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2742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71.
以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样地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退化类型、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人为干扰和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干扰较轻的退化类型,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自然生态系统高,受干扰较严重的退化类型,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自然生态系统低。随着生态系统的退化,群落物种丰富度先升高后又逐渐降低。从不同层次来看,乔木层物种多样性逐步减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则表现出先升高后又逐渐降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地带性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的灌木层(包括乔木幼苗和幼树)>乔木层>草本层的格局有显著差别。若以空间代替时间,则表现出随着演替进程群落物种多样性升高后又降低。从群落各层次来看,乔木层随着演替进程物种多样性逐步升高,灌木层、草本层则先升高后又降低。  相似文献   
872.
经遗传修饰生物体的研究进展及其释放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80年代以来,以基因江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突飞猛进。转移不同性状的基因作物在美国被批准进入大田试验的有40个以上的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和水稻等4种谷类粮食作物,主要的纤维物棉花、蔬菜种类10种以上,水果9种,其中还有油料作物,牧草和花卉等。到1996年6月已被批准进入市场的已有18种,还有一批有待批准商业化。今年2月,美国农业部已第一次批准一种喂饲其它署期螨进入大田试验。第一个转基因线虫也正中申请向  相似文献   
873.
兖腾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地的类型与综合开发生态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汉英  方创琳 《生态学报》1998,18(5):449-454
以能源开发为主体的兖腾两淮地区是我国近期19个国土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区采煤及其引起的土地塌陷形成的区域生态环境是一个破坏多于建设、开发多于整治的脆弱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调研,将该区采煤塌陷地分为非积水塌陷干旱地、塌陷沼泽地、季节性积水塌陷地、常年浅积水塌陷地和常年深积水塌陷地共5大类,依次相应提出了农林综合开发与建材开发、农林渔综合开发、渔林农综合开发和水产养殖综合开发等6种不同可替代的生态  相似文献   
874.
概述了草地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的一般特征,介绍了一个草地碳循环的分室模型;对世界草地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和碳输入量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初步讨论了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5.
探讨海拔梯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对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方丘陵山地带2000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的时空变化与海拔梯度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5年,阔叶林、人工表面和裸地面积增加,针叶林、旱地、水田、灌木林面积下降;阔叶林、针叶林在T2海拔梯度(500~800 m)分布最多;2000—2015年,南方丘陵山地带ESV增加了64.83亿元,阔叶林和针叶林分别贡献33.41%、28.41%;单项ESV中,水文调节贡献最大,占总量的26.20%,粮食生产减少最多,减少了3.69亿元;ESV空间上呈现东西多、中部少的分布格局;海拔梯度上,单位面积ESV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T2海拔梯度是转折地带,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22.51%;2000—2015年各海拔梯度ESV呈增加趋势,T1海拔梯度(<500 m)的ESV增长最多,增加40.72亿元;地理探测结果表...  相似文献   
876.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特征。通过长期大样地的监测数据,探究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本研究以吉林蛟河21.12 hm2天然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中连续10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即2009年、2014年和2019年3次复测)为基础,分析了物种异步性、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林分密度和海拔与生物量时间稳定性的直接和间接关系,探究并确定了生物量时间稳定性各驱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生物量时间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林分密度和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路径系数分别为0.546、0.249和0.151。生物量时间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路径系数为0.086,而与林分结构的关系不显著(P>0.05),路径系数为0.021。海拔与林分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路径系数为0.443,对生物量时间稳定性有极显著的间接作用。相较于其他林分因子,物种异步性是温带森林生物量时间稳定性的关键驱动因素,生物多样性通过物种异步效应提高生物量时间稳定性。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分析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天然针阔混交林生物...  相似文献   
877.
吴逢润  黄思程  王涛  王琰  王之梦 《生态学报》2023,43(6):2368-2377
嵌草式铺装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城市停车场及道路,研究其群落组成特征对城市生态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新泰市为例,通过现场采样调研分析探讨了嵌草式铺装对植被和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植被调查中共记录草本植物14科22属22种。牛筋草(Eleusine indica)为新泰市嵌草式铺装中植被的优势种。植被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87±2.15)株/m2和(4.15±0.45)g/m2。不同站点间植株密度和高度有显著空间差异(P<0.05),生物量和盖度差异不显著。不同站点的植被物种多样性特征也有所差异。大型土壤动物调查共记录7目8科10种,其中蚁科为优势类群。嵌草式铺装中土壤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不透水路面(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嵌草式铺装中植被和土壤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与土壤的容积密度和含水率等理化性质显著相关(P<0.05)。土壤动物丰度与植被盖度、土壤动物生物量与植被生物量间也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明,嵌草式铺装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动物群落的丰...  相似文献   
878.
高伟  李欣悦  张远  陈岩 《生态学报》2023,43(15):6203-6211
长江流域是我国的经济重心和生态保育区,揭示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对支撑长江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长江流域1992—2018年逐年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了基于修正系数的ESV评估模型和FLUS-Markov土地利用预测模型,解析了全流域ESV的历史演变特征和未来2030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18年长江流域的ESV总量11.68×1012元,1992—2018年ESV呈上升趋势,年均提高297.00×108元;(2)供给服务价值是流域ESV的最大贡献源,占总量的48.3%—51.8%,文化服务价值是增长最快的贡献源,1992—2018年增长了52.5%;(3)上游地区是长江流域ESV最集中的区域,上游ESV占全流域的45.15—46.8%,从1992年到2018年,长江流域ESV重心有向下游流动的趋势;(4)2030年长江流域的建设用地将进一步扩展,同时耕地、草地面积有下降的风险,2030年长江流域的ESV新增量达到0.36×1012元,主要来自娱乐和气候调节服务价值的提...  相似文献   
879.
生态安全格局如何结合地域生态风险和地方生态需求进行构建,是该领域服务于国土空间治理并且能否有效应用的主要议题之一。本研究以咸阳市为对象,结合市域地貌形态、地域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和景观特征,基于“源地”空间可达性和空间质量,融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生态抗性、生态连通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价结果,叠加生态梯度分析,以源地-廊道-节点的方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 咸阳市生态源地66个,总面积2506.65 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4.6%,主要分布于东北、西侧、中部山区;生态廊道106条,总长823.5 km,包括潜在廊道、水系、灌渠遗址、秦直道等自然与人文系统,沿生态源地向西北、南部渭河延伸;提升生态连通性的生态节点20处,主要分布于二道塬与旱腰带之间。  相似文献   
880.
展鹏飞  仝川 《应用生态学报》2023,(11):2958-2968
湿地生态系统是吸收全球大气二氧化碳(CO2)的汇,同时土壤厌氧环境造成其是大气甲烷(CH4)的源。尽管有证据表明,湿地生态系统CH4排放部分抵消其对大气CO2的净吸收,但目前未见全球尺度湿地CH4排放对其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抵消效应的研究。本研究分析了全球内陆湿地(泥炭湿地和非泥炭湿地)以及滨海湿地(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中同时测定湿地NEE和CH4排放通量的数据。结果表明:各类型湿地生态系统均为大气CO2的汇,NEE值排序为红树林(-2011.0 g CO2·m-2·a-1)<盐沼(-1636.6 g CO2·m-2·a-1)<非泥炭地(-870.8 g CO2·m-2·a-1)<泥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