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朱乐  赵利清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8):1506-1508
报道了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四齿芥属(Tetracme Bunge)一中国新记录种——帕米尔四齿芥(Tetracme pamirica Vassilcz.)。标本采自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底雅乡,生于干燥的河谷坡地。该种与相近种四齿芥的区别是,角果长10~13 mm,种子长1~2 mm。凭证标本保存在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  相似文献   
82.
散囊菌属真菌(Eurotium spp.)能赋予发酵茶独特的口感和香味。本研究利用前期从广西某六堡茶中筛选并鉴定的三株散囊菌属真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 E2、Aspergillus chevalieri E3与Aspergillus cristatus E6,探讨在不同温度下以优化察氏液体培养基培养的生长状况,发酵前不同灭菌条件下的茶叶品质,以及所得茶汤中茶多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显示:三株真菌在优化的察氏液体培养基中31℃~34℃下都能良好生长。茶叶发酵温度为28℃,三株真菌在发酵初始含水量为20%以上生长良好,其中E3和混合发酵组的生长速度最快。E2在茶叶表面生长出大量金黄色子囊果以及大量浅绿色分生孢子梗; E3几乎只有浅绿色分生孢子梗; E6几乎只有金黄色子囊果。发酵茶叶制作的茶汤内茶多酚含量比未发酵低,抗氧化性指标也有所下降,说明本实验真菌发酵促进了茶内抗氧化物质的氧化。本研究对源于六堡茶不同散囊菌属真菌的茶叶发酵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采用骨龄学方法研究了雌性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nsis)的年龄、寿命和世代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宁陕齿突蟾的寿命至少可达8年,表明它是一种长寿命两栖动物。雌性宁陕齿突蟾的世代时间(性成熟年龄)为6年,其中蝌蚪期3年。本文得到的雌性宁陕齿突蟾世代时间为该种有效种群大小的估算、种群历史动态和历史生物地理学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是一种同宗结合菌,它的产孢受渗透压调控,与构巢曲霉的光调控产孢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冠突曲霉的有性生殖主要受MAT1-1-1MAT1-2-1调控,但MAT基因对该菌有性生殖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期望筛选得到冠突曲霉MAT的互作蛋白,为深入研究冠突曲霉有性产孢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GST pull-down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筛选可能与冠突曲霉MAT1-1-1和MAT1-2-1互作的蛋白,结合ProteinPilot和冠突曲霉基因组注释结果进行互作蛋白的注释及GO分析,其中互作蛋白SI65_00917和SI65_03348利用RT-qPCR探索它们与有性发育的联系,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初步验证它们与MAT蛋白的互作关系。结果: 成功构建了GST-MAT1-1-1、GST-MAT1-2-1表达载体,诱导表达纯化出目的诱饵蛋白,分别利用诱饵蛋白捕获冠突曲霉总蛋白中的互作蛋白,经分析、筛选共鉴定出与MAT1-1-1互作的蛋白56个,与MAT1-2-1互作的蛋白413个。GO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参与翻译调控、代谢过程、蛋白质转运及蛋白结合等生物学过程,具有核苷酸结合活性、催化活性、蛋白结合活性;RT-qPCR结果表明互作蛋白SI65_00917可能与有性发育相关。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SI65_00917蛋白具有自激活作用,可能是转录因子;SI65_03348蛋白与MAT1-1-1、MAT1-2-1在酵母中均有互作。结论: MAT通过与其他蛋白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调控其有性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85.
2016年12月,在湖北省兴山县采集到1只食虫类标本。其体型较小(头体长75.00 mm),通体呈棕褐色,尾较长(82.00 mm),眼细小。头骨扁平,较为坚固,齿尖具有浅红棕色色斑。通过测定其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并结合缺齿鼩属6个物种的同源区序列,构建其系统发生关系,发现该标本与基因库中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序列聚为具较高支持度的一支。综合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学证据,将该标本鉴定为霍氏缺齿鼩。此次发现是湖北省境内该物种的首次记录,也是其在我国云南省及越南分布区外的又一发现,拓展了对该物种在我国分布范围的认识。  相似文献   
86.
甘肃小陇山锐齿栎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勤花  巨天珍  常成虎  曹春   《广西植物》2006,26(1):38-42,31
利用种群统计中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波谱分析的方法,对甘肃小陇山沙坝林业实验基地和麦草沟自然保护区中的锐齿栎种群结构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而静态生命表分析显示锐齿栎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死亡率曲线有两个高峰;谱分析结果表明在锐齿栎种群自然更新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8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导致的肺炎.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广泛流行,且疫情尚未得到全部控制.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介导病...  相似文献   
88.
摘要 目的:探讨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牙周激光对牙周炎的应用效果及对口气和舌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到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牙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口服齿痛消炎灵颗粒,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增加牙周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其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相关牙周健康指标,口气感官值(OS)、口腔挥发硫化物(VSCs)相关口气指标以及舌苔厚度(Tt)、舌苔面积(Ta)相关舌苔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AL、PD、BI、PLI水平对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S、VSCs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t、Ta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牙周激光治疗牙周炎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牙周健康程度,减少舌苔情况,改善口气情况。  相似文献   
89.
周雅  高贝  张道远 《生物信息学》2014,12(4):233-241
从齿肋赤藓转录组数据库出发,共得到39条注释的早期光诱导蛋白Sc ELIPs unigene,其中2条(Sc ELIP1与Sc ELIP2)具有完整ORF。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这2条Sc ELIPs序列的同源性、理化性质、保守域、信号肽、疏水性、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跨膜结构、三维结构、活性位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条Sc ELIPs序列的ORF全长分别为711 bp和624 bp,分别编码236和207个氨基酸,二者都具有完整的Chloroa_b-bind功能域,定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膜,含有3个跨膜α螺旋,第1、3螺旋通过Glu和Arg残基形成双重对称结构,且具有至少4个叶绿素结合活性位点。通过对得到的2条Sc ELIPs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及基因树分析,得出Sc ELIP1与小立碗藓、山墙藓及盐生杜氏藻聚为一支,而Sc ELIP2与高等植物聚为一支,表现出ELIP从低等到高等植物的进化特征。本研究为Sc ELIPs基因后续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崇安髭蟾视网膜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建民  张彦定 《动物学报》1996,42(3):237-243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崇安髭蟾视网膜的组织结构,着重探讨感光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形态,计数及分布。结果表明,其视网膜组织结构符合脊椎动物的基本模式。视我膜总厚度为143μm。感光细胞总数约250只,几乎全是视杆,似视锥的光感受器不超过3%。神经节细胞总数21万,从节细胞等密度图上看出在视盘背侧沿鼻颞独有一个高密区,即视条。比较神经节细胞的密度分布及光 镜和 感光细胞形态结构及其分布,认为发髭蟾视网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