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65篇 |
免费 | 136篇 |
国内免费 | 1245篇 |
专业分类
56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219篇 |
2013年 | 195篇 |
2012年 | 271篇 |
2011年 | 295篇 |
2010年 | 322篇 |
2009年 | 332篇 |
2008年 | 398篇 |
2007年 | 294篇 |
2006年 | 243篇 |
2005年 | 259篇 |
2004年 | 177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96篇 |
2001年 | 170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125篇 |
1996年 | 131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141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96篇 |
1991年 | 75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蝰蟷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蜘蛛之一。《尔雅》(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成书)中的《释虫》,就有关于蝰蟷的记载。作为药用动物,古代文献中也多次涉及蝰蟷。如“蝰蟷者音窒当,尔雅作跌蜴,音迭当,今转为颠当虫”,“蝰蟷是处有之,形似蜘蛛,穴土为窝,穴上有盖覆穴口”(唐陈藏器所撰《本草拾遗》);“跌蜴既尔雅土蜘蛛也,土中有网”(明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82.
李红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16(1):59-61
目的比较大鼠肾大部切除与肾结扎两种方法制备的5/6肾切除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的异同。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左肾2/3切除加右肾切除,B组行结扎左肾动脉2/3分支加右肾切除,C组为假手术组。分别于第二次手术后5周、9周及13周测血压,处死大鼠,留取24h尿及肾组织。检测尿蛋白,肾组织切片染色。用半定量法评价肾小球硬化指数。结果第5周时,B组大鼠的收缩压显著升高,而A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第9周和13周A组和B组与C组大鼠相比,收缩压均显著升高。肾部分切除术后,尿蛋白随时间进行性增加。B组与A组相比,尿蛋白增加更为显著。A组和B组在各观察点均有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B组较A组肾小球硬化程度重。结论肾大部切除和肾结扎两种方法制备的大鼠5/6肾切除模型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3.
坡度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坡度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0年3月和9月分别对川中丘陵区坡度为5°、15°、25°的3种农田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土壤动物11657只,隶属4门11纲21目,弹尾目、蜱螨目、颤蚓目和线虫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数在3月随坡度增加无显著变化(P>0.05),9月则呈波动性上升(P<0.01)。群落密度在3月随坡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0.01),9月的变化趋势则相反(P<0.05)。群落多样性指数在3、9两月均随坡度增加呈显著波动性变化(P<0.05)。坡度对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等主要类群的密度影响显著(P<0.05),并具季节差异。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坡度对农田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Sorenson和Morisita-Horn相似性系数进一步表明坡度在3月份主要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组成,在9月主要影响优势类群的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坡度对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主要类群的密度有显著影响,并存在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84.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生活在海拔3800~4300m的原始冷杉林中,但有时也会在4300~4700m的低矮灌丛、草甸和流石滩上活动达数小时之久,甚至能跨越近千米的无林高海拔地带,因而它们是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灵长类。松萝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取食松萝的时间占总取食时间的91%。猴群活动范围可达近百平方公里。笔者在历时8年的野外考察中,已查明这一物种的全部现存自然种群只有13个,分布在云南的德钦、兰坪、潍西、丽江和西藏的芒康这五县境内,其现存种群数量为1000~1500只;所有现存自然种群几乎均处在相互隔离的状态,群间已不可能进行基因交流,充分表明它们已到达灭绝边缘。然而其栖息地内的商业伐木规模仍在继续扩大,周围的人口压力正在不断增加,各猴群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偷猎压力。这一现状委实令人担忧。如何拯救这一“国宝”应引起我国保护学家和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5.
孢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 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孢子植物的传播通常被认为主要依靠风、水、弹力等非生物媒介, 而动物的作用往往被忽略。本文主要概述了: (1)孢子植物对动物传播的适应: 一方面孢子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庇护所、繁殖场所等, 另一方面孢子植物也可产生视觉、嗅觉等方面的线索来吸引动物, 从而促进动物传播其繁殖体。(2)动物对孢子植物的传播模式: 包括体内传播(消化道和组织寄生)和体外传播两种, 这些模式都能对孢子植物繁殖体进行有效传播。由于动物间形态或生活习性的不同, 以致传播距离存在差异, 最短距离为0.1 cm, 最长距离可从北半球至南半球。(3)动物对孢子植物传播的生态与进化意义; 由于某些孢子植物繁殖体的结构特点或萌发的需求, 以致其繁殖体只能通过动物的传播才能得以定殖, 因此动物与孢子植物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 动物对孢子植物的传播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内容以及研究单方面的传播途径, 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考虑动物对孢子植物传播的有效性以及多途径同时传播对孢子植物定殖的影响, 同时应更加关注孢子植物和动物互惠关系的形成、维持机制及将来的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86.
长春净月潭不同林型土壤跳虫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跳虫是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之一,与螨类一起约占土壤动物的80%,在1m~2土壤内跳虫多达上百万。跳虫具有分解生物残体,促进土壤形成,传播细菌的作用。在卫生昆虫上占有一 相似文献
87.
蜕皮激素在动物界的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Butenandt 和 Karlson(1954)第一次从家蚕蛹成功地分离出结晶状态蜕皮激素(蜕皮酮)至今将近40年中,蜕皮激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对象从昆虫扩展到其他各类无脊椎动物;已鉴定出与蜕皮激素相关的化合物近200种,其中动物蜕皮激素61种和植物蜕皮 相似文献
88.
极北鲵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7-1991年4-10月对极北鲵的调查,试验结果表明,每年4月中,下旬出蛰,繁殖后休眠在5月上旬结束,9月中旬开始入蛰。孵化期15-20天,孵化率95.20%,孵化起点温度为1.53℃,孵化有效积温为263.16日度。变态期80-90天,人工饲养下的变态率为87.5%。 相似文献
89.
最新动物病毒分类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承平 《Virologica Sinica》2005,20(6):682-688
多次预告又几经推延的《病毒分类-国际病毒 分类委员会(ICTV)第8次报告》(以下简称第8次 报告),终于在2005年9月面世。虽然之前在网上 已陆续发布了一些内容,但翻阅此书,仍有一睹为快 之感,某些内容与事先网上发布的不尽相同,科属的 分类有所增添或改动。与2000年出版的第7次分 类报告相比,也有较大变化。该书的首席主编换成 了植物病毒学家Fauquct,出版社成了Elsevler Ac- ademic Press。而第7次报告首席主编为动物病毒 学家Van Regenmortel,出版社为Academic Press。 1995年出版的第6次报告仅586页,第7次报告 1162页。第8次更厚,达1259页,而且配有彩色图 文。不仅用丰富的色彩显示病毒的立体结构,如经 深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e)电子成象 的 蓝舌病毒(BTV)构象彩照,还对各科属内的正式 成员、暂定成员等用不同颜色的文字印刷,比黑白两 色的第7次报告自然更加悦目和清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