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89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41.
王文采  吴增源 《广西植物》2019,39(3):294-296
该文描述了自云南东南部发现的荨麻科楼梯草属一新种,南溪楼梯草(Elatostema nanxiense)。此新种与田林楼梯草(E. tianlinense)相似,但其叶具三出脉,边缘具浅圆齿或小钝齿,雄总苞苞片较少,8枚,排成一层,背面有1~3条纵肋,只1枚在顶端具角状突起而与后者相区别。此外,此新种与盘托楼梯草系的广布种盘托楼梯草(E. dissectum)的区别在于其茎被糙伏毛,叶呈椭圆形,具三出脉,雄头状花序的花序梗较短,雄总苞苞片较少,呈宽卵形或横长方形,背面有1~3条纵肋,雄小苞片有缘毛。  相似文献   
142.
陆昭岑  邹春玉  彭华 《广西植物》2019,39(10):1412-1415
该文报道了广西禾本科(Poaceae)植物二新记录属,即菵草属( Beckmannia Host)和草沙蚕属( Tripogon Roem. et Schult.)。菵草属有2种及1变种,分布较广,我国有1种1变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菵草[ 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 Fern.]。草沙蚕属约有30种,多分布于亚洲和非洲,我国有11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线形草沙蚕( Tripogon filiformis Nees ex Steud.)。同时,还提供了2个新记录属、种的形态描述与照片。  相似文献   
143.
硅酸盐矿物麦饭石对沉水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水植物的稳定生长是重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环节, 底质条件是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研究通过观测沉水植物生理生态的变化来探讨麦饭石对其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与湖泥组相比, 麦饭石可明显促进沉水植物苦草生长, 覆盖1 cm厚度麦饭石的苦草植株高度、单株生物量优于湖泥组(P<0.05); 改性麦饭石组的苦草株高、单株生物量高于麦饭石原石组(P<0.05)。麦饭石组中两种植物苦草和轮叶黑藻的光合色素、根系活力、丙二醛、过氧化物酶活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均优于湖泥组。检测发现麦饭石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 可以明显促进沉水植物生长。可见麦饭石有益于沉水植物生长, 可进一步作为底质改良材料应用于湖泊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44.
国产赖草属的分类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联炳  苏旭 《植物研究》2007,27(6):651-660
通过标本研究和野外考察,对中国赖草属(Leymus Hochst.)进行了分类修订。结果在中国共确认了3组、33种、7变种赖草属植物,其中多穗组包含4种,少穗组包含24种、7变种,单穗组包含5种,新报道的3个种和新修订的4个类群(即3个新组合和1个新名称)皆隶于少穗组。同时对赖草属的研究简史、属的形态特征和一些类群的地理分布也分别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5.
喜旱莲子草是一种水陆两栖的重要入侵杂草,中国首批16种重要入侵物种之一.本文介绍了生物防治喜旱莲子草的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ophila、Vogtia malli、Amynothrips andersoni、阿根廷跳甲Disonycha argentinensis、Systena nitentula和虾钳菜披龟甲Cassida piperata等天敌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国内外寄主专一性研究、释放效果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6.
以富贵草(Pachysandra terminalis Sieb.et Zucc.)(以下简称PT)为实验材料,采用开放式浸杀法研究其植物原粉及提取物(PT-Ⅰ)对钉螺的杀灭效果和对鱼类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PT原粉浓度为17.5 mg/L时,钉螺72 h死亡率为93.4%,120 h死亡率达100.0%;其24、72、120、168 h的LC50分别为42.28、7.20、4.20、3.17 mg/L。PT原粉浓度为75.0 mg/L时,经168 h鱼死亡率为0。使用浓度为35.0、17.5、8.75、4.38 mg/L的PT原粉,分别浸泡1、2、18、42 h时,抑制钉螺上爬率均达到100%。原粉经提取分离得到PT-Ⅰ组分,以1.40 mg/L的PT-Ⅰ组分分别浸杀钉螺24、48、72、96、120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36.7%、73.3%、96.7%、96.7%、100.0%。表明PT具有很好的杀灭钉螺、抑制钉螺上爬效果,且对鱼毒性较低,是一种较有研究价值的灭螺植物。  相似文献   
147.
