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7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724篇
  328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李玉闯  郭倩倩  刘怀  李广云 《生态学报》2024,44(12):5219-5229
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是一种商业化的广食性生防天敌,可以防治多种农业害螨和害虫,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但是作为一种外来引种的捕食螨,它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分布以及气候变化对其分布的影响尚不明确。根据胡瓜新小绥螨的现有分布点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利用刀切法评估关键气候因素的重要性,并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分别预测了目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它在中国分布情况,分析了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域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得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的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87,表明模型的准确度好。最冷季节的降水量(Bio_19)、等温性(Bio_3)和气温季节性(Bio_4)是影响胡瓜新小绥螨适生性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对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36.2%、25% 和18.1%。目前胡瓜新小绥螨的适生区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60%,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其适生区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2050年其中高度适生区域扩张至63%。不同时期胡瓜新小绥螨的分布中心比较稳定,均分布于四川省内,但有向东北迁移的趋势。本研究明确了胡瓜新小绥螨在中国适宜的释放区域及可能定殖的区域,为该引种天敌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研究发现小异长足虻属Chrysotus Meigen,1824中某些类群所具备的"额渐次变狭,颜颇宽、略下凹、两侧缘平行"的额、颜构造特征与异长足虻属Diaphorus Meigen,1824完全相同,该特征在两者中应属系统发育特征;并主要据此特征将小异长足虻属中凡具备"额渐次变狭,颜颇宽、略下凹、两侧缘平行"特征的类群分离出来,建立了变长足虻属Dubius gen.nov.,并附新属5新种记述:秋变长足虻D.autumnalus sp.nov.,曲变长足虻D.curtus sp.nov.,额变长足虻D.frontus sp.nov.,红崖变长足虻D.hongyaensis sp.nov.和亚曲变长足虻D.succurtus sp.nov.。根据变长足虻属,仅分布于新热带区和属东洋区的中国西南地区推测其可能起源于南方古陆(冈瓦纳古陆),并早在冈瓦纳大陆裂解前即向东洋区扩散。模式标本保存于作者所在单位。  相似文献   
53.
马立名 《昆虫知识》1990,27(6):358-359
<正> 研究蚤的寿命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于1985~1987年研究了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iformis(Wagner)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Jordan)在不同条件下的寿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兰州盆地早第三纪植物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化石采自甘肃省兰州盆地咸水河组底部,经研究认为有29种,归属20属12科。它们是:樟科 Lauraceae (Daphnogene),木通科Lardizabalaceae(Akebia),小檗科Berberidaceae(Berberis),榆科Ulmaceae (Planera,Ulmus,Zelkova),桦木科Betulaceae(Alnus,Carpinus),杨梅科Myricaceae(Myrica),杨柳科Sali- caceae(Populus,Salix),紫金牛科Myrsinacese(Ardisia),蔷薇科Rosaceae (Prunus,Sorbus,Sorbaria,Spir- aea),豆科Leguminosae(Gleditsia,Sophora),漆树科 Anacardiaceae(Rhus),忍冬科Caprifoliaceae(Viburnum) 等。经植物区系组成与叶相分析显示,该植物区系的大多数成员是落叶阔叶乔、灌木,少数为常绿灌木。其中特殊的分子是 Rhus turcomanica Korov.ex Vassilvesk,该成分是早第三纪中、晚期的标志化石植物。另一化石植物 Sorbaria callicomifolia Kornilova曾出现在中亚的早渐新世,最晚至早中新世。同一层位采集的孢粉样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合仅约20种,种类相对贫乏,并以被子植物的花粉占优势。其中出现裸子植物的麻黄粉,被子植物的白刺粉及蒿粉等,这几个类型均指示沉积时期经历干旱气候。综合植物大化石及孢粉分析研究,均出现一些指示气候为亚热带干旱或周期性干旱气候的特点,并据Rhus turcomanica出现的最晚记录,推测咸水河组底部的地质时代大约是早渐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55.
谢寅堂 《植物研究》1991,11(3):27-28
本文发表了三种蕨类植物新命名,即基羽复叶耳蕨Arachniodes ba-sipinnata(Ching)Ching ex Y.T.Hsieh,stat.nov.;南方复叶耳蕨Arachn-iodes australis Y.T.Hsieh,nom.nov.;湘黔复叶耳蕨Arachniodes michelii(Level.)Ching ex Y.T.Hsieh,comb.nov.。  相似文献   
56.
《生物学通报》2014,(10):57-57
<正>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根据在中国发现的6件1.6亿年前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命名了神兽、仙兽2个新属的3个新种,分别是陆氏神兽、玲珑仙兽和宋氏仙兽。这些属种均属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贼兽目"。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贼兽化石最早出现于晚三叠纪,在过去的170年中,  相似文献   
57.
四川旋木雀一新亚种—天全亚种(雀形目:旋木雀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旋木雀的一新亚种,命名为旋木雀天全亚种Certhia familiaris tianquanensis,并记述了新亚种同国内已知亚种区别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8.
利用抗黄矮病小麦 -中间偃麦草易位系HW6 4 2的细胞核DNA构建了一个可转化人工染色体 (transformation competentartificialchromosome,TAC)文库 ,文库由 2 .3× 10 6 克隆构成 ,重组率为 90 .4 8% ,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 2 2kb左右 ,约覆盖普通小麦单倍体基因组 2 .5倍 ,在该文库中分离得到单拷贝DNA序列的几率约是 95 .77%。文库保存在 2 4块 96孔板中 ,每个孔中约含有 10 0 0个不同的重组克隆 ,可以采用PooledPCR的方法对文库进行筛选。用来源于小麦的简单重复序列 (simplesequencerepeat,SSR)引物wms37扩增中间偃麦草、抗病易位系及感病材料 ,得到一条与抗性共分离的特异条带 ,约 4 5 0bp。将此特异标记条带转化为SCAR(sequencecharacterizedamplifiedregion)标记 ,用于筛选HW6 4 2基因组TAC文库 ,得到 12个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进行了PCR Southern验证 ,以中间偃麦草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限制酶HindⅢ消化后的阳性克隆杂交 ,其中 10个阳性克隆分别有 1~ 6条杂交带 ,结果表明 ,这 10个阳性克隆可作为抗黄矮病相关基因筛选的候选克隆  相似文献   
59.
对燕麦CA雄性不育材料的特征与遗传表现的研究表明,该不育性状是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的。对原CA雄性不育材料进行改造,设计出培育不同类型不育材料的选育程序,并转育出性状独特、不育株分离比例较高的新种质。提出了利用不育新种质改进燕麦杂交技术的方法,采用改进的杂交技术建成具有高千粒重、高蛋白质、低脂肪、丰产、抗病等性状的,遗传基础丰富的后代选择群体供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60.
建立脉翅目昆虫化石新科-Grammolingiidae fam nov,并描述该科化石3新属6新种;Grammolingia boigen.nov.of sp.nov,Litholingia rhora gen.nov.of sp.nov,Litholingia eumorpha gen.nov.of sp.nov,Litholing-sp.nov给出了新科的属级检索表,描述的有模式标本均采自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中,标本分别保存在义县博物馆和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本次发现再次表明目前关于脉翅目昆虫的认识仍然十分贫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