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目的:探讨应用钬激光在输尿管镜碎石术及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的比较。方法: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院182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应用钬激光经URL治疗85例,MPCNL治疗97例,对两种方法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比较。结果:MPCNL术中一期碎石清除率为(93/97)95.88%,5例残石者残石大小0.2~0.4 mm,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为(97/97)100%,平均手术时间75±29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2±5 d,平均住院费用14589±3284 RMB;URL术一期碎石清除率为(39/85)45.88%,46例残石者残石大小0.3~1.5 mm,需术后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治疗排石,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为(72/85)84.71%,平均手术时间102±43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3 d,平均住院费用9086±1259 RMB。MPCNL术中有1例因穿刺后出血改行二期MPCNL术。URL术中输尿管扭曲、狭窄、息肉出血视野模糊不清,需改行切开取石术6例,结石移位到肾内改行MPCNL术11例。结论: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MPCNL和URL联合钬激光治疗各有其优缺点。MPCNL安全、高效、并发症少、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URL相对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较低等优点,但结石移位发生率、残石率较高,需其他辅助方式治疗结石。因此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结石位置、大小、梗阻程度、肾积水量、患者经济状况,术前检查结果,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难度,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术者的经验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2.
外直肌悬吊后徙术矫治大角度外斜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磁学》2005,5(1):37-37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脾切除,脾修补,脾修补 脾动脉结扎,脾部分切除 牌动脉结扎术,脾切除 大网膜自体脾组织移植术.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本组全部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劳动能力,无感染易感性增加.结论 对严重创伤性脾破裂病例,行脾动脉结扎 修补缝合或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即能迅速有效地控制脾破裂出血,又能维持脾脏功能.脾切除 大网膜自体牌组织移植术,是全脾切除术后弥补脾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4.
内源甲醛代谢失调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甲醛蓄积会引起神经细胞的死亡和认知功能的降低.研究表明,细胞内甲醛分布于溶酶体内,而溶酶体功能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采用甲醛特异荧光探针,在氧化应激条件下,检测到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和小鼠神经瘤母细胞株N2a溶酶体内甲醛明显升高;在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动物模型中,其脑神经细胞的溶酶体内甲醛也升高(P0.01);LeuLeuOMe处理bEnd.3细胞,使其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甲醛蓄积,而胞外甲醛降低.以上结果证明,溶酶体具有储存和转运甲醛的功能,如果溶酶体出现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会导致甲醛代谢失调,造成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辅助使用管路封堵器后,采用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需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病例198例,随机分为应用管路封堵器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封堵器组术中输尿管镜发现结石后,封堵器组患者使用英诺伟IVX-SC10型管路封堵器超越结石远端封堵结石,再予钬激光碎石,对照组术中输尿管镜发现结石后,直接予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2至4周。记录并随访患者输尿管镜术后结石清除率及肾脏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管路封堵器组碎石成功率95.9%(94/98),对照组碎石成功率81.0%(81/10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1)。碎石成功后管路封堵器组出现3例(3.2%)肾脏破裂出血,而对照组无肾脏破裂出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048)。结论:辅助应用管路封堵器能提高输尿管镜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碎石成功率;其使用并没有增加术后肾脏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陆火珍  雷春芳 《蛇志》2004,16(2):58-59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在提倡微创腔内治疗技术的今天,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理想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应用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80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7.
小熊猫肾脏和输尿管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志平  杨智  李平 《四川动物》2003,22(4):241-243
小熊猫的肾脏呈蚕豆形,表面光滑不分叶,只有1个肾锥体和1个肾盏,无肾盂。肾脏皮质内可见皮质迷路和髓放线。皮质迷路内有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肾小体等结构。髓放线内有近端小管直部和远端小管直部。髓质可分为外髓和内髓两个区域。外髓有较多的集合管断面,少量的远端小管直部和细段,较多的直小血管束。内髓部位有大量的细段和乳头管。各种泌尿小管之间有少量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间质,间质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输尿管横切面呈圆形或卵圆形,管腔呈不规则的裂隙状。管壁由粘膜、肌肉层和外膜组成。并与大熊猫肾脏和输尿管的组织结构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拮抗剂BoxA脑室立体定向注射对双侧颈总动脉闭塞(2VO)后大鼠海马区域神经炎症(血脑屏障通透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等)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即Sham组)、PBS组以及BoxA组(各组n=20),分别在行2VO(n=40,正常手术)或假手术(n=20,仅暴露不结扎)后,立即用BoxA(10μg在10uL PBS溶液中,n=20)或者等体积PBS(n=20)立体定向注射到左侧侧脑室中。造模3 d后,用HMGB1和NeuN免疫荧光双染,western blot观察HMGB1出核现象,伊文思蓝(EB)染色和脑水含量测量评价血脑屏障(BBB)通透性,Iba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相比Sham组,PBS组海马CA1亚区HMGB1阳性细胞核(%)以及HMGB1NeuN阳性细胞/HMGB1阳性细胞(%)显著下降(P0.01),而BoxA组以上改变较PBS组部分减少(P0.05)。PBS组EB渗漏、脑含水量均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01),而BoxA组以上指标均较PBS组明显减轻(P0.05)。PBS组Iba1阳性细胞相比Sham组明显增多(P0.01),且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相比PBS组,BoxA组Iba1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5),且炎症因子(IL-1β、IL-6 and 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HMGB1抑制剂BoxA立体定向注射能够有效缓解急性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域的神经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9.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tau-V337M突变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模型。通过设计和体外合成单向导RNAs(single guide RNAs,sgRNA)及单链寡核苷酸(single-stranded oligonucleotides,ssODN),将sgRNA、Cas9蛋白、ssODN注射到小鼠受精卵内,利用DNA切割和重组产生突变。为了提高重组效率,又在注射时添加Rad51蛋白。使用自然交配的雌鼠作为受体,将2细胞期的编辑胚胎进行单侧输卵管移植。研究发现通过添加Rad51蛋白可以获得较高的突变效率,在F0小鼠中获得了tau-V337M小鼠并进行扩繁,F0代tau-V337M小鼠可以将突变遗传给F1代。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Cas9、ssODN和Rad51成功建立了首个tau-V337M基因位点突变的小鼠模型,为AD的研究和点突变模型制作提供了模型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内镜下单侧入路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LE-ULBD)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技术椎管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疗效及对JOA评分、ODI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DLSS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LE-ULBD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腰痛和下肢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Oswestry评分、上下方邻近节段ROM。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t=3.249;t=3.240;t=16.690,P<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296;t=2.071;t=2.531;t=2.117,P<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t=3.119;t=2.231;t=3.065;t=2.457,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上下方邻近节段ROM低于对照组(t=5.372;t=6.076,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LE-ULBD治疗DLSS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保留上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加快术后腰腿痛缓解及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