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8篇
  2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MCP-1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治疗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娄桂予 《生命的化学》2004,24(3):238-240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属于趋化因子的CC亚家族,MCP-1与其受体CCR2相结合,参与了多种炎性疾病的发生。该从抑制MCP-1的表达、MCP-1的拮抗剂、CCR2的拮抗剂、DNA疫苗几方面综述了针对MCP-1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单核细胞体积分布宽度(MDW)及白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功能、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接诊的148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气流受限组(96例)和重-极重度气流受限组(52例);另选同期的148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FIB、RDW、MDW及IL-6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组别之间血清FIB、RDW、MDW及IL-6的表达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FIB、RDW、MDW及IL-6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关系,ROC曲线分析血清FIB、RDW、MDW及IL-6对急性发作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FIB、RDW、MDW及IL-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极重度气流受限组血清FIB、RDW、MDW及IL-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轻-中度气流受限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血清FIB、RDW、MDW及IL-6的表达水平与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均呈负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FIB、RDW、MDW联合IL-6预测COPD急性发作的敏感度为66.35%,特异度为90.42%、AUC为0.912。结论:不同程度COPD患者血清FIB、RDW、MDW及IL-6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血清FIB、RDW、MDW及IL-6与其肺功能密切相关,联合对急性发作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UC患者资料,根据Mayo评分系统将UC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50)和缓解期组(n=48)。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肠道菌群,血清MCP-1、HMGB1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活动期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5.34±0.87)、(5.81±0.83)CFU/g]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8.07±0.86)、(8.35±0.88)CFU/g;(8.13±0.91)、(8.46±0.95)CFU/g](F=12.035,P0.05)。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血清MCP-1、HMGB1水平[(267.42±23.51)、(21.35±2.26)ng/mL;(188.15±20.73)、(6.28±1.38)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06.38±15.92)、(2.13±0.41)ng/mL](F=84.163,P<0.001;F=25.386,P<0.001);活动期组患者血清MCP-1、HMGB1水平[(267.42±23.51)、(21.35±2.26)ng/mL]显著高于缓解期组[(188.15±20.73)、(6.28±1.38)ng/mL](t=17.676、39.641,均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MCP-1、HMGB1与UC患者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呈负相关(r=‒0.715、‒0.659,r=‒0.703、‒0.614,均P<0.001),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拟杆菌含量呈正相关(r=0.783、0.702,r=0.762、0.735,r=0.653、0.612,均P<0.001)。结论 MCP-1、HMGB1作为促炎因子可介导肠黏膜炎性反应,引起UC患者肠道菌群的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活多巴胺Ⅰ类受体(DR1)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分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组(ox-LDL),DR1激动剂干预组(SKF),DR1阻断剂干预组(SCH),ERK阻断剂干预组(PD98059);应用油红O染色法鉴定泡沫细胞;硝酸还原法检测NO、NOS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蛋白表达情况。结果:ox-LDL刺激48 h可形成泡沫细胞;DR1在THP1细胞上表达,ox-LDL刺激后,DR1蛋白表达降低(P<0.01);激活DR1受体能够明显抑制由ox-LDL引起的NO、iNOS增多(P<0.01);在MAPK阻断剂PD98059存在的情况下,SKF的作用部分丧失。结论:激活DR1受体可抑制ox-LDL引起的THP-1细胞NO的大量产生,此过程可能由ERK信号通路所介导。  相似文献   
5.
6.
ABPS诱导单核细胞HLA-DR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牛膝多糖(ABPS)在体外激活单核细胞的效应.方法采集健康成人抗凝血,用贴壁法分离单核细胞,调节细胞数接种到24孔板.在370 C,5%CO2条件下,以同一时间不同ABPS浓度或同一ABPS浓度不同时间培养,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镜检测单核细胞的激活.结果 ABPS诱导单核细胞超微结构和HLA-DR的改变.结论 ABPS上调HLA-DR表达并能激活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7.
问充质干细胞体外调控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向单核系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否在体外调控造血.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来源的MSC,RT-PCR检测其造血生长因子的表达,并以其为饲养层细胞,接种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观察生长情况,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细胞来源和分化方向.结果显示,MSC构成性表达SCF、Flt3L和M-CSF,不表达G-CSF和GM-CSF,在骨髓MNC和MSC共培养体系中,大约2周左右可以看到大量的圆形细胞粘附在梭型MSC上生长,细胞胞体为圆形,胞浆较丰富,胞核为圆形、半月型或肾型,部分细胞呈典型的单核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该类细胞表达CD14,不表达CD15、CD41、glycophorin A、CD5和CD19.表明不需要添加外源性造血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调控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向单核系分化,其定向分化可能与MSC分泌造血生长因子及MSC与造血细胞间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单核巨噬细胞(MC/MP)浸润,MCP-1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3组:假手术组,UUO组,苦参素治疗组。治疗组在UUO的基础上每天以苦参素100mg/Kg腹腔注射。各组于术后第14d分别处死5只大鼠。用PAS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间质ED-1阳性的MC/MP细胞浸润,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结果 苦参素治疗组肾间质MC/MP细胞浸润数及MCP-1,ColⅠ的表达显著低于UUO组,肾小管变性和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 苦参素可下调UUO大鼠肾间质MCP-1的表达,减少MC/MP细胞浸润,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将编码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X31A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MS2/MCP-1融合蛋0白,该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5%左右,Westernblot检测表明,表达产物可与MCP-1抗体特异反应。采用琼脂糖平板法进行活性测定表明,表达产物具有明显的单核细胞趋化活性,说明N端融合一段细菌蛋白对MCP-1有无趋化活性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红东  洪贵妮  郭政 《遗传》2015,37(2):165-173
机体老化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许多复杂疾病相关。目前,研究者已在外周全血中识别了大量的与老化相关的DNA甲基化标记,这些标记可能反映外周血白细胞在机体老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也可能反映外周血中与年龄相关的细胞构成比例的变化。文章利用3组正常个体外周全血DNA甲基化谱,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识别了与老化相关的CpG甲基化位点(age-related DNA methylation CpG sites, arCpGs)并评价了其可重复性;利用去卷积算法估计了各外周血样本中髓性和淋巴性细胞的比例并分析了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比较了在外周全血、CD4+T细胞和CD14+单核细胞中识别的arCpGs的一致性。结果显示,在独立外周全血数据中识别的arCpGs具有显著的可重复性(超几何检验,P=1.65×10-11)。外周血髓性和淋巴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与年龄显著正、负相关(Spearman秩相关检验,P<0.05,r≤0.22),它们间DNA甲基化水平差异较大的CpG位点倾向于在外周全血中被识别为arCpGs。在CD4+T细胞中识别的arCpGs与在外周全血中识别的arCpGs显著交叠(超几何检验,P=6.14×10-12),且99.1%的交叠位点在CD4+T细胞及外周全血中的DNA甲基化水平与年龄的正、负相关性一致。尽管在CD14+单核细胞中识别的arCpGs与在外周全血中识别的arCpGs并不显著交叠,但是在交叠的51个arCpGs中,有90.1%的位点在CD14+单核细胞、外周全血以及CD4+T细胞中的DNA甲基化水平与年龄的正、负相关性一致,提示它们可能主要反映细胞间共同的改变。在外周全血中识别的arCpGs主要反映某些白细胞共同或特异的DNA甲基化改变,但是也有一部分反映外周血细胞比例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