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2 毫秒
51.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否在AngⅡ(10-8mol/L)诱导的培养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FB)的增殖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实验以FB数目和DNA合成速率(3H-胸腺嘧啶掺入率)为增殖指标,[γ-32P]ATP掺入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FBMAPK的活性和含量,结果发现(1)AngⅡ处理FB24h后,DNA合成速率和细胞数比对照组分别增加60%和39%;(2)AngⅡ处理FB5min后,MAPK活性比对照组增高203%;(3)培养新生大鼠FB含有两个MAPK同型体-p44mapk和p42mapk,其中p44mapk含量高于p42mapk,分别为总量的58%和42%。AngⅡ处理5min后,MAPK蛋白含量(p44+p42〕增高429%,其中p44mapk的增加明显大于p42mapk的增加,分别比相应对照增高486%和349%。以上结果表明,AngⅡ诱导的MAPK活性和含量的增加,参与了FB的增殖反应,其中p44mapk的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2.
三因素条裂区试验设计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原理提出三因素条裂区试验设计,并作了实例分析.该设计全面实施,既满足同一试验中有较多处理组合,又可使各因素有较大的小区面积,便于农事操作管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3.
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的三个新记录种,裂唇卷瓣兰(Bulbophyllum picturatum),长柄虾脊兰(Calan-the allizettei)和绿花毛兰(Eria lanigera)。裂唇卷瓣兰的中萼片全缘前部具一粒状附属物,唇瓣基部两侧具耳。长柄虾脊兰的中裂片非常小并具三条褶片。黄花毛兰的花黄绿色,唇瓣不裂。  相似文献   
54.
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CP)是位于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由100个左右核苷酸所构成的功能区域,负责与转录因子结合同其它顺式作用元件如增强子、沉默子一起对转录进行调控。目前所发现的真核蛋白编码基因核心启动子元件包括:TATA盒、上游启动子元件BRE、起始子Initiator(Inr)、下游启动子元件DPE以及新发现的位于DPE附近的十基序元件MTE。上述核心启动子元件普遍存在于真核蛋白编码基因之中,对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适应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裂褶菌F17在限氮培养基中对偶氮染料刚果红表现出较高的脱色能力。最佳脱色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值4.5以及菌体摇瓶培养3d加入染料,染料浓度以100mg/L为宜。诱导因子藜芦醇、吐温80、土豆汁和松木屑的加入明显提高了脱色率,而叠氮化钠和氰化钾的加入对脱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酶活检测表明,裂褶菌F17在刚果红脱色过程中主要产生MnP,LiP活力很小,未检测到Lac。此外,刚果红的脱色率与累积MnP酶活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73。推测裂褶菌F17对刚果红脱色的主要降解酶为MnP。  相似文献   
56.
藤三七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 var. pseudobaselloides Bailey),别名藤子三七、山豆厨菜、野山葵、野落葵、落葵薯、洋葵薯。  相似文献   
57.
寄生蜂是蜘蛛的主要天敌类群之一,但寄生于漏斗蛛的寄生蜂种类较少,且缺乏相关寄生蜂的详细研究报道。我们研究了皱胸尖裂姬蜂(Oxyrrhexis rugosus)对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的拟寄生,旨在揭示蜘蛛寄生蜂的拟寄生行为及其发育特征。显微镜下观察了12头机敏异漏斗蛛头胸部背面的皱胸尖裂姬蜂卵,并以均值法统计了皱胸尖裂姬蜂各发育阶段的历期,进一步观察了皱胸尖裂姬蜂寄生机敏异漏斗蛛后对寄主的影响。交配后的雌性皱胸尖裂姬蜂经过寻找、降落、蛰刺蛛体后伺机将卵产在机敏异漏斗蛛的头胸部背面后部;孵化后的皱胸尖裂姬蜂幼虫头部形成一个特殊摄食导管,通过摄食导管获取蛛体的营养;幼虫随着龄期增长,体色由浅变深,历期约10 d;幼虫老熟后在蛛网的漏斗状管道内结茧化蛹,蛹期约为12 d;成体雌、雄蜂寿命约为11 d,皱胸尖裂姬蜂的平均生活史周期约为33 d。皱胸尖裂姬蜂寄生后对寄主蜘蛛的行为和生活状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幼虫龄期增长被寄生机敏异漏斗蛛不再进食、蜕皮,活动减少,蛛体逐渐萎缩,直至老熟幼虫离开蛛体时,蜘蛛死亡。该研究不仅增加了漏斗蛛寄生性天敌的已知种类,而且初步了解了以漏斗蛛为寄主的姬蜂的产卵行为、后代的发育特征以及对寄主蜘蛛的影响,这将为研究蜘蛛寄生蜂及其与寄主蜘蛛之间的化学通讯和协同进化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探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血细胞发生发育的模式,采用Wright’s、碘酸雪夫氏(PAS)和苏丹黑B(SBB)染色方法对齐口裂腹鱼的头肾、中肾、脾和肝组织印片进行染色,了解其发生的具体组织和发育的一般过程。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其他细胞,且这些细胞系的发育均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通过观察和统计不同阶段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大小、比例及染色特征,发现原始阶段的血细胞体积较大,其中原始单核细胞最大,大小为(18.90±1.59)μm×(16.32±0.70)μm,在4种组织中原始阶段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头肾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0.64%和0.59%,原粒细胞和原淋巴细胞分别在中肾和脾中比例最大,在肝中少量存在,此外在各组织印片中均发现血栓细胞的存在,在肝中发现巨噬细胞。因此头肾、中肾和脾是齐口裂腹鱼的主要造血组织,少量细胞在肝中产生。粒细胞发育过程中,除原始粒细胞PAS染色阴性外,其他阶段均呈阳性,且阳性随不断成熟逐渐增强;单核细胞从原单核细胞到成熟的单核细胞,PAS阳性逐渐增强;而SBB染色发现,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均呈阳性,未成熟的细胞染色程度不一致,成熟的细胞阳性染色最为强烈。在红细胞系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细胞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过程,而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仅出现由大变小的过程,在红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还出现了染色质固缩和血红蛋白增加。  相似文献   
59.
<正>秦岭石蝴蝶(Petrocosmea qinlingensis W.T.Wang),隶属于苦苣苔科,石蝴蝶属,是本属分布最北缘的种,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叶7~12枚,具长或短柄;叶片草质,宽卵形、菱状卵形或近圆形,长0.7~3cm,宽0.7~2.8cm,顶端圆形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浅波状或有不明显圆齿,两面疏被贴服短柔毛。花序2~6,顶生1花。花萼5裂达基部,外面疏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色,外面疏被贴服短柔毛,内面在上唇被白色柔毛;花冠筒长约2.8mm,上唇长约4.8mm,2深裂,下唇与上唇近等长,3深裂,所有裂片近长圆形,顶端圆形。  相似文献   
60.
马缨丹蛇潜蝇Ophiomyia lantanae(Froggatt,1919)首次在云南报道,对其形态特征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重新拍照、描述,编制了中国蛇潜蝇属分种检索表,列出了24种蛇潜蝇的寄主植物和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