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6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21.
本文给出了一种判别半定规划鲁棒不可行的准则,通过该准则我们可判断模型对输入数据是否敏感,进而决定是否应该利用鲁棒优化建模的方法对模型进行重新建模,使其所求解具有鲁棒性.避免了所给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为更好的应用鲁棒优化建模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摘要:【目的】对广州市某空调冷却水中分离的一株L-半氨酸刺激生长性细菌08HL01032进行分类学鉴定及微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通过培养基生长状况、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PCR鉴定、16r RNA基因序列分析、RNA聚合酶β亚单位(rpoB)基因序列分析、动物实验、药敏实验等多种表型与基因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该菌株的分类进化地位及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该菌株一些生理生化特征与军团菌十分相似,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阴性,不还原硝酸盐,不分解尿素,血平板缓慢生长、易忽略,酵母活性炭缓冲(BCYE)琼脂48 h内生长良好,最初错误鉴定为军团菌。但16S rRNA基因(GenBank登陆号:FJ591095)、rpoB 基因(GenBank登陆号:FJ939309)系统发育进化显示,该菌株为弗兰西斯(Francisella)属细菌,与蜃楼弗兰西斯菌(F. philomiragia)最相近,相似度分别为95.3 %,87.3 %,菌落形态、表型特征亦与弗兰西斯菌属的相符合。其最适生长温度在25~28℃之间,42℃不生长;能耐受pH 2.2酸液10 min;万古霉素、青霉素、多粘霉素B等耐药,军团菌甘氨酸-万古霉素-多粘霉素B-放线菌酮(GVPC)选择性添加剂无生长抑制作用;菌体无芽孢、无鞭毛动力,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荚膜样结构,但动物实验初步显示对小鼠无致病性。【结论】菌株08HL01032为弗兰西斯菌属一潜在的新种,其典型特征为L-半胱氨酸刺激生长性,不同于军团菌的L-半胱氨酸依赖性生长特性。 关键词: L-半胱氨酸刺激生长性; 弗兰西斯菌; 鉴定; 微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3.
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是茶树育种中的骨干亲本,利用这两个亲本选育了许多优良的品种(系).本研究利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40个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的遗传变异水平和亲缘关系.14个ISSR引物在供试品种(系)间共扩增出251条谱带,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96.4%.引物的PIC值平均为0.94,Rp值平均为29.35,表明引物扩增位点的高多态性和对品种的强辨别能力.40份供试品种(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Shannon信息指数(1)为0.52.按母本来源和育种机构对供试品种(系)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组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接近,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组内品种(系)的个体之间,不同组间基因交流明显.供试品种(系)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52~0.75,根据相似系数矩阵按UPGMA法对40个供试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不同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福鼎大白茶在树状图中形成单独的分支,在树状图的根基处,其它品种(系)根据遗传距离聚类成不同的类群.来源于同一育种单位的部分茶树品种(系)聚类在同一类群中,但未发现按母本来源区分的独立类群.总之,通过ISSR标记分析,可在基因组水平上进一步了解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间的遗传变异水平,并进一步明确其亲缘关系,为今后福云(半)同胞系在茶树育种上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4.
GDP-甘露糖-3’,5’-异构酶(GME)可以催化GDP-甘露糖转化为左旋GDP-半乳糖,该反应对于高等植物体内抗坏血酸的合成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在分子水平上还没有对GME基因进行研究的报道.通过逆转录PCR(RT-RCR)技术从水稻成熟叶片中克隆到两个GME基因的cDNA序列,并与其他植物物种中的GMEs进行比对,结果显示,GME基因在所有植物物种中高度保守,尽管进化树分析表明单子叶植物GMEs和双子叶植物GMEs在进化上相互独立.同时,分析这两个水稻GME基因的剪切模式揭示了二者也存在高度相似性.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两个GME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表明,OsGME1基因在冷胁迫条件下表达水平上调,这和先前水稻冷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而OsGME2和OsGME1基因在用赤霉素处理条件下表达水平均下调,暗示赤霉素可能通过调节GME基因的表达来调控植物体内的抗坏血酸合成.  相似文献   
125.
adiponectin是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一种活性蛋白质,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及抗动脉硬化等活性.建立adiponectin基因剔除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敲入小鼠模型,可为整体动物水平研究adiponectin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等提供理想工具.根据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adiponectin基因组序列,设计基因剔除及敲入策略,在adiponectin基因第2和第3号外显子剔除的同时,在其ATG和信号肽序列后顺接LacZ基因完整编码序列,构建完成了Adipo-LacZ-XpPNT基因剔除质粒.通过电穿孔将打靶质粒转入ES细胞,以G418和ganciclovir进行药物筛选,获得药物抗性的ES细胞克隆,PCR和DNA印迹鉴定出正确同源重组克隆.将同源重组的ES细胞克隆注入小鼠囊胚得到嵌合体小鼠,嵌合体小鼠与C57BL/6J小鼠交配产生杂合子小鼠,杂合子间交配获得adiponectin基因剔除LacZ基因敲入纯合子小鼠.经RT-PCR、RNA印迹和ELISA检测证实纯合子小鼠脂肪和血清中adiponectin基因表达呈阴性.RT-PCR、RNA印迹及蛋白质印迹检测发现,LacZ基因在突变小鼠脂肪组织中有特异性表达,其表达谱与内源性adiponectin基因的表达谱一致.但在脂肪组织及外周血中未能检测到LacZ活性,且血清中LacZ蛋白亦呈阴性.由此成功建立了adiponectin基因完全灭活及LacZ基因以内源性adiponectin基因表达谱表达的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6.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隶属于蔷薇科绵刺属,只含有绵刺1种。它以花萼3、副萼3、花瓣3、雄蕊3等性状而区别于蔷薇科任何其它属的植物,有“三瓣蔷薇”之美称。其茎多分枝,具宿存、坚硬而成刺状的老叶柄;叶为三出复叶;小叶革质,顶生小叶3全裂,裂片与侧生小叶同形,全缘,两面具长绢毛;叶柄短、坚硬,宿存;托叶膜质,贴生于叶柄。花单生叶腋,花瓣白色或浅粉红色;雄蕊短于花瓣;子房上位,长卵圆形,密生绢毛,花柱基生。瘦果长圆形,淡黄色,为宿存萼筒所包被。绵刺为强旱生小灌木植物,主要生长于具有薄层覆沙的沙砾质荒漠、山前洪积扇和山问谷地,常形成绵刺群落,是沙砾质荒漠的建群种。  相似文献   
127.
