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8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978篇
  318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F2代的性状和蛋白质组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vum L.)“济南177”原生质体和经紫外线照射的高冰草(Agropyton elongatum(Host)Nevski)原生质体(供体)用PEG法诱导融合,形成外形偏像小麦的不对称体细胞杂种植株及后代,F2代株系可分为3种类型:1.株型松散、大穗大粒;2.株型直立紧凑、分蘖多、中穗型;3.大穗大粒直立型。蛋白质含量明显优于亲本小麦,株系之间也存在显差异;采用微IEF/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杂种F2代植株旗叶及幼胚蛋白质组分可见,杂种不仅含有双亲的蛋白质组,而且还产生了特异的新蛋白;不同杂种株系间蛋白质组分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92.
中华结缕草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亚  佟海英 《广西植物》2004,24(4):345-349,366
中华结缕草 (ZoysiasinicaHance.)在我国是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受威胁禾草 ,形态上还有一个分布在海边的变种 ,长花中华结缕草 (Z .sinicavar.nipponicaOhwri)。采用 1 0条随机引物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 7个居群的 1 0 5个个体进行了RAPD扩增 ,对结果的AMOVA分析表明 ,中华结缕草组间遗传分化不显著 ,遗传变异只占总变异的 4.84% ,居群间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 2 4.71 % ,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分化 ,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部 ,占总变异的 70 .44%。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都支持哈迪 -温伯格平衡的假设。其中宁国汪溪居群和射阳海边居群变异最大 ,歙县新安江居群遗传变异最小。考虑到中华结缕草遗传结构和变异的这些特性 ,在取样策略、保护和育种方法上 ,都应该以群居为主 ,同时兼顾主要的异地居群  相似文献   
993.
用霞草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原生质体,以含0.2%琼脂糖的KM 8p培养基薄层漂浮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密度6×10~3-1×10~4/ml。培养3天再生细胞开始分裂,7天统计分裂频率最高达25.4%,10天形成小细胞团,并加降低渗透压的稀释培养基,每周一次。20—25天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植板率达3.5%。原生质体衍生的愈伤组织在增殖培养时加入0.3%-0.4%活性炭有利于生长及分化。在含6-BA 3.5 mg/L,IBA 0.8 mg/L的培养基上,再生芽的分化频率可达85%。再生芽在添加NAA 0.5 mg/L,6-BA 0.05 mg/L的1/2 MS生根培养基中2周内形成具根的再生小植株。  相似文献   
994.
梁畴芬  莫新礼   《广西植物》1982,(3):143-146
<正> 马兜铃科 A ristolochiaceae (山弄)岗通城虎 新种 图1 Aristolochia longgangensis C. F. Liang, sp. nov.—Fig.1 Species A, fordianae Hemsl. et A. chlamydopyllae C. Y. Wu affinis, sedracemis saepe fasciculatis; perianthii limbo ligulato contorto; fructibus aspe-  相似文献   
995.
氨氧化细菌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氨氧化细菌(AOB)在全球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AOB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AOB的种类和系统发育,基于16S rRNA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OB的系统发育比较简单,均属于变形菌纲的β和γ亚纲.还介绍了目前研究AOB主要采用的分子生态学方法,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末端标记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等,总结了生态因子的改变对AOB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并对今后氨氧化细菌的应用分子生态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王加连  杨光 《兽类学报》2012,32(1):1-11
草兔(Lepus capensis)在我国数量多,分布广,但人们对草兔的系统地理学、草兔与其他兔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了解不多,其亚种水平的分类也长期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LA-PCR 技术对草兔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PCR 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12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10 776 bp的核苷酸序列,采用贝叶斯法(BI)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哺乳纲(Mammalia) 灵长总目(Euarchontoglires)5 个目12 种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支持兔形目(Lagomorpha)的单系起源,其中草兔与欧洲野兔(L. europaeus)亲缘关系最近,两者互为姐妹群,进而与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构成姐妹群关系。此外,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 基因全序列,构建31 个兔类个体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草兔与雪兔(L. timidus),云南兔(L. comus) 与高原兔(L.oiostolus),东北兔(L. mandschuricus)与塔里木兔(L. yarkandensis) 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在草兔内部,中国的草兔与南非草兔亲缘关系较远,采自江苏盐城的草兔与来自山东、陕西、四川的草兔聚为一支,具有明显较近的亲缘关系。该研究为更好地探讨草兔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997.
小蓬草精油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小蓬草精油对青菜、白菜、小麦、稗草和鹅观草的种子最终发芽率、种子发芽指数、幼苗根长、幼苗根系活力、幼苗叶绿素含量、幼苗叶绿素a含量和幼苗叶绿素b含量的化感效应敏感指数均为负值,小蓬草精油对五种植物具有抑制作用,且精油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小蓬草精油主要通过抑制青菜、白菜、小麦、稗草和鹅观草的种子发芽速率、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来抑制受体植物生长.不同浓度小蓬草精油对五种植物种子最终发芽率、种子发芽指数和幼苗根长的影响中,鹅观草对小蓬草精油最为敏感,小蓬草精油对鹅观草种子萌发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42 g L-1.  相似文献   
998.
999.
对高寒矮嵩草草甸生态系统中大气 -土壤 -植被 -动物分室碳素储量及碳素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库 0~ 30 cm碳素储量为 2 4 7.30 t C/ hm2 。土壤 CO2 平均释放速率 70 .94± 54.76kg/ (hm2· d) ,年释放量为 6.630 t C/ (hm2·a) ,比退化草地 4.62 0 t C/ (hm2·a)释放量高。植物包括根系总固碳量为 4.648t C/ (hm2· a) ,动物亚系统中 ,藏系绵羊个体同化的碳素为 7.562 kg C/ (hm2· a) (成年羊 ) ,作为畜产品迁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固碳量占每年土壤 CO2 释放量的 70 .1 6% ,占生长季土壤 CO2 释放量的 96.43% ,退化草地土壤 CO2 释放量比初级生产固碳量要低。认为高寒矮嵩草草甸生态系统土壤是大气温室气体 CO2 的小的排放源。  相似文献   
1000.
《草地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草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承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草地科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进展,以研究论文为主,兼发少量专稿、综述、简报和硕博论文精要,面向从事草地科学、草地生态、草地畜牧业和草坪业及相关领域的高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站的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