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BPS诱导单核细胞HLA-DR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牛膝多糖(ABPS)在体外激活单核细胞的效应.方法采集健康成人抗凝血,用贴壁法分离单核细胞,调节细胞数接种到24孔板.在370 C,5%CO2条件下,以同一时间不同ABPS浓度或同一ABPS浓度不同时间培养,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镜检测单核细胞的激活.结果 ABPS诱导单核细胞超微结构和HLA-DR的改变.结论 ABPS上调HLA-DR表达并能激活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42.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调控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向单核系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否在体外调控造血。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来源的MSC,RT-PCR检测其造血生长因子的表达,并以其为饲养层细胞,接种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观察生长情况,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细胞来源和分化方向。结果显示,MSC构成性表达SCF、Flt3L和M-CSF,不表达C-CSF和GM-CSF,在骨髓MNC和MSC共培养体系中,大约2周左右可以看到大量的圆形细胞粘附在梭型MSC上生长,细胞胞体为圆形,胞浆较丰富,胞核为圆形、半月型或肾型,部分细胞呈典型的单核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该类细胞表达CDl4,不表达CDl5、CD41、glycophorin A、CD5和CDl9。表明不需要添加外源性造血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调控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向单核系分化,其定向分化可能与MSC分泌造血生长因子及MSC与造血细胞间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3.
罗勤  张晓莉  李兵  冯爱平  钱跃 《微生物学报》2008,35(2):0275-028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 属于典型的细胞内寄生革兰氏阳性菌, 是WHO公布的四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LM不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李斯特菌病 (listeriosis) 的主要病原菌, 也是研究胞内感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模式细菌。绝大多数LM毒力基因的转录表达受到PrfA蛋白的调控。本文简单介绍了LM侵染宿主细胞必需的毒力基因及其产物; 重点对毒力基因调节蛋白PrfA的结构和功能, PrfA调节毒力基因表达的主要方式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44.
单核细胞促进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离体增殖的自由基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数量的单核细胞共同培养,以~3H-TdR掺入法和细胞色素C还原法分别测定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培养介质中O_2~-浓度;加入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实验性地下调O_2~-浓度,观察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加入单核细胞可增加培养介质中O_2~-浓度,进而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示O_2~-浓度的升高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共培养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人单核细胞系U937和T细胞系HSB2细胞的HSV—1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内皮素-1(ET-1)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产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细胞分为2组:ET-1刺激组:以不同浓度ET-1刺激VSMCs不同时间;阻断剂干预组:VSMCs分别与不同阻断剂[ETAR、ETBR阻断剂BQ123、BQ788,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RK、p38MAPK、JNK及NF-κB抑制剂PD98059、SB203580、SP600125及PDTC]预先孵育30 min,再加入ET-1刺激24 h。在预定时间,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测定不同因素下VSMCs MCP-1蛋白质及mRNA表达量。VSMCs分别与不同阻断剂(BQ123、BQ788、NAC、PD98059、SB203580及SP600125预先孵育20 min,再加入ET-1刺激5 min,免疫印迹(WB)法测定VSMCs胞浆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及其各自磷酸化蛋白质的水平。各项检测均重复3次。结果:ET-1能刺激VSMCs MCP-1蛋白质及mRNA表达,其表达量随ET-1浓度及刺激时间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5,P<0.01);BQ123、NAC、PD98059、SB203580及PDTC能显著抑制ET-1诱导的大鼠VSMCs MCP-1蛋白质及mRNA表达(P<0.01),而BQ788及SP600125对此作用无明显影响。BQ123、NAC与PD98059或SB203580能分别抑制ET-1刺激后VSMCs胞浆内ERK及p38MAPK的磷酸化(P<0.05,P<0.01),而ET-1对JNK的磷酸化无明显激活作用。结论:ET-1通过ETAR、ROS、ERK、p38MAPK及NF-κB诱导大鼠VSMCs产生MCP-1。  相似文献   
47.
为了考查应用电解水消除细菌污染的可行性,对氧化电解水的杀菌效果及对食品加工表面材料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0.1%NaCl的自来水经7min的电解后所获得的氧化电解水,能在2min内将菌液浓度分别为4.20×106CFU/mL,2.18×106CFU/mL,1.44×106CFU/mL,2.10×106CFU/mL,1.94×106CFU/mL的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摩化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几乎全部杀死。另外,对食品加工表面接触材料中的地板砖、不锈钢板、瓷砖进行染菌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含0.1%NaCl的电解水同样能将上述浓度的菌液感染到食品表面接触材料后在5min之内几乎全部将其杀死,是一种理想的食品表面材料消毒剂。  相似文献   
48.
以凝胶层析纯化的植物乳杆菌素作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果表明该细菌素可以导致能量化的敏感细胞胞内K 、无机磷离子、乳酸脱氢酶、紫外吸收物质和ATP发生不同程度的泄漏,相应地破坏了膜Δψ和部分ΔpH,引起PMF的耗散,结果导致细胞的死亡。综合所测指标,可以推测植物乳杆菌素L-1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作用目标主要是细胞膜,通过形成非选择性孔洞使得选择性离子和小分子生命物质外泄,从而打破原有平衡,最终引起细胞的衰亡。  相似文献   
49.
<正> 854133 用T细胞杂交瘤生产γ-干扰素[英]/Grane,I.…//Immunology.-1984,53(4).-855~859[译自DBA,1985,4(3),85-01206]由粉碎的木菠萝种籽中提取植物血凝素夹可宁,用它来刺激从健康成人末稍血液所取得的单核细胞(PBMC)及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rmlB基因在细菌耐药、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Lm染色体上的rmlB基因,比较野生株与rmlB缺失株在耐药性方面的差异;利用微孔板法观测rmlB缺失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变化;利用RT-PCR检测缺失菌株中主要毒力基因转录表达,并观察rmlB缺失对细菌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同野生菌株相比,rmlB缺失菌株对头孢菌素和杆菌肽等作用位点在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1),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1),细菌主要毒力基因hly的转录表达及溶血活性也发生显著降低(P≤0.01)。【结论】rmlB基因在Lm生物被膜形成和耐受作用位点位于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抗生素及细菌毒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