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0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51篇 |
专业分类
6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从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两方面综合评价不同板蓝根种质在河北干旱地区的种植表现,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板蓝根优良种质。20份板蓝根种质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R,S)-告依春。20份种质的板蓝根产量范围为2.507~4.555 kg/m2,大青叶产量范围为66.070~118.897 g/m2,(R,S)-告依春含量范围为0.158%~0.315%。综合产量和含量数据,4号、13号、17号种质在根产量、叶产量和(R,S)-告依春含量三方面均表现优异。15号、3号、12号种质根产量和(R,S)-告依春含量两方面表现优异,而叶产量偏低。不同种质的板蓝根、大青叶产量及(R,S)-告依春含量均差异较大,综合产量与含量差异,筛选出根、叶产量和(R,S)-告依春含量均显著高的4号、13号、17号,根产量和(R,S)-告依春含量显著高,叶产量显著低的15号、3号、12号种质。可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选择适宜优良种质,用于后续大面积扩繁及作为育种材料继续选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32.
33.
34.
中国蓼属春蓼组植物果实形态及果皮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产蓼属春蓼组(Polygonum sect. Persicaria)19种3变种植物的果实形态和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蓼属春蓼组植物的果实形态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具三棱、双凹或双凸,顶端渐狭,有喙或无喙;果皮微形态可分为7种类型: 洼点、浅洼点,脑纹状纹饰,拟脑纹状纹饰,网状纹饰,不规则褶皱,不规则小疣状颗粒以及密浅网状纹饰。观察结果支持将绵毛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 var. salicifolium Sibth.)合并到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做为酸模叶蓼的异名处理;支持将长鬃蓼(P. longisetum De Br.)作为丛枝蓼(P. posumbu Buch. Ham. ex D.Don)的变种处理的意见;认为密毛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 var. lanatum (Roxb.) Stew.)应恢复种级,圆基长鬃蓼(P. longisetum De Br. var. rotunatum A.J.Li)应升为种级;支持平武蓼(Polygonum pingwuense F. Z. Li et Y. T. Hou et S. J. Fan, sp. nov.)新种的成立。 相似文献
35.
36.
水分和温度对春玉米出苗速度和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东北地区中部开展春玉米春季水分胁迫和分期播种试验。试验在人工防雨棚内进行,设4个水分处理和3个播种期处理。结果表明,春玉米(Zea mays )播种出苗期间土壤含水量与出苗期和出苗率的关系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在田间持水量以下,耕层土壤湿度越大,玉米出苗越快,出苗率越高;干旱推迟出苗期,降低出苗率。气温低出苗慢,但温度对出苗率无明显影响。播种出苗期间0~20cm深平均土壤湿度(S)、土壤有效水量(H)和平均气温(T)对出苗速度的组合影响指标是:25 %>S>21%(或70mm >H>45mm)、T>18℃玉米出苗快;21% >S>18%(或45mm >H>35mm)、18℃>T>16.5℃ 玉米出苗比较快;18%>S>16%(或35mm >H>25mm)、16.5℃>T>15.5℃玉米出苗较慢;S<16%(或H< 25)、T<15.5℃出苗很慢,出苗期明显推迟。玉米出苗率主要取决于水分,0~20cm深土壤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H>50mm)出苗率最高(95%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或50>H>40mm)出苗率较高(90% 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下(或H<40mm)出苗率明显降低, 60%以下(或H<30mm)为严重干旱,出苗率低至65%以下。 相似文献
37.
38.
39.
不同耕作方式下长期秸秆还田对旱作春玉米田土壤碳、氮、水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轮耕模式的土壤培肥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于2007—2014年在陕西合阳实施了秸秆覆盖或还田条件下免耕/深松(NT/ST)、深松/翻耕(ST/CT)、翻耕/免耕(CT/NT)、连续免耕(NT)、连续深松(ST)和连续翻耕(CT)等6种耕作处理田间定位试验,测定并分析了2010—2014年玉米收获期各耕作处理下0~60 cm土壤有机碳、氮储量,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及春玉米产量差异.结果表明: 6种耕作处理中以NT/ST处理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最为明显.与2007年试验前相比,6种耕作处理均增加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5年平均值增幅为12.3%~28.3%,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5年平均值较CT对照处理显著增加7.1%~13.2%.NT/ST、ST/CT、CT/NT等3种轮耕处理和NT处理0~60 cm土层土壤氮储量5年平均值较试验前增加2.5%~7.3%.NT/ST、ST/CT、CT/NT、NT和ST处理土壤氮储量5年平均值比连续翻耕增加3.6%~11.1%.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含水量较CT处理依次增加5.7%、2.3%、2.0%、5.5%和4.4%,以NT/ST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6种耕作处理春玉米平均产量表现为NT/ST>ST/CT>ST >NT>CT/NT>CT,以NT/ST处理最高,分别较其他5种处理显著增产4.2%、13.0%、11.3%、4.7%和13.8%;经济效益平均表现为NT/ST>ST/CT>ST>NT>CT/NT>CT.在6种耕作处理中,免耕/深松轮耕处理在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升土壤肥力和增产增收方面都表现出优越性,为旱作春玉米田较适宜的土壤轮耕模式.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