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2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革兰阳性食源性病原体,可引起人类和一些动物的李斯特菌病。侵袭性李斯特菌病通常很严重,临床上表现为自然流产、败血症和脑膜脑炎,也可表现为发热性胃肠炎综合症。成孔蛋白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O(Listeriolysin O,LLO,由hly基因编码)是一种重要的毒力因子,属于胆固醇依赖性细胞溶解素(cholesterol-dependent cytolysins,CDC)毒素,其通过膜穿孔机制介导Lm从吞噬体逃逸并引起李斯特菌病。最近的研究表明LLO除了主要的膜穿孔作用,还存在其他功能,在Lm感染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LLO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近些年对该毒素的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理解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机制,为防治李斯特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3.
目的研究ECV-304条件培养液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贴壁法分离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并进行鉴定.用购买的ECV-304细胞株制备条件培养液和M-CSF诱导单核细胞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收集细胞,用免疫组化与异植物血凝素结合试验鉴定.结果获得的单核细胞具有CD14阳性细胞占84.3%;刺激一周后的单核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且Ⅷ因子、异植物血凝素结合试验阳性.结论 ECV-304条件培养液能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提示内皮细胞来源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54.
正义、反义MCP-1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重组质粒的构建和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含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pLXSN/MCP-1质粒.用RT-PCR技术从大鼠系膜细胞中扩增出MCP-1全长DNA,将其与Pgem-TE连接,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对pTE-MCP-1和逆转录病毒质粒pLXSN分别进行酶切.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LXSN/MCP-1.经BglⅡ,XhoⅠ酶切鉴定MCP-1在质粒中的方向,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把重组质粒DNA转染进入包装细胞PA317中,经过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通过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液的病毒滴度.结果证实经过RT-PCR技术从大鼠系膜细胞中扩增出MCP-1全长DNA与所需的大小一致.重组质粒经酶切分析与预期的结果一致.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能稳定合成并分泌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NIH3T3细4胞测定病毒滴度为17×10cfu/mL. 相似文献
255.
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肺炎衣原体(Cpn)单克隆抗体,用于衣原体感染的诊断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方法:以进口Cpn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法筛选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收集接种过杂交瘤细胞的小鼠腹水,分别用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用免疫琼脂扩散试验鉴定单抗的类别、用微量荧光免疫试验(MIF)检测单抗的种属特异性。用克隆表达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通过Dot-ELISA法分析单抗的特异性。通过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法(DIF)检测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标本,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小鼠脾脏细胞与SP2/0细胞的融合率为61.46%(236/384),最终获得4株稳定分泌Cpn单抗的细胞株。用ELISA法检测小鼠腹水,效价高者可达1∶100000。免疫琼脂扩散试验鉴定为IgG类单抗,扩散效价达1∶128。自制单抗能与重组MOMP发生结合反应,表明其为抗CpnMOMP抗体。自制单抗与进口单抗类似,即与鹦鹉热衣原体(Cps)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而与沙眼衣原体(Ct)则无交叉反应。对240份PBMC标本用自制单抗和进口单抗同时检测Cpn抗原,2种单抗检测均阳性的共86份,经SPSS软件分析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IF检测显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Cpn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34%(95/137)和72.06%(49/68),与正常人标本Cpn抗原阳性率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获得IgG类抗CpnMOMP单抗,自制Cpn单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与进口单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BMCCpn抗原检测的统计分析证实,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等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Cpn感染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但其中的因果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56.
