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6篇
  免费   857篇
  国内免费   2745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03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501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464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提出了基于图论模型的H系数分类蛋白质结构为H结型和NH结型的方法.论述了蛋白质结构中序列不相邻的C_α原子之间的空间距离与序列相邻的C_α原子之间空间距离的关系.用此方法对PDB的66个单链蛋白质结构进行分类,结果显示H结型占18.2%.H结在全α型中出现比例较高,在全β型中出现比例较小,所以H结倾向出现在含有α螺旋的蛋白质结构中.  相似文献   
942.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eNOS和nNOS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缺血再灌注早期eNOS与nNOS表达情况的观察,探讨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神经毒性作用时是否出现一氧化氮合酶(NOS)不同亚型的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激光多普勒灌流监测仪测血流来判断模型是否成功,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NOS与nNOS变化。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内eNOS表达在缺血1h内升高,之后到再灌注2h内持续降低;而nNOS的表达在缺血到再灌注2h内持续上升。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eNOS与nNOS的变化趋势不同。表明NO在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的发挥作用与NOS亚型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43.
944.
张鑫  程彪  黄昆 《生命科学》2010,(6):567-574
由蛋白错误折叠后聚集所产生的淀粉样蛋白沉积是导致老年痴呆症、疯牛病、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由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所形成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具有破坏胰岛β细胞膜结构、诱导β细胞凋亡和损伤β细胞功能的作用,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对IAPP的聚集性、聚集体的结构,以及其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不但有助于明确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而且最新研究也表明抑制IAPP的聚集可有效减少β细胞的凋亡,提高胰岛移植的成功率。因此,IAPP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中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靶点。该文对IAPP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后,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金葡菌L型感染90只C57小鼠后11.1%(10/90)小鼠发生肿瘤,14.4%(13/90)小鼠引起癌前病变。革兰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和Survivin、Ki-67蛋白及cDNA的表达。结果10只小鼠肿瘤及13只小鼠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及其cDNA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0.01);Survivin、Ki-67蛋白和cDNA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呈正相关。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与Survivin、Ki-67基因协同在小鼠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6.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及L型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能力,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用生物素断端标记(TUNEL)法检测PA及L型感染巨噬细胞2、4、8、12、16和20h后各时间段的细胞凋亡率,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的浓度变化。结果 PA及L型能诱导巨噬细胞发生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型诱导细胞的凋亡率弱于原菌(P〈0.05);PA及L型感染组培养液NO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PA及L型可诱导巨噬细胞发生凋亡,L型较其原型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弱,NO可能在巨噬细胞凋亡中发挥一定作用。PA及L型可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发挥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947.
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eoplasmaIST2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结果2135例患者总检出率为54.6%(1166/2135),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阳性1017例(47.6%);人型支原体(Mh)阳性32例(1.5%);Uu+Mh阳性117例(5.5%)。1166例患者支原体对9种抗生素够感性依次为原始霉素(99.8%)、交沙霉素(99.6%)、强力霉素(96.3%)、四环素(94.4%)、克拉霉素(85.6%)、阿奇霉素(77.6%)、红霉素(75.6%)、氧氟沙星(28.4%)和环丙沙星(22.8%)。结论支原体(尤其是Uu)感染已成为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治疗支原体感染应选择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等敏感率高的药物及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药物,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48.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后,CyclinD1、CDK4和P16在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发现金葡菌L型感染90只C57小鼠后11.1%(10/90)发生肿瘤;14.4%(13/90)引起癌前病变。革兰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感染率和CyclinD1、CDK4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 10只小鼠肿瘤及13只小鼠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D1、CDK4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呈正相关。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与CyclinD1、CDK4和P16蛋白在小鼠肿瘤发生和发展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4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3(Flt4),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和抗酸染色等方法检测65例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VEGF-C、Fit4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的检出率。并对前列腺肿瘤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VEGF-C、Flt4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和结核菌L型检出率,前列腺癌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P0.001~0.05)。VEGF-C、Flt4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和结核菌L型检出率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明显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Flt4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1)。结核菌L型检出率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VEGF-C、Flt4的蛋白及mRNA在前列腺肿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检出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转移呈正相关,提示这2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结核菌L型感染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关系。因此研究VEGF-C、Flt4的阳性表达和结核菌L型感染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Ki-67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抗酸染色等方法检测了65例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COX-2、Ki-67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的检出率;并对前列腺肿瘤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OX-2、Ki-67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和结核菌L型检出率,前列腺癌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P〈0.001~0.05)。COX-2、Ki-67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和结核菌L型检出率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明显差异(P〈0.01~0.05)。淋巴结转移组中COX-2、Ki-67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1)。结核菌L型检出率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COX-2、Ki-67蛋白及mRNA在前列腺肿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检出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转移呈正相关,提示2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结核菌L型感染极有可能导致基因的变异或过表达,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们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