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PP333及矮壮素对地被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以1/2MS+NAA0.1mg·L-1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1mg·L-1的PP333,对地被菊试管苗有促进生根、抑制小苗节间伸长、延缓生长的作用,由此长成的小苗健壮,茎粗叶茂,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372.
叶黄素酯的皂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金盏菊提取物为原料,通过皂化反应将其中叶黄素酯类衍生物转化为游离态叶黄素的皂化工艺。考察了溶剂类型、KOH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KOH溶液加入量对衍生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3.
目的:测定顶羽菊不同提取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以及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能力。方法:通过索氏提取法和浸提法提取顶羽菊的活性成分,在模拟人体胃液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顶羽菊不同提取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能力,并与Vc进行了比较。结果:顶羽菊提取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醇提物和水提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分别可达60%、58%,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可达86.6%、48.6%。结论:通过与Vc的对照分析可知,顶羽菊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亚硝酸钠和阻断亚硝胺合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374.
运用居群概念对翅果菊属的翅果菊Pterocypsela indica、多裂翅果菊P. laciniata、台湾翅果菊P. formosana等3种植物的主要鉴别性状进行形态测量和统计分析,评价其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叶片形状、叶片分裂程度、茎被毛多少、果喙长短等性状变异幅度大且存在种间交叉,不宜作为鉴别性状。根据研究结果,翅果菊、多裂翅果菊、台湾翅果菊三者之间并无明确的划分界限,建议将台湾翅果菊同多裂翅果菊一样归并到翅果菊中。  相似文献   
375.
驱虫斑鸠菊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名称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 (Linn.)Willd.],别名:印度山茴香. 2 材料类别果实. 3 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芽诱导培养基为:(1)1/2MS;继代增殖培养基为:(2)MS+BA1.0 mg·L-1+NAA 0.2:(3)MS+BA 1.0+NAA 0.5:(4)MS+6-BA 1.0+NAA 1.0;生根培养基为:(5)MS+NAA 0.1;(6)1/2MS+NAA 0.5.  相似文献   
376.
朱旭  王静  孙克萍  江廷磊  姜云垒  冯江 《生态学报》2008,28(11):5248-5258
2007年在吉林省罗通山自然保护区,利用超声波探测仪(Avisoft-SASLAB PRO)录制并分析不同生境中马铁菊头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结果显示马铁菊头蝠在不同类型生境中活动;各生境中回声定位声波参数存在显著差异(one-way ANOVA,P〈0.05)。从环境因子中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与其回声定位声波相关的植被、气候和地形因子,探讨回声定位声波与这些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FM1和FM2带宽与乔木高(r=-0.948,-0.825;P〈0.05)、FM1起始频率和FM2终止频率与林冠面积(r=-0.967,-0.958;P〈0.05)、FM1起始频率、FM2终止频率和峰频与湿度(r=-0.776、-0.875和-0.794,P〈0.05)、脉冲持续时间和脉冲间隔与平均灌木高均呈显著负相关(r=-0.911,-0.990;P〈0.05),峰频与植被株数(r=0.756,P〈0.05)、脉冲持续时间与冠下高呈显著正相关(r=0.870,P〈0.05)。表明各种环境因子(植被因子、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回声定位声波,回声定位声波具有表型可塑性和生境适应性,这些特性决定了马铁菊头蝠生境利用的程度和可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377.
青藏高原东部橐吾属三种植物的繁育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昀  马瑞君  王国祥 《广西植物》2008,28(3):302-306
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分布的箭叶橐吾、黄帚橐吾和掌叶橐吾的繁育系统,箭叶橐吾和黄帚橐吾各自居群中有性生殖和克隆繁殖的权衡关系,分析三种植物的的克隆繁殖与生态适应,探讨橐吾属植物对高寒环境胁迫条件下的适应与进化。结果显示三种橐吾的花果期在6月中旬到10月初,花序为头状花序组成的总状排列。三种橐吾的杂交指数(OCI)均为4,繁育系统以远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虫媒、需要传粉者;影响有性生殖成功的因素除昆虫侵食以外,黄帚橐吾和箭叶橐吾低的结实率主要原因是传粉媒介限制。限制结实的主要因素是高寒多风的环境限制了昆虫的活动,访花昆虫数量减少,从而使花粉转移效率降低,导致了低的结实率。植物采取的适应对策:大量开花,延长雌雄配子体的功能期和传粉媒介的泛化等,可见三种橐吾有性生殖的潜力依然很大。箭叶橐吾和黄帚橐吾在自然条件下主要进行有性生殖,在保护草场时,应针对其有性生殖器官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78.
单位面积杆数对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切花菊不同品种、不同单株主杆数、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定量分析了单位面积杆数对标准切花菊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规律和各外观品质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冠层吸收的生理辐热积为指标的可定量预测单位面积不同杆数对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并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单位面积杆数的增加,切花菊的叶面积指数增加,其植株的平均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均降低.所建模型对多杆栽培和不同密度单杆栽培的标准切花菊单杆地上部分鲜质量、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和单位面积出花枝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0.96、0.94、0.91、0.81和0.97,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6.1%、10.1%、12.8%、13.4%、15.9%和16.1%,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该模型可为温室标准切花菊栽培密度和栽培杆数的优化以及品质的光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79.
李辛雷  陈发棣 《植物学报》2004,21(3):337-341
对菊属不同种植物进行远缘杂交与胚拯救,研究幼胚发育途径。结果表明:影响胚发育途径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胚龄与激素。杂交父母本基因型差异小,合适的胚龄均有利于子房直接萌发及子房先形成愈伤组织而后萌发成苗;培养基中添加KT 2.0 mg.L-1+IAA 2.0 mg.L-1 有利于子房直接萌发成苗, BA 2.0 mg.L-1+NAA 2.0 mg.L-1 有利于先形成愈伤而后萌发成苗。  相似文献   
380.
驱虫斑鸠菊对淋巴细胞亚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揭示其免疫作用机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类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驱虫斑鸠菊可以增强CD4、CD8、CD3T细胞分化抗原的表达,抑制CD19 B细胞分化抗原的表达;说明驱虫斑鸠菊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