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论中国钝头蛇是台湾钝头蛇的次定同物异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耀明 《四川动物》2004,23(3):209-210
台湾钝头蛇 (以下简称Pf)是JohnVanDen burgh (190 9)依据我国台湾省台南县关子岭 1号标本 (CASno 180 0 6 )命名的新种。中国钝头蛇(以下简称Pc)是ThomasBarbour (1912 )依据W R Zappey在四川西部Luluping (=峨边县 ) 1号标本 (MCZno 732 6 )命名的新种。比较二者的原始描述  相似文献   
62.
川西地区岷江柏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岷江柏 (CupressuschengianaS .Y .Hu)是国家II级保护植物 ,处于渐危状态 ,由于缺乏种群结构的研究限制了对该种的全面认识和有效保护。本文调查分析了岷江柏种群的年龄结构 ,编制了岷江柏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 ,绘制了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 ,并用 4个生存函数对该种群进行了生存分析。结果表明 ,川西地区岷江柏种群处于中龄林阶段 ,种群存活曲线属Deevey III型 ,年龄结构呈增长型 ,死亡率曲线与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这一发育过程中有两个死亡高峰 ,一个出现在幼苗向幼树的过渡期(5~ 15a) ,环境胁迫是幼苗高死亡率的关键 ,另一个出现在从中龄向老龄过渡的阶段 (130~ 2 30a) ,环境制约以及人为砍伐是高死亡率的根本原因。种群生存分析表明 ,岷江柏种群累计死亡率单调增加 ,生存率单调下降 ,130年以后种群的累计死亡率均超过 95 % ,生存率都不足 5 % ,危险率超过了生存率 ;种群发育过程总体表现为前期增长 ,中期稳定 ,后期衰退。对大小结构与年龄结构的对比分析表明 ,目前广泛采用的大小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分析方法对岷江柏这样的长寿慢生树种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63.
云南省榕小蜂和榕树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榕小蜂是榕树(Ficus spp.)唯一的传粉昆虫,榕树隐头果又是榕小蜂唯一的寄主:榕树必须依靠榕小蜂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而榕小蜂又必须依靠榕树隐头果内的瘿花作为食物和栖息场所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因此两者间有着不可互缺的互惠共生关系,二者缺一就面临着两类物种同时消亡和群落的灭绝。云南是中国榕树和榕小蜂种类最丰富的省份。本文报道了在云南采集到的榕小蜂类群,隶属12属50种。云南的榕树和榕小蜂主要分布在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河谷和海拔1600m以下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两类物种数量随之减少,到了海拔3700m以上地区,除了人工种植外,已无自然分布的榕树种群。榕小蜂的个体数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都是在滇南地区热带雨林内最高,滇西北的高山峡谷区最低。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我国有巨大生产量和应用潜力的油松、白皮松和青木千花粉的 1 8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磷脂、葡萄糖氧化酶等重要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 ,发现这三种花粉的以上成分含量都很高。其中青木千花粉的维生素A含量达 70 641 .6IU/ 1 0 0g ,氨基酸总量达 2 4 .443mg/ 1 0 0mg。从营养的角度来看 ,青木千花粉是较优秀的花粉。  相似文献   
65.
廖翔华 《动物学报》2002,48(2):154-166
本项目研究池塘养殖的鲩 (草 )鱼体内寄生的头槽绦虫 (B .acheilognathi)的种群动态。于 1 986、1 9 87和 1 998三年内分别观察 0、Ⅰ龄幼鲩及Ⅱ龄商品鲩感染的情况。 0龄及Ⅰ龄越冬鲩的绦虫种群由初染至收敛周期为 1年 ,Ⅱ龄鲩不感染 ,冬季高感染率导致早春水温在 2 0 4℃的感染高峰 ,感染强度持续数月 ,6月达到 2 4 3虫 /鱼。未感染的 0及Ⅰ龄幼鲩在 2、 3月分别引进放养感染了的越冬Ⅰ龄鲩的池塘。1个月后 ,感染率达到 93 1 %~ 96 9% ,8至 9月感染率迅速下降 ,1 0月又稍升高。 1 986和 1 987年的 4~8月 ,绦虫的分布 (S2 / X) >1 ,为聚集分布 ,体长 <1cm的幼虫在种群结构中占优势 ,为 97 2 %~98 2 % ,1 1月幼虫数目下降 ,大孕节绦虫随之出现 ,1 2月大孕节绦虫仅少数存留或全部消失。试验结果为消灭鲩鱼绦虫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6.
