0.2%,pH7.0,温度26℃,全光照培养。与初始培养条件相比,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该菌株的小檗碱得率提高了47.2%,菌体生物量提高了24%。  相似文献   
30.
安徽小檗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rendt)的酸水提取部分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出6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分别为小檗碱(1)、巴马汀(2)、dehydroeapaurinine(3)、药根碱(4)、非洲防己碱(5)和jatrorubine(6).这6种生物碱均为首次从安徽小檗中分得.其中巴马汀的含量比大多数小檗科其他植物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