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浙北安吉龙王山维管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浙江北部安吉龙王山共有维管植物1308种、6亚种、81变种。区系成分以温带属为主,占6030%;种在国内以长江以南的分布类型为主,占5223%。从区系成分、优势科属、生活型等方面看,龙王山维管植物区系与天目山、黄山有密切联系。首次记录了睫毛蕨科(Pleurosoriopsidaceae)在浙江分布。文中还就华中植物区系通过大别山向华东迁移以及区系研究中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2.
目前已在20多种变形虫和70多种鞭毛虫中发现细菌内共生体。大部分细菌内共生体位于宿主细胞质共生泡中,仅少数鞭毛虫的内共生体位于核质中。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形成后,共生体影响宿主细胞基因,对其基因缺陷产生互补作用。灰胞藻类鞭毛虫-蓝绿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表明,叶绿体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共生蓝细菌。锥体亚目鞭毛虫细胞质内普遍含有双心体,该共生体可能是由来自波豆亚目的锥体类鞭毛虫遗传的。作者推测,继续研究鞭毛虫和原核生物共生关系起源的基本阶段,可阐明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起源的基本原则,并为真核细胞起源的理论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深入研究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可在遗传精细结构和代谢调节的进化方面为真核细胞内共生起源的理论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933.
肉足鞭毛类原生动物中宿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在20多种变形虫和70多种鞭毛虫中发现细菌内共生体。大部分细菌内共生体位于宿主细胞质共生泡中,仅少数鞭毛虫的内共生体位于核质中。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形成后,共生体影响宿主细胞基因,对其基因缺陷产生互补作用。灰胞藻类鞭毛虫-蓝绿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表明,叶绿体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共生蓝细菌。锥体亚目鞭毛虫细胞质内普遍含有双心体,该共生体可能是由来自波豆亚目的锥体类鞭毛虫遗传的。作者推测,继续研究鞭毛虫和原校生物共生关系起源的基本阶段,可阐明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起源的基本原则,并为真核细胞起源的理论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深入研究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可在遗传精细结构和代谢调节的进化方面为真核细胞内共生起源的理论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934.
四川卧龙地区珙桐群落的结构与更新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四川卧龙地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与生物多样性、群落外貌、结构和珙桐的更新动态。结果表明:1)珙桐群落植物区系丰富、古老、特有性强:2)落叶大、中高位芽和常绿中、小高位芽植物共同构成群落外貌;群落垂直结构复杂,草本层发育;3)在群落演替的前、中期,珙桐种群结构由扩展型变为稳定型;4)珙桐的有性繁殖更新机率随其在群落中重要值的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935.
离子束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吴丽芳  李红 《激光生物学报》1999,8(4):299-304,311
低能离子在生命科学中应用是道德在中国兴起的1986年,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研究了低能哼子对生物的诱变效应,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植物育种。现在,离子注入技术已被应用于生物改良、生命起源和进化以及环境辐射生物学效应等多个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其中,在植物遗传转化、创造新种质资源方面的成果尤其为突出:通过离子束介导转化法获得了高蛋白小麦、高光效水稻,抗病小麦、水稻、棉花新品质。通过诱变技术获得了多穗型玉米、无融  相似文献   
936.
我国及邻近地区斑腿蝗科区系及其起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黄春梅  成新跃 《昆虫学报》1999,42(2):184-198
根据斑腿蝗科(Catantopidae)在我国各动物地理区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特点,发现华中区和华北区的区系特点不明显,前者为南北成份的混交区,后者特有种可跨区分布,这与蝗虫有明显的区域和地带分布的特点不相符。为此,作者同意马世骏先生把江汉平原、秦阳山山地、辽黄淮平原划为古北区,成为东方区系。根据我国北方种类与前苏联西伯利亚区系关系密切,而极少数种类与前苏联欧洲部分甚至欧洲部分所共有这种事实,认为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应把西伯利亚单独作为一个亚区较合适。  相似文献   
937.
暖温带北京小龙门林区土壤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有关暖温带土壤动物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无专门报道。为了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于1993年4月~1994年1月,在北京小龙门森林定位站设立了5个采样点,按国际通用方法每月进行一次定性定量的调查和采集,共采集各类土壤动物标本35 294号,它们隶属于5门、16纲、54目、176科、252属、356种。其动物类群数量及组成为:大型土壤动物(腹足类、蛛形类、多足类、膜翅类等)822个,小型土壤动物(蜱螨类为主)3129个,湿生土壤动物(线虫最多)31 227个,原生动物(主要为肉足虫及鞭毛虫)年平均量为789 238个/克·干土。土壤动物的数量消长趋势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区系特点较突出,其种类组成情况和我国其它地区及相邻国家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38.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本文对内蒙古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内的真菌区系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含10种以上的科为口蘑科、革盖菌科、丝膜菌科、蘑菇科、球盖菇科、蜡伞科和炭角菌科;含5种以上的属为丝盖伞属、小皮伞属、多孔菌属、鳞伞属、光柄菇属、炭角菌属、蘑菇属、赤褶菌属、蜡伞属、湿伞属、靴耳属、囊蘑属、栓菌属和马鞍菌属;从种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分布种(34.11%)、北温带分布种(42.05%)、北温带-澳大利亚分布种(5.30%)、温带-亚热带、热带分布种(3.31%)、欧亚大陆分布种(2.98%)、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2.32%)、东亚分布种(1.97%)、中国-日本共有种(4.64%)和特有成分(3.97%)等9个分布型,表现出鲜明的温带区系特征。在区系亲缘关系上与长白山较为接近,而与热带、亚热带的区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939.
山西五台山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茹文明  张峰 《植物研究》2000,20(1):36-47
五台山有种子植物865种,隶属于392属92科,其中裸子植物3科, 6属, 7种,被子植物89科, 386属, 858种(双子叶植物76科, 294属, 699种,单子叶植物13科, 92属, 159种)。五台山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类型多样,具有明显的温带色彩。突出特征是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达255属,占总属数的73.48%(其中北温带成分156属,占总属数的为44.96%),在植物区系的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五台山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中,中国特有种占绝对优势,达286种,占总种数的33.41%,它们是构成五台山优势植被类型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如华北落叶松、油松、青木千、黄刺玫、虎榛子、蚂蚱腿子等。类平均聚类结果表明,五台山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与北京东灵山、百花山关系最为密切,与长白山关系次之,与关帝山、大青山有一定差异,与太岳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差异较大,与太白山差异最明显,这主要由它们的生态地理条件、区系成分的组成及植被建群种和优势种等差异所决定。  相似文献   
940.
中国松科植物的分布型和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荷生 《植物研究》2000,20(1):12-19
简介松科研究的新进展,根据新近资料划分中国松科植物10属95种的分布型和进行区系分析,结果是北温带分布4属,东亚-北美间断分布2属,中国特有3属和越南-华南分布1属。25个种分布型分属于欧亚温带、东亚和亚洲热带3个植物区域。比较详细分析其4点主要特征;分布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高的特有性,间断分布和替代分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