低溶氧量对怀头鲇呼吸代谢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 ( 2 2± 1 )℃下 ,测定了怀头鲇在不同低溶氧量 (DO)时的摄氧量 (VO2 )和呼吸参数。结果表明 ,随着吸入水氧分压 (PiO2 )的降低 ,呼吸频率 (Fr)和VO2 略增 ;鳃通量 (Vg)和呼吸量 (Vb)显著增加 ;而氧利用率 (EO2 )则显著降低。在通常氧含量 ( 7 4 1mg L)时 ,怀头鲇呼吸代谢耗氧率 (Cr)仅为 2 6 3% ,但在严重缺氧 ( 2 5 8mg L)时 ,Cr 则增至 2 4 6 0 %。可见 ,低氧环境将严重抑制怀头鲇的生长。  相似文献   
67.
干扰素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干扰素外用制剂在治疗由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及皮肤癌等皮肤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素在治疗这些皮肤病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e)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Huperzina A)和石杉碱乙(Huperzine B)含量的方法,并以此方法检测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的积累。内生真菌发酵液经氯仿萃取、甲醇溶解、过滤后进行高效液相检测分析,选用Agilent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15 mol/L乙酸铵(p H 6.8)和甲醇溶液(70∶3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308 nm,连续检测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第6–15天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积累。结果表明,发酵提取液中的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可在25 min内进行很好的分离和分析,石杉碱甲在1.50-4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5),石杉碱乙在0.25-7.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7),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6.83%、108.0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34%、3.60%。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检测。在发酵过程中,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呈现先增后减,随后有所增加继而又减少的趋势。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分别在内生真菌发酵第14天、第8天达到最高,分别为12.417 0μg/mL、4.660 3μg/mL。该方法学的建立为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合成石杉碱甲与石杉碱乙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检测手段,从而有利于药物新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69.
2017年5月分别在贵州省兴义市和安龙县用雾网采集到1只大体型雌性管鼻蝠和2只小体型雄性菊头蝠,经鉴定为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和华南菊头蝠(Rhinolophus huananus),属贵州省翼手目新分布记录。所采集的毛翼管鼻蝠雌性个体可能为怀孕个体,故测量相关数据并鉴定后原地放归野外。华南菊头蝠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毛翼管鼻蝠(1♀):鼻部呈短管状,全身被毛厚密而柔软,后足、翼膜和尾膜均被覆黄褐色绒毛;体重14.01 g,前臂长48.23 mm;回声定位声波为调频(FM)型,静止状态下声波峰频为(56.04±4.52)k Hz。华南菊头蝠(2♂):耳大,对耳屏相对较小;鼻叶之蹄状叶宽大,完全覆盖吻部;鞍状叶小,其高略超过其宽,近乎矩形;体毛烟褐色;2只样本体重分别为4.52 g、4.12 g,前臂长40.70 mm、40.00 mm;头骨狭长,颅全长16.35 mm、16.46 mm,颅宽8.11 mm、8.14 mm;回声定位声波属调频-恒频-调频(FM-CF-FM)型,静止状态下峰频分别为(68.48±0.08)k Hz、(67.18±0.06)k Hz。2种蝙蝠物种在贵州省为首次发现,扩大了其在国内的分布范围,丰富了生态资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多重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宫颈癌的病变程度分为I期组(n=21)、II期组(n=46)、III期组(n=49)、IV期组(n=2)。所有患者均进行HPV分型检测,比较不同程度的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宫颈癌病变程度患者的多重感染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118例患者中有97例患者感染了HPV,感染率为82.20%,且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HPV感染率高于I期组(P0.05)。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一重感染率低于I期组,IV期组二重感染率低于I期组,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多重感染率高于I期组,且IV期组多重感染率高于II期组、III期组(P0.05)。多重感染患者类型有多种,其中尤以HPV16+18+53型最多,占比49.05%,其次是HPV16+18+68型感染,占比32.07%,HPV16+53+58型感染,占比13.21%。年龄在50岁以上、分期为III-IV期、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PV多重感染率更高(P0.05)。结论: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病变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均有联系,对年龄较大且HPV多重感染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筛查,预防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