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89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菰属系统与演化研究—胚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守良  杨光 《植物研究》1993,13(4):346-352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全世界菰属4种2亚种及其有关属种共4属7种的胚形态进行系统研究后,获得菰属Zizania L.与山涧草Chikusichloa apuatica Koidz.的胚型为F+FP,稻Oryza sativa L.与拟菰Zizaniopsis miliacea(Michx.)Doell & Aschers.的胚型为F+FP,其中山涧草的胚型为首次报导。根据胚型,这4属均应位在禾本科G  相似文献   
42.
山茶属Camellia植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以雄蕊不定数、在某些类群中存在心皮离生至合生的中间过渡,认为是山茶科中较原始的一属,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中国长江以南广袤的亚热带地区是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中南半岛和我国云南、广西南部的热带地区种类虽少,却集中了本属原始或较原始的类群和种类。本属演化上的近缘属或姐妹群——核果茶属Pyrenaria(包括石笔术属Tutcheria)分布区大致与本属相似,其原始(子房5室,心皮先端多少分离,花柱离生)的种类也分布于此,它们可能同出于一个心皮离生的古老祖先,即生长于亚洲古热带森林环境中的类似千五桠果属(Dillenia)的原始山茶科植物,上述地区是该属的早期分化中心和起源地,大约在白垩纪特提斯海(古地中海)东岸的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接触地带由原始五桠果类植物演化而来。山茶属植物自热带亚洲起源和分化发生后,向四周辐射状扩展,在亚洲大陆,类群和种类明显表现出由南向北、从热带向亚热带分化和替代的规律。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经历第三纪以来地史和古气候的变迁,分化发展为具花梗和花梗强烈缩短变无便的两个演化枝,分道扬镳平行发展,两枝在演化上相似地表现出雌、雄蕊数目的减少及合生水平的提高,本属最进化的类群是分布区南界的管蕊茶组 Sect.Calpandria和广布我国亚热带林下的连蕊茶组Sect.Theopsis,前一组花丝全部合生成肉质管,后一组雌、雄蕊高度合生,果通常1室发育,中轴退化。晚第三纪以来,古气候的变迂和亚洲山体的隆升,山茶组 Sect.Camellia,油茶组Sect.Paracamellia以及连蕊茶组 Sect.Theopsis在新的环境中产生进一步分化和自然杂交,出现了一些多倍体种群,细胞地理学研究表明,自中南半岛向北呈现出核型由对称到极不对称、染色体从二倍体到多倍体的变异系列,从而对山茶属中演化与分布的一致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3.
猕猴属6个种的rDNA变异及其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  宿兵 《遗传学报》1996,23(5):343-350
以人28S,18S,rDNA为探针,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构建了猕猴属6个种(M.mulatta,M.facsicularisfM.arctoides,M.assamensis.M.thibetana.M。nemestrina)和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白颊长臂猿(Hylobatesleucogenys)核糖体DNA重复单位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红面猴(M.arctoies)与  相似文献   
44.
种子贮藏蛋白的同源家族分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子贮藏蛋白的分子进化为依据,首次提出按同源家族进行蛋白质分类的新方法。本分类系统暂列类、亚类和次亚类3个分类单位,分别以超家族、多家族和亚家族作为各级分类单位的划分标准。对于较大的同源家族,另立群作为补充分类单位。类和群的排序为任选,亚类的排序则根据其核苷酸替换率(Knuc值)而定。本系统暂未对次亚类进行排序,建议按同源百分率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45.
可动因子与生物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动因子与生物进化李宏(渝州大学生物系,重庆,630033)自从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McClintock在玉米籽粒的色斑遗传研究中发现了转座因子(transposon)以来,人们逐渐发现除了这种转座因子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些能发生转座的因子,比如...  相似文献   
46.
论五福花科的分类,进化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47.
陆地棉的核型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地棉的核型公式为2n=4x=52=30m+20sm(4SAT)+2st(2SAT); 染色体绝对长度平均3.40μm; 臂比值最大与最小的分别是4.02和1.14,平均1.77;随体3对,分别位于第12、19和26对同源染色体的短臂上;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2.36;其核型属于Stebbin的2B类型。 Abstract:Karyotype formula of Gossypium hirsutum L.was 2n=4s=52=30m+20m (4SAT)+2st (2SAT); and its absolute lengths of chromosomes averaged 3.40μm; arm ratio differed from 1.24 to 4.02,with the mean value of 1.77; three pairs of satellite chromosomes; the ratio of the longest to the shortest chromosomes was 2.36; and the karyotype belonged to 2B in Stebbin’s classification.  相似文献   
48.
病原菌与自然植物种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登义 《生态学报》1997,17(1):105-108
在自然植物种群中,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不仅在个体发育的水平上相互作用,而且在系统发育的水平上相互作用。这后一种相互作用的不是病原菌与寄主植物的共进化。本文论述了病原菌与寄主植物共进化的主要方面原菌的致病力和寄主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鉴于传媒方式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还简单介绍了媒体传布的菌病的种群模型。  相似文献   
49.
果蝇nasuta亚群求爱歌的种间识别与进化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红光  里敦 《遗传学报》1997,24(4):311-321
果蝇nasuta亚群由14个种、亚种和分类群组成,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域。本文首次记录了nasuta亚群种的求爱歌,测量了脉冲歌时域模式的参数:脉冲串间隔(IBI)、脉冲间隔(IPI)、脉冲串时间长度(PTL)、每个脉冲串的脉冲数(PN)、脉冲时间长度(PL)、波动周期时间长度(CL)。采用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作出求爱歌信号的三维数字功率谱图,进行频率分析。发现D.pulauna和Taxon-F不发出求爱歌声信号,视觉在交配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其余种、亚种和分类群的求爱歌分析表明,nasuta亚群种的求爱歌分为脉冲歌和正弦歌。对部分种的正反交F1求爱歌分析表明,脉冲歌时域参数,如IPI平均值为X染色体连锁或常染色体多基因控制,正弦歌频率偏向母方。根据不同种、亚种和分类群脉冲歌的时域模式构建nasuta亚群的系统树,对亚群中不同种、亚种和分类群的亲缘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0.
金丝猴属的DNA序列变异及进化与保护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亚平 Ryde.  OA 《遗传学报》1997,24(2):116-121
金丝猴的分类及系统发育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测定了2只川金丝猴、8只滇金丝猴、1只越南金丝猴和1只灰叶猴的253bp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其中47个位点(19%)检出变异。我们采用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距离法构建了一系列的分子系统树,得到相同的拓扑结构,从而可能在分子水平澄清了金丝猴属的系统发育。结果表明,云南金丝猴与越南金丝猴间的关系较与川金丝猴的为近。金丝猴属的分化大约发生在2~6百万年以前。这3种金丝猴均是独立的种,且都应归入金丝猴属。对8只来自野外的滇金丝猴(其中包括了昆明动物研究所圈养群体的所有6只创立者)的非损伤性遗传分析提示,编号为YK2的母猴是维持该圈养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关键猴。我们建立的这种非损伤性遗传分析方法广泛适用于珍稀濒危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