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研究了菊科向日葵族鳢肠亚族蟛蜞菊属(Sphagneticola O. Hoffm.)和孪花菊属(Wollastonia DC. ex Decne.)各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蟛蜞菊[S. calendulacea (L.) Pruski]的染色体数目为2n=50, 核型公式为2n=18m+30sm+2st,南美蟛蜞菊[S. trilobata (L.) Pruski]的染色体数目为2n=56, 核型公式为2n=24m+28sm+4st, 孪花菊[W. biflora (L.) DC.]的染色体数目为2n=30,核型公式为2n=24m+4sm+2st,山孪花菊[W. montana (Blume) DC.]的染色体数目为2n=74, 核型公式为2n=37m+31sm+6st。根据上述结果并结合以前的有关资料,推测蟛蜞菊属的染色体基数可能为x=14和x=25,而不应是x=15。该属的3个新世界热带种[S. brachycarpa (Baker) Pruski、S. gracilis (Richard) Pruski和南美蟛蜞菊]可能都基于x=14, 其中S. gracilis为二倍体(2n=2x=28), S. brachycarpa和南美蟛蜞菊为四倍体(2n=4x=56); 唯一的亚洲种(蟛蜞菊)可能是基于x=25的二倍体(2n=2x=50)。染色体资料不支持将山孪花菊(x=37)这一植物置于孪花菊属(x=15)中。  相似文献   
392.
一般认为网蝽科及其近缘类群所特有的伪储精囊与其它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储精囊具有相同的储存精子的功能,但近期的功能形态学研究否定了伪储精囊的储精功能并认定其为雌性生殖附腺。本文从成虫性成熟过程中的内生殖系统发育角度,描述了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的卵巢、侧输卵管、伪储精囊、精巢、精囊和雄性生殖附腺的结构及其形态变化。在成虫性成熟过程中,雄虫内生殖器官精囊和雄性附腺逐渐加长,且成熟期的雄性附腺充满粉红色分泌物;雌虫内生殖器官的成熟过程分为卵巢小管的卵室形成、卵黄沉积和卵粒成熟三个阶段,且排完卵后卵巢重新孕卵,出现周期性形态变化;交配时侧输卵管基部膨大为精液接受器,并接受精液(含精子和精浆);交配1d后侧输卵管恢复为正常状态,精液或至少部分精浆弥漫性渗入伪储精囊,并在伪储精囊内形成黄棕色沉积核;未交配雌虫的伪储精囊一直保持透明状,而已交配雌虫的伪储精囊具有明显的黄棕色沉积核。据精液传递和粉红色雄性生殖附腺分泌物渗入雌虫伪储精囊两个关键证据推断,菊方翅网蝽雌虫的伪储精囊具有储存精液的功能。  相似文献   
393.
2016-2017年,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110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黑束病鉴定与评价研究,拟探明高粱抗病性及不同寄主来源的高粱、玉米黑束病菌致病力差异。110份高粱种质资源中,对高粱来源的黑束病菌(GHS-1)表现免疫(IM)的13份(占11.8%),高抗(HR)的17份(占15.5%),抗病(R)和中抗(MR)的各14份(占25.4%);感病(S)的17份(占15.5%),高感(HS)的35份(占31.8%);对玉米来源的黑束病菌(YHS-1)表现免疫(IM)的21份(占19.1%),高抗(HR)的11份(占10.0%),抗病(R)的15份(占13.6%),中抗(MR)的12份(占10.9%);感病(S)的21份(占19.1%),高感(HS)的30份(占27.3%)。上述结果表明,目前高粱育种中广泛应用的育种种质恢复系中抗黑束病材料较为丰富,且不同寄主来源的高粱和玉米黑束病菌致病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94.
改进的植物染色体制片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外来物种肿柄菊和濒危物种三棱栎的根尖和茎尖为材料,改进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的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植物染色体制片的质量和所需目的细胞的获得率。  相似文献   
395.
甜菊苷是一种常用天然甜味剂,属于四环二萜糖苷类。药理学研究表明,甜菊苷及其水解产物甜菊醇、异甜菊醇和甜菊双糖苷等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炎、抗肿瘤、止泻、抗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综述甜菊苷、甜菊醇、异甜菊醇、甜菊双糖苷及相关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96.
正驱车行驶在美国中部开阔的大平原上,目之所及几乎全是玉米地或大豆田。但在欧洲人到来之前,这里曾是铺展到天际的草原。在这一草原的东部,禾本科的大须芒草、草原裂稃草和拟高粱占尽优势,高度可超过2米,于是人们给这一草原类型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高草草原。高草草原曾覆盖了约6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如今绝大多数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397.
通过测定、计算获得40个切花菊品种叶片的6个定性分级性状及叶片的长宽比、尖削度、裂片长宽比、裂片开张度等14个叶形结构参数。以6个定性分级性状为变量,用聚类法选取叶形相似性大的18个切花菊品种,通过多元判别分析法对18个品种叶片的形态结构参数进行数值化鉴别。结果表明,18个叶形相似的品种多元判别的平均拟合率为88.28%,达到了判别品种的目的。说明根据叶形的测量数据能对切花菊品种进行有效鉴别。  相似文献   
398.
祝正银 《植物研究》2006,26(6):644-647
描述了四川峨眉山(菊科)菊三七属二新种,即胖儿参与峨眉菊三七。  相似文献   
399.
顶羽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顶羽菊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heu法测定顶羽菊水提物和醇提物中的多酚含量,并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其黄酮含量;通过总还原力测定法、Fenton法、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过氧化脂质测定、亚硝酸盐清除率测定和亚硝胺合成阻断率测定,分别对顶羽菊提取物的总还原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清除亚硝酸盐自由基和亚硝胺阻断率进行测定。结果:顶羽菊水提物和醇提物中含有以黄酮类为主要成分的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活性,且醇提物的作用高于水提物;二者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达47%以上;顶羽菊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亚硝酸钠和阻断亚硝胺合成的能力,水提物对亚硝酸盐的最大清除率为60.4%,醇提物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为86.6%。结论:顶羽菊醇提物可作为抗氧化剂和防癌剂,用于清除机体内自由基、抗脂质氧化、延缓机体衰老、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癌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0.
为了解高寒植物幼苗对生境资源异质性的适应策略,以高寒草甸中常见的3种草本植物大耳叶风毛菊(Saussurea macrota)、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和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为材料,比较研究了这3种植物幼苗对不同光照和养分资源的响应。结果表明:光照和养分异质性显著影响了3种植物幼苗的性状特征和生物量分配,并存在一定的交互影响。随着光照的降低,3个物种的幼苗的生物量和根分配呈现降低趋势,但是其株高、比叶面积、叶分配、茎分配却逐渐升高。在低养分条件下,3个物种幼苗的总生物量、株高、比叶面积和叶分配均降低,而根分配均却显著增加。对于光照和养分资源异质性而言,光照异质性对高寒植物生物量分配和性状特征的改变具有更大的影响。喜阴物种大耳叶风毛菊和喜光物种甘西鼠尾草比中性生境物种千里光表现出了较大的性状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可塑性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