放牧是影响草地土壤碳固存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及水蚀区,以各区20年以上退耕封禁地为对照,分析3个放牧强度下(羊粪球密度分别为0~10、10~20、>20 ind·m-2)退耕草地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研究放牧及其强度对退耕草地土壤固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放牧对交错区西部0~20 cm、东部0~10 cm,水蚀区0~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显著影响,对交错区中部各土层均无显著影响;羊粪球密度0~10、>20 ind·m-2强度的放牧使交错区西部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降低了34.8%~50.9%,而在其他3个区域,放牧对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较退耕封禁地差异不显著。在交错区东部,放牧强度是影响退耕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主要因素,而其他3个区域有机碳储量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和(或)枯落物生物量的影响。羊粪球密度10~20 ind·m-2强度的放牧对各区域退耕草地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8.
川西北高原是典型的生态气候敏感区,其植被状况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基于2001—2020年MODIS-NDVI数据集和气象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地理探测器模型、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川西北高原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川西北高原植被覆盖度整体状况良好,86.8%的区域植被稳定,12.6%的区域NDVI呈弱持续性上升趋势,0.6%的区域NDVI呈下降趋势,全区生态环境呈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差异大,总体呈由西南向东北上升的趋势,并有显著的立体变化。海拔1350 m以下,NDVI随海拔升高而上升;海拔1350~3650 m,NDVI无显著变化;海拔3650~5900 m,NDVI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在4750~5900 m快速下降;海拔5900 m以上,几乎无植被。川西北高原的NDVI受多种自然因子交互作用影响,热量因子(月最高气温极大值、月最低气温极小值、植物生长期、年均温、生长期均温)是主导气候因子,除月最高气温极大值外,其余温度因子对NDVI均以正贡献为主。NDVI对气温指数的响应高于降水指数。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温暖指数对川西北高原植被生长尤其是高海拔地区植被生长及改善以促进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49.
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天然次生林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揭示影响山地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 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对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生长、演替和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冀西北山地次生林优势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对象, 于研究区海拔1 350、1 550、1 750、1 950 m处分别设置样地, 采集样木树芯和圆盘, 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建立白桦天然次生林标准年表, 并将年轮宽度指数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要结果: (1) 1960-2018年研究区气候呈变暖变干趋势, 其中1960-1989年为平稳期, 1989-2018年为快速期。(2)白桦次生林径向生长在1989年发生改变, 年轮宽度指数呈现“增长-下降”的“Λ”形生长趋势。(3)在气候变化平稳期, 白桦次生林径向生长在低海拔样地(B1350、B1550)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 在高海拔样地(B1750、B1950)与上年和当年生长季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在气候变化快速期, 低海拔样地(B1350、B1550)白桦次生林径向生长与生长季气温、生长季潜在蒸散发(ET0)呈负相关关系, 高海拔样地(B1750、B1950)白桦次生林径向生长与生长季及生长季末期ET0呈负相关关系。 (4)在气候变化平稳期, 温度对B1350、B1550、B1750样地白桦次生林径向生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54%、51%, 水分的贡献率为24%、46%、49%; 在气候变化快速期, 温度对B1350、B1550、B1750样地树木径向生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41%、38%, 水分的贡献率为42%、59%、62%; 高海拔B1950样地树木生长始终受水分因子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0.
韦春强  唐赛春  李象钦  潘玉梅 《广西植物》2022,42(12):2056-2063
为了探讨大狼耙草的入侵风险,该文通过同质种植园实验,研究了不同养分水平下大狼耙草河北、江苏、江西和广西4个入侵种群在单种和各种群与近缘本地植物金盏银盘混种时的生长和竞争响应。结果表明:(1)单种时4个种群的株高、分枝数和总生物量在高养分下显著高于低养分下,繁殖比在低养分下显著高于高养分下(江苏种群除外); 混种时4个种群各生长参数的竞争响应在高养分下小于低养分下的。(2)各养分下,广西和江西种群的株高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河北种群,广西种群的分枝数最多[低、中和高养分下分别为(12±0.86)、(16.83±0.95)和(21.83±1.14)]; 河北种群的繁殖比在低养分 [(47.33±3.29)%]和高养分 [(25.74±2.82)%]下最高,且显著高于同养分下的广西种群 [低养分为(30.92±1.78)%和高养分为(19.77±1.22)%]。中养分下,河北种群总生物量的竞争响应(-0.51±0.04)显著大于广西种群(-0.35±0.06),繁殖生物量的竞争响应(-0.46±0.03)也显著大于广西种群(-0.28±0.07)。综上表明,高养分提高大狼耙草的生长和竞争能力,生长和竞争能力在种群间有差异,养分增加和入侵种群间基因流可能会潜在地提高大狼耙草的入侵风险,该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