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8篇
  免费   691篇
  国内免费   158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齐之尧  叶楝  黎焕琦   《广西植物》1982,(1):37-39
<正> 土壤侵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引起的生态平衡失调,水、土、肥流失,生产力减低,从而威胁人民生产、生活的现象。它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地区本身受害,而且会使江河中的流水暴涨暴落,流水中泥沙含量增加,淤塞水库、湖泊、旱涝成灾,影响灌溉、发电、通航,危害农业、工业、交通,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2.
153.
目的:研究尿源干细胞对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及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60只健康雌性清洁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以及损伤组,每组各20只。其中研究组和损伤组大鼠均建立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研究组在造模成功后予以尿源性干细胞尾静脉注射。28 d后,比较三组大鼠膀胱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膀胱湿质量和膀胱湿质量/体质量,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损伤组收缩时间、排尿量、膀胱峰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研究组收缩时间、排尿量、膀胱峰压均高于损伤组(均P0.05);损伤组膀胱基压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研究组膀胱基压低于损伤组(均P0.05)。损伤组膀胱湿质量和膀胱湿质量/体质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研究组膀胱湿质量和膀胱湿质量/体质量低于损伤组(均P0.05)。损伤组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研究组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损伤组(均P0.05)。结论:尿源干细胞的应用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同时可下调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4.
目的:分析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下等特点。方法:回顾性搜集胃镜检出的经病理证实的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393例纳入分析,按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大小、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状态、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93例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息肉中,男178例,女215例,男女比例为1:1.2,年龄28~89岁。随着年龄的增高,胃息肉发生率越高,但各年龄段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的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性息肉大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胃息肉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H.pylori感染率较胃底腺性息肉高(P<0.05),而胃底腺息肉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较胃增生性息肉高(P<0.05)。结论:增生性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胃底腺息肉与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有关。对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特点的分析有助于胃镜检查对胃息肉性质的初步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十分严重,给民众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COVID-19患者可能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在诊治策略上应该给予重视。除了加强高危患者中病原真菌的常规检查外,还应加大力度支持和扶持病原真菌先进检测技术的研发;此外,还应重点支持针对医疗单位、公共场所和家庭等常温环境以及体表和器物表面灭活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新型技术和方法的研发。最终为国家战胜COVID-19和继发感染疫情提供新措施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6.
目的:分析腰大池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脂肪酸结合蛋白质(FABP)、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和脑积水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64)。对照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sICAM-1、FABP、MCP-1水平、血压、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变化,脑积水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02%vs.72.9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ICAM-1、FABP、MCP-1、血压、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均较治疗前下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腰大池引流治疗,其可显著降低血清sICAM-1、FABP、MCP-1水平,降低脑积水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白血病融合基因亲嗜性病毒整合位点1(ecotropic viral integration site-1,EVI1)的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骨刺患儿9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健康人群83例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抽取两组入选者的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PCR方法检测两组入选者EVI1的多态性情况,调查一般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VI1 rs17561基因共有CC、CA、AA三种基因型,两组入选者的EVI1 rs17561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研究对象具有群体代表性。两组入选者EVI1 rs17561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VI1 rs17561基因CC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90.0%vs. 75.9%, P0.05),研究组的等位基因C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vs. 80.7%, P0.05)。在90例骨刺患儿中,6例患儿确诊为白血病,检出率为6.7%,均为CC基因型。研究组患儿EVI1 rs17561基因的CC基因型与血小板计数、危险度分层、诊断分型显著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危险度分层、诊断分型为影响EVI1rs17561CC基因型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融合基因EVI1多态性比较常见,多表现为rs17561CC等位基因,此等位基因可能与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危险度分层、诊断分型显著相关,其中血小板计数、危险度分层、诊断分型为影响EVI1rs17561CC基因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究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泼尼松(Pre)治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6-2017.06我院收治的102例行IMN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Pre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MMF+Pre进行治疗,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后疗效,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后肾功能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记录用药间期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20%,显著高对照组74.51%(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两组患者24 h UP、Cys C、TC、TG水平较治疗前均依次显著下降而Alb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BUN和Scr水平较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27.45%(P0.05)。结论:应用MMF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IMN疗效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并改善患者脂代谢,药物方案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并发下肢痉挛患者经电针刺激联合局部振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SCI并发下肢痉挛患者90例,根据乱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系统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刺激联合局部振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量表评分、内收肌角、直腿抬高角以及血清BDNF、PDGF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64.44%(29/4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血清BDNF、PD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收肌角、直腿抬高角均扩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联合局部振动治疗SCI并发下肢痉挛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下肢痉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可有效改善血清BDNF、PDGF水平。  相似文献   
160.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临床及病理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IMN患者221例作为IMN组,将2019年7月至2019年9月体检且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正常的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计算每个研究对象的NLR值,比较两组间NLR值的差异。记录IMN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及患者的肾脏病理分期及纤维化程度,并且根据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NLR与IMN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外周血NLR评估IMN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IMN组外周血NLR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NLR值与IMN患者年龄和肾间质纤维化有关联(P均<0.05),但与IMN患者性别及肾脏病理分期无关联(P均>0.05)。IMN外周血NLR值与IMN患者hs-CRP、SCr、BUN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与ESR、UA、TP、Alb、24小时蛋白尿定量均无相关性(P均>0.05)。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的IMN患者外周血NLR值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在1、2、3级时,纤维化程度越重,NLR值越大;3个级别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周血NLR值预测IMN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0.626,0.803)],其截断值为1.858时,灵敏度为68.6%,特异度为66.7%。结论:外周血NLR可作为IMN肾脏功能水平的一个有效评价指标,且与IMN患者肾间质纤维化有关,可作为判断肾间质纤维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