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1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精油化学成份研究方法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油由于来源不同(各种类植物和不同的器官),其化学组成差异很大,而且大都非常复杂。它们基本组成包括脂肪类、芳香族,单萜和倍半萜等类化合物,也包含一些含氮和含硫的化合物。这些种类的化合物中有烃类及其含氧化合物,如醇、醛酮、酸、酯、内酯、醚、酚、环氧化合物等。然而精油的主要组成大都是以单萜、倍半萜和它们的含氧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62.
小偃麦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3.
三种桉叶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水蒸汽蒸油试验,发现已贮藏半年多的风干桉叶,仍有较高的含油量。云南省弥勒产的直杆桉(Eucalyptus maidenii)得油率为4.14%,蓝桉(E.globulus)为3.5%,福建省惠安产的窿缘桉(E.exserta)为1.2%,桉叶油生产厂也可以通过贮藏的风干桉叶生产桉叶油。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分析,从直杆桉叶油中鉴定出44个组份,蓝桉叶油中鉴定出35个组份,窿缘桉叶油中鉴定出26个组份。三种桉叶油单萜部分的组份基本一致,只是相对含量各有不同。桉油素含量,以直杆桉最高为68.02%,其次是蓝桉为67.54%,窿缘桉最低为34.33%。直杆桉、蓝桉可以怍材、油两用树种,窿缘桉不宜作油用树种。  相似文献   
64.
降脂红曲的菌学性质及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No.4降脂红曲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测定了其一般的化学成分,将No.4红曲米的色调和色价与其它红曲米进行了对比,确定了该红曲的最适培养条件,制定了No.4红曲米的质量标准,并验证了它可作为糖化酶的生产菌。  相似文献   
65.
高粱抗高粱蚜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富刚  刘俊 《昆虫学报》1991,34(1):38-42
高粱中的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糖和绝大部分游离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在感性品种中的含量显著地比抗性品种中的含量高.感性品种叶液微偏酸,抗性品种近中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梁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的抗性与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66.
轮叶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7.
<正> (山王丌)岗通城虎Aristolochia longgangensis C.F.Liang.民间用于治疗小儿高烧,损伤,虫伤等疾病。(山王丌)岗通城虎是一新种,其化学成分还未研究过。我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采用热乙醇提取其总成分,然后用冷乙醇溶解,再用石油醚洗涤,不溶物用硅胶柱层析  相似文献   
68.
刘华  靳永亮  张纪越  朱伶俐  盛天露  刘峰 《广西植物》2020,40(12):1699-1705
毛梗豨莶草(Siegesbeckia glabresce)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的活性。为明确毛梗豨莶草的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谱(二氯甲烷:甲醇20:1~0:1)、反相ODS柱色谱(30%~100% 甲醇)、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毛梗豨莶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毛梗豨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7-二甲氧基槲皮素(1)、芹菜素(2)、奥卡宁(3)、okanin-4''-O-β-D-6″-trans-p-coumaroylglucoside(4)、1H-Indole-3-carbaldehyde(5)、对羟基苯甲醛(6)、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7)、3,4-divanillyltetrahydrofuran(8)、buddlenol D(9)。除化合物1和化合物6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豨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9.
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落叶松针叶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现代波谱技术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提取浸膏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从落叶松针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arixol (1)、(2R)-5,4'-二羟基-6-甲基-7-甲氧基-黄酮(2)、2',4'-二羟基-4,6'-二甲氧基二氢查尔酮(3)、2',4-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尔酮(4)、2',4'-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尔酮(5)、异鼠李素(6)、4',5-二羟基-7-甲氧基-8-甲基黄酮(7)、山奈酚(8)、β-谷甾醇(9)、豆甾醇(10)、胡萝卜苷(11)、香草酸(12)、对羟基苯甲酸(13)、二甲基罗汉松脂素(14)、15-二十九烷醇(15)。其中,化合物2,4,5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浸膏在浓度为5~100 mg·mL-1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5%~70%、53%~72%、61%~71%和33%~65%。上述结果为更加深入探究落叶松针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