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速生优良树种——广西顶果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福惠  莫新礼   《广西植物》1981,(1):31-33
<正> 广西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 wight var.guangxiensis X.L.Mo etY.wei)又名格郎央(瑶语)、咪央(壮语),是不久前在广西新发现的苏木科顶果木属的一个热带性的速生优良树种。它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的优点,适宜在我国南部南亚热带以南地区,特别是在石灰岩山地造林发展。我们对其形态特点,生态特性、木材构造以及育苗造林等方面作了初步调查研究,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2.
更正     
本刊2010年第6期刊登的贺军军、罗萍等文章"菠萝渣淀粉功能降解菌筛选及s2b7-4"及2011年第1期刊登的贺军军、罗萍等文章"甘蔗渣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应作者本人要求,文中作者单位排序修改为"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73.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6):619
凋落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凋落物动态特征可以反映出生态系统的存在状况以及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作用。为探究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产量及现存量的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该研究观测了神农架地区一处典型植被2009-2015年的凋落物产量及现存量, 据此分析其动态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该森林凋落物平均年产量及现存量分别为5.94 t·hm -2和10.46 t·hm -2, 2009至2014年均无明显年际变化趋势, 但在2015年均显著降低, 且当年倒春寒天数显著高于其他年份; 季节动态变化呈现双峰型, 峰值分别出现在3-5月和10月; 凋落物月产量与当月的前第1-4个月的月平均气温正相关, 与当月的前第8-10个月的月平均气温负相关, 且与当月的前第6-7及第10个月的月平均相对湿度负相关; 凋落物产量季节性指数平均值为0.032, 与年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可见, 长时间倒春寒现象会显著影响凋落物年产量及现存量, 月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凋落物产量季节动态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 且年平均气温对北亚热带主要森林类型的凋落物产量季节性指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4.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3块1 hm2 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23株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预测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木质藤本)和样 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 获取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总生物 量为423.908±109.702 Mg•hm-2(平均值±标准差,n=3) ,其中活体植物生物量占95.28%,粗死木质残体占4.07%,地上凋落物占 0.64%。在 其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优势明显,占98.09%±0.60%;其次为木质藤本,占0.83%±0.31%;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均小于木质藤本的生物量; 附生植物最低,仅为0.06%±0.03%。总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以茎所占比例最高,达68.33%;根、枝、叶的比例分别为18.91%、11.07%和1.65 %。 乔木层生物量的径级分配主要集中于中等径级和最大径级。大树(D>70 cm)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占整个乔木层的43.67%±12.67%。树种分配方 面,生物量排序前10位的树种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63.43%±4.09%,生物量集中分配于少量优势树种。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叶面积指数 为6.39±0.85。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的地上生物量位于世界热带湿润森林的中下范围。  相似文献   
75.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分生物量估测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李意德 《生态学报》1993,13(4):313-320
本文通过对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分生物量估测方法的比较分析,表明材积转换法不适宜估算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分生物量,其结果与皆伐法相比较一般偏高20%—40%;而用实测资料建立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对原始林林分有较好的估测结果,除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外,树干、树皮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模型值,与皆伐法的结果比较,相对误差一般在±10%以内,为允许误差范围,而对热带山地雨林的更新林生物量的估测则效果较差,应建立相应的估测模型。平均木法有工作量小的优点,且误差也在16%以下,但要注意取样的树种多样性和取样强度,在实际中应当慎用。另外本文对测定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原始林)的所需面积大小问题作了研究,提出了生物量-面积曲线的概念,确定其最小调查面积为2500m~2以上。  相似文献   
76.
应用2003年11月~2004年10月晴好天气涡度相关通量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CO2交换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凉季、干热季和雨季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均呈现出单峰型曲线的日变化趋势,昼间其变化规律较强,夜间呈波动状态。昼间NEE(取绝对值)雾凉季和雨季均显著大于干热季;夜间NEE雨季显著大于干热季 ,而干热季显著大于雾凉季。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NEE日变化的主要因素,但不是造成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饱和水汽压差和气温对NEE的季节差异有较大贡献。另外,应用Micha elis _Menten模型对昼间不同饱和水汽压差和气温下NEE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季节较高饱和水汽压差下的表观最大光合速率(Pmax)、表观暗呼吸速率(Re)比较低饱和水 汽压差下的PmaxRe大,而表观光量子产额(α )则相反。各季节较高气温下的Re比较低气温下的Re大;雾凉季气温的差异对Pmaxα的影响较小;干热季和雨季较高气温下的α较小。  相似文献   
77.
