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背景】林可霉素是一种在临床应用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关于调控发酵生产中三级种子罐相关参数优化林可霉素发酵工艺的研究较少。【目的】优化林可霉素发酵工艺,提高林可霉素发酵效价及市场竞争力。【方法】对林可霉素生产中三级种子罐的培养基和接种量及三级种子移种菌龄进行优化。【结果】在三级种子罐培养基中葡萄糖、淀粉、玉米浆、黄豆饼粉和硫酸铵浓度分别为64.0、5.0、15.0、14.5和3.5 g/L,三级种子罐接种量为25%及三级种子移种菌龄为60 h的优化条件下,林可霉素四级发酵效价高达7 883 U/mL,比优化前效价提高了10%。【结论】对林可霉素生产中三级种子罐相关参数进行调控,初步优化了林可霉素发酵工艺,提高了发酵效价,为优化林可霉素发酵工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2.
"微生物工程工艺与设备"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入到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明确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制定课程的预期学习产出;在预期学习产出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课堂理论强化—网络教学平台—现场教学—仿真模拟"多元立体化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预期学习产出;建立合理的学习考评体系,评估学习产出,促进课程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3.
【目的】考察不同补料工艺对法夫酵母菌株生长和虾青素合成的影响。【方法】对法夫酵母JMU-VDL668和JMU-MVP14菌株在7 L罐中进行分批及分批补料培养; 同时, 测定发酵过程中生物量、虾青素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结果】采用恒DO补料, 法夫酵母JMU-VDL668菌株获得的生物量最大(64.6 g/L), 是分批培养的2.2倍; 采用恒pH补料发酵, 虾青素的产量最高(20.6 mg/L), 是分批培养的1.5倍。与JMU-VDL668菌株不同, 虾青素高产菌株JMU-MVP14菌株采用恒pH补料, 获得生物量最大(48.5 g/L), 但虾青素产量大大降低(仅17.5 mg/L); 采用脉冲补料, 虾青素产量最高, 达到414.1 mg/L, 与分批发酵相比提高了200.2%; 采用恒DO补料, 生物量(38.5 g/L)和虾青素产量(403.2?mg/L)增加显著, 与分批发酵相比分别提高了133.1%和192.3%。【结论】不同补料工艺对法夫酵母菌株生产虾青素影响很大。其中, 采用恒pH补料工艺, 法夫酵母JMU-VDL668菌株可以获得最高的虾青素产量, 而采用脉冲补料工艺, 最适于法夫酵母JMU-MVP14菌株发酵生产虾青素。  相似文献   
44.
微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欧李仁油的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欧李仁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以欧李种仁为材料,粗脂肪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测定了不同提取剂、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对欧李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三氯甲烷为提取剂,微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欧李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辐射功率462 W,辐射时间3 min,提取时间7 h,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5,欧李仁油提取率为47.37%,比常规索氏提取法提高了18.63%。  相似文献   
45.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NaCl浓度(0、50 和85 mmol/L)持续胁迫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 2种AM真菌对加工番茄耐盐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0 mmol/L NaCl处理条件下,2种菌的番茄菌根化苗的根系活力、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根系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非菌根植株,且丙二醛含量低于非菌根植株,但差异不显著。(2)在50、85 mmol/L NaCl浓度胁迫下,接种2种菌根真菌可显著提高番茄植株根系活力,促进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根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显著提高叶片中与抗逆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丙二醛在根系中的积累;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3)RT-PCR分析显示,AM真菌和盐胁迫共同调控H+转运无机焦磷酸酶H+- PPase的表达,随NaCl浓度的增加,AVP1基因表达量下降,但菌根化番茄植株的AVP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非菌根植株。研究表明,接种AM真菌后,菌根化植株可通过显著促进幼苗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有效降低体内膜脂过氧化水平,同时过量表达AVP1基因增加了番茄植株中离子向液泡膜的转运,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增强番茄幼苗对盐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46.
为了研究微波法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效果,分别考察不同微波功率、原料浸泡时间、料液比(g/mL,下同)、提取次数、微波辐射时间对黄连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微波法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功率500W,原料浸泡时间24 h,料液比1∶120,提取次数2次,微波辐射时间3 min,提取率达5.61%,提取效果较好。与硫酸法、石灰法、乙醇浸取法相比,不仅提高了提取速度,并且更加环保。  相似文献   
47.
本文研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浸泡时间4个因素对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得率的影响,运用L9(34)正交试验探索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浸泡时间对挥发油提取有显著影响(P=0.045),最佳时间为7 h;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9∶1、提取时间3 h、松针长度5 mm、浸泡时间7 h,通过验证实验验证此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8.
本文研究复方四参颗粒剂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酚酸B提取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立了复方四参颗粒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2次,第一次时间为2 h,第二次为1 h。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干膏得率为16.58%,丹酚酸B的平均量为22.42mg。与正交试验的结果相符,说明该提取方法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9.
韦平原 《蛇志》2013,25(1):45-46
鱼腥草为三白草蕺菜属植物蕺菜(Houffuynia 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地上部分,性味辛,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痈肿疮毒等病症[1]。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平喘等作用,其抗菌、抗病毒等活性物质是挥发油[2]。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鱼腥草口服液及含鱼腥草的方剂已作为抗菌消炎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  相似文献   
50.
食用菌加工产业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加工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处理食用菌子实体或菌丝体,生产食用菌制品。它可以解决食用菌从生产到商品出售所存在的时间矛盾,提高食用菌的商品价值。详细介绍了食用菌的干制加工、盐渍加工及罐藏加工技术,概括了食用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提出了对食用菌加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