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78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贵州8年、16年、28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凋落叶-土壤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探讨林龄对杉木人工林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林植物-凋落叶-土壤均呈高C低N、P元素格局,两两组分间差异显著(P0.05);成熟叶C/N(38.58)、C/P(376.67)偏低,其养分利用效率较低;与成熟叶相比,凋落叶N、P偏低,C/N、C/P偏高;土壤C/P、N/P偏低,C/N较高,说明土壤P素分解较快而N保存较好,反映了凋落叶分解不利。(2)成熟叶C、P以及根、凋落叶、土壤的C、N、P、C/N、C/P、N/P均受林龄的显著影响;从8年到28年,C、N、P含量在植物体呈先增后减趋势,而在土壤中相反,呈先减后增趋势,但在凋落物中C、P显著减小,且C/P,N/P显著增加,反映杉木林早期对养分需求旺盛,随年龄增大需求减小,凋落物分解受制于P素,加剧中幼期杉木生态系统养分供需矛盾。(3)成熟叶与凋落叶N、C/N、N/P之间显著正相关,凋落叶养分源自成熟叶;成熟叶重吸收率P(0.518—0.645)N(0.292—0.488),即对P的利用效率高于N。凋落叶与土壤C、C/N之间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C、N来源于凋落叶分解,但凋落叶分解缓慢,导致大量元素滞留于凋落叶,土壤损耗元素得不到补给,两者间养分循环缓慢。土壤与根C、P、C/N、C/P、N/P之间均显著正相关,土壤与成熟叶的C、N、P均不相关,表明土壤养分是杉木生长养分的主要来源,但土壤C、N、P含量对成熟叶C、N、P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2.
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71  
综述了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形态分为水溶性磷、铝磷、铁磷、钙磷、还原态可溶性磷、闭蓄磷、有机磷等 7种 ,其分布取决于各形态磷的性质。磷释放受 7种因素影响 ,厌氧、高 pH或低 pH值、高温、扰动、生物活动、底泥与水体含磷量的浓度差值以及钙质沉积物组分等因素均能促进沉积物中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993.
光润金线蛭种群数量动态与水体化学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4-1998年,在广州市郊菜田水沟每月观察淡水码磺光润金线蛭种群数量。测定水体10个化学因素,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光润金线蛭种群数量和化学因素关系。结果表明,每年种群数量动态不同,每年种群数量最多是4-6月份,占全年种群数量的57.14%-71.18%,影响每年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化学因素为pH,PO4^3-,Na^ ,Ca^2 ,Mg^2 ,影响5年种群动态的主要化学因素为Fe^3 。  相似文献   
994.
管道厌氧消化器是一种由若干管节横向串联组装而成的新型厌氧消化工艺。本文在分析管道厌氧消化器的流动状态和基质降解动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管道厌氧消化器反应过程模型——离散模型。用实验值作了模型参数估值。模型模拟管道厌氧消化器过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拟合良好,误差为7%左右,模型用作预测,其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95.
广州市典型森林区酸雨的化学组成、季节变化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报道了1998年4月至1999年3月广州市典型森林区降雨的化学组成中SO32-,NO3-,Ca2+浓度很高,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季酸雨较秋冬季严重.广州地区全年酸雨频率为80%,酸雨量占总降雨量的95%.结合气象资料并通过与其它地区酸雨化学组成的对比分析,认为广州地区酸雨形成机制具有局地冲刷和中远距离传输叠加的双重特征.酸雨中主要离子除来自于工业和交通污染源外(SO42--和NO3-),还受到陆地源尘埃(Ca2+)和海洋源(Na+和Cl-)的影响.广州酸雨中SO42-和NO3-的年沉降率分别为3200 eq/(hm2.a)和570 eq/(hm2.a),远远超过了维持生态平衡的最低临界值(200~300eq/(hm 2.a)),因而已对本地区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996.
