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8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807篇
  410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长度为15~20mm的籼粳杂种幼穗接种于附加6-BA2mg/L(单位下同),NAA4,2,4—D0.5的N_6培养基上,直接诱导不定芽产生,将产生的不定芽转至增殖培养基上,可促进芽的快速繁殖,不定芽在增殖培养基上继代时间以20d为间隔,其增殖系数最高。此法具有得苗快和繁殖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3.
4.
收集小菜蛾卵的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广宏  张良武 《昆虫知识》1995,32(3):172-173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幼虫加单氧酶活性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邱星辉  冷欣夫 《生态学报》2000,20(2):299-303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6龄幼虫不同组织的加单氧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主要分由于外来物质的入口部位,以中肠和脂肪体的活性较高,在前肠、后肠和马氏管等组织中有相对较低的活性,而在体壁和精巢中未检测到O- 甲基作用。体壁表现一定的艾氏剂环氧化作用,但其活性不及中肠的10%,内源性制剂被证明并非体壁低加单氧酶活性的主要原因。不同组织生物量的差异及其动态  相似文献   
6.
九节茶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 九节茶[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又名草珊瑚、肿节风、接骨莲。 2材料类别带节茎段。  相似文献   
7.
采用判别分析预报稻瘿蚊主害代的发生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思松  昝坚 《昆虫知识》1998,35(6):323-325
稻瘿蚊Oresollacryzae(Wood-Mason)是闽西晚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其主害代(第4代)的发生趋势,与早稻后期田间标葱率、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降雨量、降雨天数息息相关。本文在参考文献[1]的数据基础上,充分利用上述信息,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判别分析方法[2],对武平县晚稻主害代精瘿蚊的发生趋势作出预报。1判别分析法设有六个P维母体民,G1,…,G,分别取n;,n。,…,n”观测值,n-n;+n,+…+n。。其中外一(X\”,X\’,…,X”’)设X’‘’,S’‘’分别为民的样本均值和样本协方差,X为总体样本均值。1.l判别系数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盐酸双氟沙星(difloxacin, 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及其与药代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实验采用超滤法测定了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 运用HPLC测定其对应时间点药物浓度, 并分析了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对DIF体内处置的影响。实验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为感染组, 健康异育银鲫为对照组。结果显示: 感染组各时间点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感染组与对照组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总药物浓度呈对数关系: y=-9.01ln x+74.34和y=-4.81ln x+65.15, 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游离药物浓度的对数关系式分别为: y=-6.36ln x+64.91和y=-4.36ln x+ 60.63; 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浆药时曲线均可使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 感染组DIF的吸收和消除慢于对照组, 其表观分布容积和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体内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促使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 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导致药物以结合药物的形式储存于血液中可能是导致药物组织分布受限、消除缓慢、长时间滞留于血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血雉繁殖期活动区与栖息地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并结合野外观察,对血雉繁殖期活动区与栖息地特征进行了研究。孵卵期(5月)雄鸟的活动区面积为31.90hm^2,雌鸟为8.67hm^2。育雏期一个家族的活动区面积为15.45hm^2(6月)和17.33hm^2(7月)。繁殖季节相邻两个繁殖对的活动区有重叠。血雉繁殖季节喜欢在北坡和东坡活动,这种选择与食物的分布有关。倒木在繁殖期栖息地选择中占有一定地位。用多元总体假设检验、单变量F检验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实验样方与对照样方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繁殖期喜选择山脊附近下层空间较为斤阔的灌木林或林间空地。  相似文献   
10.
秦岭雄性羚牛的发情行为与其社会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31日至8月31日在陕西省佛坪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羚牛秦岭亚种(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繁殖行为及雄牛的社会状态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每天在比较容易见到羚牛的区域内沿固定路线寻找羚牛,在不惊扰羚牛正常活动的情况下,记录牛群大小、群内个体的性别、年龄、雄性的社会状态,即是单独活动还是在繁殖群中;社会状态的变动,即每只是进入还是离开繁殖群;羚牛群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入群的独牛与群内其它雄牛之间的行为、与群内雌牛之间的行为。同时用摄像机辅助记录羚牛在群内的行为,并根据图像资料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校正。研究期间累计对277 头次雄性羚牛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到241次繁殖行为。虽然6月初至8月下旬都可以见到羚牛的繁殖活动,但80% 以上的繁殖行为发生在6月20日至7月10日期间,其中以6月21 ~ 30日间的繁殖活动最多(105 次)。繁殖季节中雄性羚牛有两种社会状态,即在繁殖群中和单独活动(即独牛)。研究期间累计的独牛比例占成年雄性的30. 32%,其中72. 62%的独牛出现在6月10 日至7 月10 日。6 月21 ~ 30 日间独牛比例最高,占成年雄性个体的50. 67%。雄牛进出繁殖群的现象比较常见,独牛的比例与繁殖行为正相关。繁殖高峰期后,单独活动的雄牛数量迅速减少。雄牛的社会状态会随着繁殖期的不同阶段发生改变,独牛在不同繁殖群之间移动寻求更多的交配机会。我们的研究结果不支持以往认为独牛是繁殖争斗失败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