根据GenBank中热带假丝酵母菌株pk233(ATCC 20336)POX4和POX5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通过PCR扩增,用一种简易的方法克隆了1230菌株中这两个基因。对POX4、POX5的测序表明,1230菌株的POX5基因与pk233菌株的POX5基因存在菌株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对蛋白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POX4和POX5编码的蛋白PXP4、PXP5进行Pfam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后,推测PXP4和PXP5的N端可能是FAD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78.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 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 :千烟洲人工针叶林土壤总体表现为大气CH4的吸收汇,原状林地土壤(Forest soil)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为7.67~-67.17μg&#8226;m-2&#8226;h-1,平均为-15.53μg&#8226;m-2&#8226;h-1;无凋落物处理(Litter-free)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是9.31~-90.36 μg&#8226;m-2&#8226;h-1,平均为-16.53μg&#8226;m-2&#8226;h-1。 二者对土壤CH4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夏>冬>春,但无凋落物处理CH4变化幅度较原状林地土壤大,无凋落物处理吸收高峰出现在10月,最低值出现在翌年3月,原状林地土壤则分别在9月和翌年2月,均提前1个月。对土壤CH4吸收通量与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分析表明: 无论是原状林地土壤还是无凋落物处理情况下,土壤CH4通量都与地下5 cm的温度和湿度相关性最高。偏相关分析反映了不同季节水热配置对土壤吸收CH4通量的影响:冬季为12月~翌年2月,温度起主要作用;雨季3~6月,温度作用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水分作用微弱;7~8月,CH4吸收通量随着湿度的降低而增加,但高温限制了CH4的吸收;秋季(9~11月)水热配置适宜,CH4通量达到高峰值。总之,CH4吸收通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 湿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温度过高会抑制其吸收。  相似文献   
79.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对热带珊瑚岛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是夹竹桃科的一种亚灌木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前期的试验性种植中,发现长春花对热带珊瑚岛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为了探讨长春花对热带珊瑚岛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该文以移植到热带珊瑚岛的长春花和生长于海南省文昌市苗圃的长春花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生理学特征、营养元素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与苗圃生长的长春花和其他耐胁迫的植物相比,移植到热带珊瑚岛上的长春花具有叶片厚、栅栏组织发达、比叶面积小等形态解剖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其光能吸收、水分储存和对环境资源的利用。(2)长春花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和抗胁迫能力。(3)长春花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较低,可以减少过多的光能进入叶绿体光合系统,防止过剩的光能对光合系统产生伤害。(4)热带珊瑚岛土壤养分含量低,但生长在岛上的长春花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高,表现出很强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因此,长春花对干旱、贫瘠等恶劣生境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可以作为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工具种。  相似文献   
80.
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火烧是一种清理采伐迹地的有效管理措施。尽管许多研究表明,火烧刺激了土壤的碳排放,但对亚热带火强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还缺乏了解。在中亚热带米槠常绿阔叶次生林采伐迹地上,设置高火烧强度(HF)、低火烧强度(LF)炼山造林处理,利用LI-8100对造林初期(2012年3月-2012年12月)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同时监测观测期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分析不同火烧强度对中亚热带造林初期土壤呼吸及排放量的影响,同时探讨影响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不同火烧强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对照(CT)相比,土壤呼吸在火烧后2个月以内显著增加(P<0.05),HF和LF分别增加76.3%和55.3%;在火烧后2-5个月内三种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之后,火烧处理土壤呼吸显著低于CT (P<0.05),HF和LF分别降低40%和32.6%;在观测期间火烧处理没有导致土壤CO2累计排放量的增加。(2)火烧处理下,仅HF处理中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5),但拟合决定系数较低。(3)单次降水事件会导致火烧处理下土壤呼吸的增加,而对照无明显增加;但连续性降水事件中,降雨早期促进土壤呼吸,而后期呈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