具鳞水柏枝(Myricaria squamosa)是我国高寒地区广泛分布的优势河谷灌木, 具有维持河谷湿地系统稳定的功能。然而, 目前国内外有关具鳞水柏枝水分利用来源的定量研究很少。该文运用氢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 分析了青海湖流域具鳞水柏枝茎(木质部)水和潜在水源(地下水、河水和土壤水)的氢稳定同位素比率(δD)的季节变化, 发现具鳞水柏枝在不同水文环境下的植物水分利用来源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生长在河岸边的具鳞水柏枝在6、7月主要利用地下水与河水, 分别占其所利用水分的89%、86%和55%、65%, 8月主要利用0-20 cm土层的土壤水, 9月水源不详。生长在离河岸约100 m处的具鳞水柏枝在6月主要利用地下水与河水(91%、70%), 在7-9月以0-60 cm土层的土壤水为主要水源。这表明生长在河岸边的具鳞水柏枝对地下水和河水的依赖程度较高, 而距离河岸约100 m时对土壤水的利用量较多, 反映出生长在不同生境中的具鳞水柏枝对特定水分条件的特殊适应结果。  相似文献   
128.
该文研究了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密植枣( Ziziphus jujuba ‘Lizao’)林群体根系随树龄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对1年生、4年生、8年生和11年生4种树龄的密植枣林采用剖面法, 获得0-1 m土壤剖面上直径>3 mm、1-3 mm及<1 mm的根系数量和空间位置信息。利用方差分析, 评价了山地密植枣林林分根系随树龄变化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3种直径的根系数量均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增加, 直径< 1 mm的根系增长速度最快; 随着土层加深, 根系数量递减, 1年生枣林的根系主要聚集在0-40 cm土层中, 4年生及以上树龄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中; 0-1 m土层内, 1年生枣林(株距1.2 m)及4年以上树龄(株距2 m), 同树龄枣林中直径<1 mm的根系水平分布无差异; 同一土层中(0-20 cm, 20-40 cm, 40-60 cm), 无论树龄大小及离树干的水平位置如何, 不同直径根系的数量都无差异。研究表明: 在有水肥管理措施的条件下, 枣林根系垂直方向形成浅层型的适应模式; 在密植环境下, 枣林细根形成根网型的适应模式。  相似文献   
129.
为了解茶树新梢中纤维素酶的生理特征,对3个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新梢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和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新梢中的纤维素酶活性差异显著,‘平阳特早’和‘凫早2号’随着叶片成熟度增加,内切葡聚糖酶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升高,‘舒茶早’则相反。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3个茶树品种都是在一芽三叶时期最低,且幼嫩部位的酶活性高于成熟部位,但其酶活性高于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5个纤维素酶相关基因在3个茶树品种新梢中均有表达,有2个β-葡萄糖苷酶同源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因此,纤维素酶可能在茶叶的品质形成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0.
《植物生态学报》2017,41(9):925
Aims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is the input to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pool.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 affect NPP significantly. Shrublands occupy more than 20% of the terrestrial area of China, and their NPP is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forests. Our objective was to estimate China shrubland NPP from 2001 to 2013, and to analyze its variation and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Methods We used a 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 (CASA) model to estimate the NPP of six shrubland typ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3. Furthermore, we used Theil-Sen slope combined with Mann-kendall test to analyze its spatial variation and a linear regression of one-variable model to analyze its inter- and intra-annual variation. Finally, a multi-factor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Important findings We found the annual mean NPP of China shrubland was 281.82 g•m-2•a-1. The subtropical evergreen shrubland has the maximum NPP of 420.47 g•m-2•a-1, while the high cold desert shrubland has the minimum NPP of 52.65 g•m-2•a-1. The countrywide shrublands NPP increased at the rate of 1.23 g•m-2•a-1, the relative change rate was 5.99%. The temperate deciduous shrubland NPP increased the fastest with a speed of 3.05 g•m-2•a-1 and subalpine evergreen shrubland had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a speed of -0.73 g•m-2•a-1. Moreover, the other four shrublands NPP had a growing trend, only subalpine deciduous shrubland NPP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The response of NPP to climate change of different seasons varies to different shrubland types. In general, the NPP variation was mainly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 and the spring warming also contributed to it. The increase of countrywide shrubland NPP may promote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regional ecosystem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