五种鲤科幼鱼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和细胞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外周血白细胞同高等脊椎动物血液中的白细胞一样,是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的重要成分,是快速诊断疾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5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理想的肿瘤疫苗载体,本文旨在构建表达人乳头瘤状病毒(HPV)16型E7蛋白的减毒重组李斯特菌疫苗候选株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HPV16 E7基因定点整合至LMhly基因信号肽序列下游,获得减毒重组李斯特菌LM4△hly::E7,并对该重组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菌能够分泌表达具有免疫学活性的E7-LLO融合蛋白,大小约66 k Da;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到重组菌能够在RAW264.7细胞胞内增殖。ELISA测定结果显示减毒重组菌能够诱导小鼠产生E7特异性抗体。重组菌在C57BL/6小鼠中LD50为3.863×10~9 CFU,低于亲本株4个数量级,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到重组菌对小鼠肝脏及脾脏无明显病理变化。以上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分泌表达E7-LLO融合蛋白的减毒重组李斯特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为下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提供了材料,并为研发宫颈癌的免疫治疗型候选疫苗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58.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20,(1)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在单个核细胞内的复制情况,探讨其免疫应答机制。方法①细胞培养:复苏A549、MDCK细胞后,用DMEM培养液常规培养;外周血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用RPMI1640常规培养;②空斑形成试验:用空斑试验检测病毒A/Shantou/169/2006(H1N1)和A/Shantou/602/2006(H3N2)的病毒原始滴度;检测流感病毒感染单个核细胞后的病毒滴度变化。结果流感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后,上清液的病毒滴度下降,36、48、72 h病毒滴度<10 PFU/mL;而其细胞裂解液病毒滴度上升,滴度由9.5×10~4 PFU/mL上升至1.63×10~5 PFU/mL。流感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其细胞上清和裂解液病毒滴度均下降,其中上清液H3N2病毒滴度在48、72 h均<10 PFU/mL;裂解液病毒滴度则由4.8×10~5 PFU/mL下降至1.8×10~3 PFU/mL。结论不同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在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中的复制存在差异。单核细胞可以吞噬流感病毒但不能直接灭活流感病毒,而淋巴细胞却可以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259.
本室以前已经报道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多肽apelin-13促进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本文研究PI3K信号途径是否参与apelin-13促进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探讨apelin/APJ系统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MPO方法检测细胞黏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3K、VCAM-1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结果显示,apelin-13(0、0.5、1、2、4μmol/L)浓度依赖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PI3K磷酸化,以1μmol/L最为明显;1μmol/L apelin-13时间依赖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PI3K磷酸化,在30 min增加最为显著;PI3K抑制剂LY294002明显抑制apelin-13诱导的VCAM-1表达和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上述结果表明,PI3K信号途径介导apelin-13促进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相似文献
260.
目的:探究谷氨酸脱氢酶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生物被膜、毒力及胞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微孔板法,检测谷氨酸脱氢酶缺失对Lm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比较野生株、谷氨酸脱氢酶缺失株EGDeΔgdh A及回复菌株EGDeΔgdh A+p ERL3-gdh A的溶血活性和对棉铃虫幼虫的半数致死量,检测谷氨酸脱氢酶缺失对Lm毒力的影响;利用i TRAQ技术对Lm野生株EGDe与谷氨酸脱氢酶缺失株EGDeΔgdh A的胞外蛋白进行分离与鉴定,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形成的生物被膜量显著降低(P≤0.01),溶血活性下降,对棉铃虫幼虫的半数致死量上升了1.6倍;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缺失谷氨酸脱氢酶后差异性表达的胞外蛋白有62个,其中47个蛋白质表达量下调,15个蛋白质表达量上调。进一步将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同COG数据库进行比对及功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分别属于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核苷酸转运和代谢、能量合成与转运相关、转录及细胞膜细胞壁相关蛋白等16个功能类别;其中碳氮代谢及能量转运相关蛋白数量最多,为24个,占所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总量的38.71%。表明谷氨酸脱氢酶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碳氮代谢和能量转运中的关键酶。同时,发现有3个与细菌黏附及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的蛋白质表达量下降。以上结果较好地解释了EGDeΔgdh A在基础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和生物量显著性下降,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降低的现象。结论:谷氨酸脱氢酶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毒力及胞外蛋白表达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