化学为自然科学,由化学元素组成化学物质,不同的化学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化学物质,它和生物界的人体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物界分动物和植物,人是最高等的动物,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她由化学元素组成最小的细胞,由细胞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不同的器官按一定的顺序形成系统,由系统进一步组成人体。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人体内始终发生着许许多多的变化,既有物理的,也有化学的,人体与化学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化学反应,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人类,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谈人体与化学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7.
茶树根细胞壁对铅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提取的水培茶树龙井43根细胞壁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茶树根细胞壁对Pb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茶树根细胞壁对Pb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液初始pH值的升高而增大,当初始pH值在2.0~4.5时Pb吸附量快速上升.在吸附液初始pH值为4.5的条件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随着吸附液Pb浓度的提高,茶树根细胞壁对Pb的吸附量增大,其吸附行为更适合用Freundlich吸附模型拟合.当达到吸附平衡时,根细胞壁的Pb吸附总量为9.7mg·g-1,当吸附时间达到320 min时根细胞壁对Pb的吸附量可以达到平衡吸附量的90%,从解吸动力学曲线来看,在60 min时Pb的解吸量可以达到平衡解吸量的50%,吸附、解吸动力学方程更适合用二级速率方程描述.根细胞壁分别经酯化、果胶酶改性、氨基甲基化改性处理后,其对Pb的累积吸附量与未改性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51.1%、41.3%和10.8%,表明根细胞壁上的-COOH、半乳糖醛酸多聚物果胶质及-NH2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Pb在茶树根细胞壁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998.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植物特征与土壤元素动态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在 3~ 14 9年的时间尺度上 ,对黄土高原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特征和土壤养分元素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随着演替时间尺度的延伸 ,土壤全C、全N含量呈增加趋势 ,而土壤全K、全Na和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 ,土壤全P变化趋势不明显 ;此外 ,表层 (0~ 10cm)土壤CaO含量在演替系列上呈下降趋势 ,深层 (2 0~ 30cm ,4 0~5 0cm)则呈增加趋势。演替过程对几种土壤化学元素含量影响的程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2 )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在演替的中间阶段最高。 3)在演替的早期阶段 ,植物群落优势种往往具有稳定的土壤种子库、CR_生活对策和S_繁殖对策 ,在贫瘠的土壤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且具有较强的水平扩展能力和克隆繁殖能力 ,C_生活对策、在土壤全N含量较高的生境中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多年生植物 ,在演替中后期占据群落的优势地位。此外 ,在所涉及的植物特征中 ,多年生生活史 ,C_、CR_、SC_、SR_、S_生活对策 ,以及R_、W_、Bs_、VBs_和V_繁殖对策等特征在非优势物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4 )C_、SC_生活对策 ,克隆能力 ,多年生生活史 ,水平扩展能力 ,种子的动物传播方式 ,秋季开花 ,荚果、坚果等特征出现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与土壤全C、全N和全K含量正相关 ;而S_、SR_、R_、CR_生活对策 ,一、二年生  相似文献   
999.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床霉菌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剂由复合化学制剂和复合微生物菌剂组成。将有机物和无机物混合得到复合化学制剂,对微生物进行单菌种纯发酵后混合得到复合微生物菌剂;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述抑制剂在发酵床中霉菌的清除率达90%以上,霉菌毒素吸附率为70%,减少了霉菌和霉菌毒素对禽类的危害,解决了畜禽饲养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或饲料因素而造成的畜禽霉菌或霉菌毒素中毒问题,达到药物治疗之功效,从而改变畜禽肠道菌群平衡,解决了目前畜禽养殖中的抗生素滥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太子参在GAP实施过程中产地加工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乙醚回流-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分别提取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运用GC-MS-DS联用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法,对晒干和烘干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用GC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28%和0.13%.晒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9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87.19%)的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烘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15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77.34%)的成分是2,6-二(1,1-二甲乙基)-4-甲基苯酚,两者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