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研究员?杨小菊研究员?吴向午研究员等耗费十余年时间编著的《银杏植物》专著(图1)于2020年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中国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的一系列分册中的一册, 这是第一本编著完成并出版的古植物志书。 中国的古植物研究始自十九世纪后半叶,早期的论著都是由西方国家的学者发表, 直到二十世纪20年代以后才有中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植物化石, 迄今为止也已过去近一个世纪。在过去的百余年里, 中国的古植物学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关于中生代银杏目化石的系统研究被誉为是该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72.
王江 《生命世界》2016,(4):64-77
<正>《诗经·曹风·蜉蝣》中,用极其精炼的语言描摹了蜉蝣的形象:"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反覆,给小虫的一生铺陈了华丽的光芒。的确,蜉蝣是一种非常柔弱且害羞的昆虫,它的身世,可追溯到一亿  相似文献   
73.
袁圣钊 《化石》2016,(1):58-60
说起古生物明星来,广大化石爱好者一定会对三叶虫津津乐道.三叶虫种类繁多,不同品种之间差别巨大,有小到几毫米的球接子三叶虫,有70厘米长的裂肋虫,还有仿如外星人的Asaphus……各种奇形怪状的虫子让人不得不叹服生命的神奇.遗憾的是这种奇特的生物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就已经灭绝了,现在我们只能在岩石里找到它的甲壳遗体.  相似文献   
74.
李强 《化石》2016,(1):72-73
近期,英国《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期刊上在线发表了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曾志杰博士、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王晓鸣博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强博士和甘肃省博物馆颉光普研究员的合作研究成果.他们联合报道了产自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400多万年前的佩里耶上新鬣狗(Pliocrocuta perrieri)化石,这是继雪山豹鬣狗(Chasmaporthetes gangsriensis)之后在该地区发现的第二种鬣狗类化石,也是大型碎骨型鬣狗在青藏高原上的首次出现,对于研究鬣狗类的起源、多样性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李毅  李飞 《化石》2016,(2):66-67
正2016年3月11日上午,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发起,自贡市国土资源局、自贡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主办,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承办的"南方丝绸之路化石论坛"在自贡举行,来自全国的60余名古生物学者及科普工作者、西南各省(区、市)古生物专家委员会负责人齐聚一堂,交流化石研究、保护和利用之经验,对建立在化石保护基础上古生物学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当天,与会专家学者还为四川省第一座"化石村"——自贡土柱村保护站进行了揭牌,并正式启动了"南方丝绸之路化石科  相似文献   
76.
叶勇 《化石》2016,(3):53-56
正近期,著名SCI刊物"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2016年452期上发表了由中国和美国等国专家合作撰写的科研论文:"A new Minisauripus site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Tracks of small adults or  相似文献   
77.
正直到20世纪60年代,道路建设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才开始被人们关注。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主要关注公路对野生动物生境的干扰和水土水文效应的影响。欧美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席卷全球的环境启蒙运动中就针对道路建设对水土流失、水文效应给予了关注,并逐步发展了系统规范的防控方案。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开始建造一些为了野生动物穿越公路的桥梁和涵洞,如法国建造了150多座5~10米宽的小桥,建造了欧洲第一  相似文献   
78.
为了确保我国水体清洁,生活污水除了集中处理之外,分散式的净化槽系统也是不可缺少的。对生活污水分散处理的特点、难点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论述,探讨了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指出厌氧和好氧生物膜联合处理的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9.
《生物工程学报》2022,38(9):3115-3120
微针透皮给药也称为微针经皮给药,既微创而无痛,又适用于纳米药物的送递并可实现智能缓释。微针装置的表面带有许多微米级别的细针、尖头或插钉,以阵列方式连接在基座或圆筒上,也可做成贴片形式。由于针孔微细,其痛感以及对皮肤的损伤也微乎其微。微针可反复插入并抽离皮肤,通过控制微针插入的深度及插入抽离的速度等参数,最终实现穿透角质层并在皮肤中形成可逆性微通道的目标。  相似文献   
80.
华南寒武系地层中广泛富集微体骨骼化石,为解决某些疑难化石的亲缘关系及研究早期后生动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在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中发现一些管状微体骨骼化石。经鉴定后主要有4属,分别为小钻孔螺Torellella、似软舌螺Hyolithellus、鞘状螺Coleoloides和表面具鳞片状管状化石Mongolitubulus squamifer。Mongolitubulus分布范围较为广泛,本文结合前人对该化石亲缘关系的探讨及剑河寒武系"清虚洞组"化石的特征,推测M.squamifer可能是高肌虫的装饰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