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41.
兔肾积水模型的建立及SPECT和CT灌注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文文  张潍平  彭芸  杨洋  温洋  张祺丰  杨吉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9,17(6):410-414,F0002,I0001
目的探索建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肾积水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探讨CT灌注成像对积水肾脏肾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10周龄雄性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组,假手术组20只,分离左侧输尿管后直接关腹。模型组30只,选用腰大肌包埋输尿管造成左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术前两组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比较左肾功能,检验无差异后在术后3月分别行左肾SPECT、CT灌注,以病理检查为佐证,观察两组参数变化,进行CT灌注各项参数和GFR的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建模成功达70%,呈慢性肾积水病理表现,左肾皮髓质CT灌注参数BF、BV、PS均下降,与相应GFR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腰大肌包埋输尿管的模型制作方法具有可行性。CT灌注参数可作为肾功能状态的评定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5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例数分别为104例和101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记录两组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双侧组相比,单侧组手术时间缩短,骨水泥注入量、术中透视次数减少(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均升高,Cobb''s角均缩小(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患者骨水泥渗漏与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骨折严重程度、骨折位置、年龄、CT值、骨水泥注入量有关(P<0.05)。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骨水泥注入量>6 mL、骨折严重程度为重度、CT值>63HU、骨水泥黏度为低、皮质断裂(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PVP治疗OVCF效果相当。其中单侧可减少骨水泥注入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功能恢复。而PVP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受到骨折严重程度、皮质断裂、骨水泥黏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到2012年8月我院共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冲击波碎石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排除情况和尿常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6.25±24.53)min与住院时间(3.51±0.62)d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54.93±20.81)min,与住院时间(4.90±1.26)d,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手术快、创伤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2-2012.07入住我院的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如下三种不同的治疗方式: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联合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1)上述三组患者术后,患者的甲状旁腺的功能低下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本组60例患者均获10-172个月(平均为93.5±10.2)的随访,上述三种手术方式下患者的癌症复发率分别为77.8%、4.5%及45.0%,三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生化治愈率分别为27.8%、95.5%及50.0%;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92.3±12.5)个月、(105.8±14.5)个月及(112.3±20.9)个月。(2)三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总得分分别为(122±9)、(118±8)及(125±9)分。结论:与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进行对比,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联合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与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在生存时期、术后生存质量两个方面不具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5.
目的:总结2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接受了超声检查,其中21例接受了静脉肾盂造影检查,11例接受了逆行肾盂造影检查,16例接受了CT检查,8例接受了MRI检查;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接受了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治疗,6例接受了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治疗,12例接受了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2例接受了输尿管内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损电灼术治疗.23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4例,右侧9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均位于输尿管下段.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泌尿外科罕见的疾病,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影像学检查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轻度的输尿管梗阻患者,推荐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治疗;对于中、重度输尿管梗阻患者,推荐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术治疗;对于病变程度严重的病例,推荐术后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SL)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1例采用输尿管镜术治疗,44例采用后腹腔镜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后腹腔镜组的手术成功率(97.7%)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组(83.1%)(P<0.05).输尿管镜组和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3.2± 14.7)min和(79.6± 24.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8)ml和(36.4± 3.7)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3±2.1)d和(6.7±1.3)d,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输尿管镜组均优于后腹腔镜组.输尿管镜组手术后并发症6例,后腹腔镜组5例,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X线平片(KUB),输尿管镜组17例有结石残留,后腹腔镜组均无结石残留,输尿管镜组的结石残留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各有其优缺点.RLU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而USL相对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清石率低,需其他辅助方式治疗结石.因此,泌尿外科医师应根据结石大小、位置、有无炎性息肉包裹、梗阻程度、肾积水量等术前检查结果及所拥有的设备与技术熟练程度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方法:15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0例,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B组80例,采用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治疗,比较两组在手术过程、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B组患者切口个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百分比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P〈0.01或0.05),而两组间24hNRE评分、首次下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术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且患者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记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颞叶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侧前颞叶切除术(ATL)组(n=51,给予ATL治疗)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SAH)组(n=52,给予SAH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认知功能、记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智商(FIQ)、语言智商(VIQ)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SAH组高于ATL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优势半球侧记忆商数(MQ)评分降低,非优势半球侧MQ评分升高(P0.05);SAH组术后6个月非优势半球侧MQ评分高于ATL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采用ATL、SAH术式治疗,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均较好,但SAH术式在保护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记忆能力方面更优。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手术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PKP的OVCF患者83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1,单侧穿刺入路)和B组(n=42,双侧穿刺入路),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健康调查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血清应激因子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骨水泥用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降低,SF-36评分升高(P0.05)。两组术后3d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均升高,但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均升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入路PKP可获得与双侧穿刺入路PKP相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用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两种败血症休克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的异同,探讨一氧化氮合酶参与败血症休克性心肌抑制的机制。方法:采用注射脂多糖(LPS)诱导及盲肠结扎穿孔(CLP)致腹膜炎诱导败血症休克模型,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心肌细胞胞浆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①CLP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PS模型直接表现为类似于CLP模型晚期的动力学状态。在使用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后,CLP模型晚期及LPS模型的心室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②CLP模型大鼠心肌细胞胞浆NOS活性在败血症中期达到最大。与假手术组相比,LPS模型、CLP模型晚期心肌细胞胞浆NOS活性均有明显增加,但是LPS模型与CLP模型晚期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③使用L-NAME后,CLP晚期组与LPS组亚硝基及硝基化合物生成量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LPS组与CLP晚期组相比,前者固定表达型NOS生成亚硝基及硝基化合物生成量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在LPS与CLP诱导的败血症休克模型中,心肌NOS是引起心室动力学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两种模型,心肌NOS亚型的表达不同,在LPS模型中主要为iNOS,而在CLP模型中则可能是cNOS和iNOS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