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stepholidine (SPD) activating the postsynaptic D1 receptors,the effects of SPD on DARPP-32 phosphorylation in vivo with back-phosphorylation assay and on the postsynaptic D1 receptor densities with radioligand assay were observed in the striatum of 6-OHDA-lesioned ra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llowing subcutaneously administration of 20 or 40 mg/kg SPD for 21 d,[32P]phosphate incorporation into the DARPP-32 protein in the denervated striatum showed a 50% reduction (P<0.01) vs the intact striatum,indicating an increase of DARPP-32 phosphorylation in vivo in the denervated striatum.However,the D1 receptor Bmax was decreased from 385.0±26.1 to 319.7±20.1 fmol/mg protein.It is suggested that D1 agonist action of SPD decreases the D1 receptor density but increases the phosphorylation of DARPP-32 in the striatum of 6-OHDA-lesioned rat,which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gulation of D1 receptor signal transduction in brain neurons.  相似文献   
82.
李晓燕 《昆虫知识》1999,36(3):156-158
榆跳象是榆树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在甘肃省张掖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取食叶肉,幼虫潜叶危害。成虫期根施3%呋喃丹颗粒剂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稀释液树冠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0%。  相似文献   
83.
本文对中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两种稀有的新记录多孔菌黑白拟蜡菌Ceriporiopsisalbonigrescens,分支榆孔菌Elmerinacladophora进行了报道,对这两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相似文献   
84.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妇科千金片对湿热蕴结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盆腔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病例来源于2018年3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7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基础治疗联合妇科千金片)和实验组(54例,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中医疗效、中医证候、血流动力学[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最大血流速度(PSV)]、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的中医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CRP、IL-6、TNF-α水平以及RI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健康状况、生存质量、日常活动、自我感觉、总分以及PI、PSV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5.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分析妇科千金胶囊联合头孢地尼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n=148)分为对照组(头孢地尼治疗,74例)和研究组(头孢地尼、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治疗,74例)。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血液流变学指标和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腹部坠胀、疼痛缓解时间和腰骶部酸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8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NF-κB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头孢地尼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盆腔炎性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对TGF-β1、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盆腔炎性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妇科千金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考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WHOQOL-BREF评分、血清中TGF-β1和IL-4水平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8%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99,P0.05);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生存质量、自我感觉及日常生活的WHOQOL-BRE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但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显著较对照组好,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两组患者血清中TGF-β1和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但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显著较对照组好,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50,P0.05)。结论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盆腔炎性后遗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7.
滇西北‒西藏和滇东南‒桂西是我国西南植物区系中两个面貌和谱系年龄差异最为鲜明的区域, 分别以区系年轻、草本植物和区系古老、木本植物为特征。其中一个饶为有趣的问题是这两个地区的区系分异现象是如何演变形成的? 古植物学研究能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重要证据。本文报道分别发现于滇西北‒西藏和滇东南‒桂西的椿榆属(Cedrelospermum)和臭椿属(Ailanthus)化石新纪录。结合已有研究, 这两个类群在我国西南的化石历史为: 椿榆属见于西藏中始新世至晚渐新世(西藏椿榆C. tibetica)及滇东南晚始新世(亚洲椿榆C. asiaticum)地层, 而臭椿属化石见于西藏中始新世至晚始新世(大果臭椿A. maximus)及滇东南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古臭椿A. confucii)地层。以上古近纪滇西北‒西藏和滇东南‒桂西植物区系在属级水平上的相似性表明这两个地区之间曾经存在区系交流、类群组成相近。然而, 在种级水平上, 自晚始新世以来其椿榆属和臭椿属植物又各不相同, 暗示着以上两个区系可能在晚始新世或更早已经由于环境分异等因素而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现在椿榆属和臭椿属都已经从西藏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总体上更为年轻的草本植物区系。与此不同, 臭椿属在滇东南‒桂西延续到了现在, 体现了该地区区系的古老性。本研究为滇西北‒西藏和滇东南‒桂西植物区系在地质历史时期的相似性及其分异的形成提供了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抗生素与妇科千金胶囊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抗生素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抗生素与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子宫内膜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9.
成方妍  王传宽 《生态学杂志》2015,26(8):2253-2264
以胡桃楸和春榆为例,采用枝解析法测定不同基径枝条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浓度的变异,进而估算并评价不同取样方法对树冠NSC含量估算的误差.结果表明: 器官对两种树种树冠NSC浓度的影响显著,叶、新枝、老枝和死枝的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总和(TN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7.6%、12.6%、5.7%和2.9%.叶和新枝的NSC浓度随枝基径、枝龄、枝长和枝相对高度的变异多不显著,但老枝的NSC浓度随枝基径、枝龄和枝长增大而降低,而随枝相对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中枝基径是老枝NSC浓度的最佳预测变量(R2在0.87~0.95).两树种叶、新枝和老枝平均TNC含量分别占其树冠TNC含量的28%、2%和70%.分析树冠枝NSC的空间变异性对树冠NSC含量估算误差的影响发现,采用新枝和直径约3 cm老枝枝段的NSC浓度估算冠层NSC含量是较简易而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谷伟  岳永杰  李钢铁  潘文杰  哈丽雅 《生态学报》2012,32(11):3440-3448
于2010年采用定点连续观测的方法,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不同树龄(23年生、40年生、56年生)沙地榆孤立木种子雨的数量、组成及散布过程,分析沙地榆种子雨的扩散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干扰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孤立木种子雨的总量随其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56年生孤立木>40年生孤立木>23年生孤立木,其种子雨的总量分别为(7744±16.26)粒/m2、(5236±18.87)粒/m2、(2456±12.67)粒/m2;(2)40年生孤立木的种子质量较好,成熟种子的比例最高,未成熟、空粒和虫害种子的比例较低,56年生孤立木次之,23年生孤立木质量最差,56年生沙地榆和40年生沙地榆是自然更新种子的主要来源;(3)榆树种子于当年5月下旬开始成熟并于6月初开始脱落,6月中旬达到降落高峰期,落种持续到6月下旬结束,落种期持续近1个月;(4)种子雨的前扩散过程中种子集中降落在主风向的下风向50 m和树冠周围20 m的范围内;(5)在种子的后扩散过程中,种子沿下风向继续运动,散落在下风向50 m范围或更远处,后扩散对前扩散表现为"削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