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51.
微域环境因子对落基山圆柏插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8年生落基山圆柏(Juniperus scopulorum)的嫩枝为试验材料, 采用不同扦插密度和基质等处理措施, 研究了微域环境因子对插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不同扦插密度的生根部位、愈伤率、生根率、炼存率、生根效果指数(root effect index, REI)、离散度指数(rooting dispersion index, RDI)和分形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生根率、炼存率、REIRDI等发现, 密插处理的效果好于稀插, 稀插处理的插穗生根能力较差, 生根性状离散度较大。密插处理的插穗的根系平均分形维数是稀插处理的1.24倍, 两者差异极显著(p < 0.01)。不同扦插密度下插穗的生根部位和生根机制不同: 插穗在密插处理下形成诱生根, 在稀插处理下形成原基根。不同的扦插密度造成了落基山圆柏微域环境的显著差异, 但同一密度下不同基质种类对微域环境因子的调控作用有限。密插处理下插穗的微域环境相对湿度较高(最高可达83.5%), 温度较低, 光合有效辐射较小。这些环境因子的差异导致密插处理下插穗的净光合速率(Pn)较高, 蒸腾速率(Tr)较低。在0-60天内, 密插和稀插处理的插穗的Pn均呈上升趋势, 并且二者相差的幅度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大; 在60天以后, 二者均呈下降趋势, 相差幅度基本保持不变。密插处理下的Tr值在0-30天内基本保持不变, 而此时稀插处理下的Tr迅速增加。在30-60天内密插处理下的Tr快速增加, 60天时达到最大值, 但仍低于稀插处理。这些结果表明, 外部微域环境因子对插穗生根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其内在生理指标来实现的, 插穗营养状况的差异是造成生根机制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首次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对我国北方冬麦区普通小麦(14份)、斯卑尔脱小麦(10份)、密穗小麦(11份)和一批以外源小麦为主要血缘的优良轮回选择后代(12份)共47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差异研究,以探讨拓宽杂交小麦育种亲本遗传基础的途径,并分析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小麦杂种优势群的可行性。所用11个ISSR引物在47份材料中共扩增出238条带,其中208条具有多态性,占总数的87.4%。每个引物可以扩增出11-38条多态性带,平均为18.8条。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类型材料群体内的ISSR多态性都很高,其中以普通小麦最高(80.3%),轮回选择后代次之(78.7%),斯卑尔脱小麦(75.0%)和密穗小麦(74.9%)相对较小。遗传距离(GD)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材料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在0.3115-0.3442之间,明显高于不同类型材料群体内的GD平均值(0.2351-0.2743),特别是轮回选择后代材料与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密穗小麦之间也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3217、0.3256和0.3198。聚类结果显示,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密穗小麦和轮回选择后代材料明显划分为4大不同类群。斯卑尔脱小麦、密穗小麦以及外源小麦(含国内)为主要血缘的轮回选择后代单独聚在一起,是与其他材料明显不同的一个新的类群,表明利用轮选择方法创建新的小麦杂种优势群是可行的。另外,仅利用11个ISSR引物就能将所有供试的47份材料明显区分开来,并准确地确定各个基因型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据此,提出了可以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小麦杂种优势群进行划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53.
从白腐菌中筛选漆酶高产菌株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舜  A.LOMASCOLO 《菌物系统》2001,20(4):520-525
从中国分离的149株木腐菌中,有30株具有漆酶活性,在添加了阿魏酸的液体培养基中,漆酶产量高(每升培养液中漆酶含量在10000单位以上)的菌株有9个,游离细胞培养的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 G30,相邻小孔菌Microporus affinis G07,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W006,W006-2,W3008,G05和香菇Lentinus edodes G18,以及固定细胞培养的鲑贝革盖菌Coriolus consors 98563和干酪菌Tyromyces sp.98420。彩绒革盖菌,相邻小孔菌和血红密孔菌具有重要的生物工程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4.
添加壳聚糖的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添加壳聚糖的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抗菌性进行测试,为口腔抗茵印模材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不同的添加比将不同分子量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加入藻酸盐印模材料中,采用薄膜密着法分别测试添加抗菌成分后印模材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茵活性.结果:壳聚糖分别以1%和1.4%的添加比添加到藻酸盐印模材料中,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最好的抗菌性.随着脱乙酰度的提高,抑菌率均可达到100%.结论:添加壳聚糖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茵效果.  相似文献   
55.
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 strauch)和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 Guenther)的体温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相关非常显著(P<0.001)。在相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荒漠沙蜥的体温约高于密点麻蜥3℃,荒漠沙蜥集中选择38—40℃的环境,密点麻蜥选择35—37℃的环境。荒漠沙蜥的热僵死阈值为44—48℃,致死温度(T_(L50))为48℃,密点麻蜥的热僵死阈值为42—46℃,致死温度(T_(L50))为46℃。两种蜥蝎对低温的耐受性基本相似,冷僵温度为0——3℃,致死低温(T_(L50)):荒漠沙蜥为-2.3℃,密点麻蜥为-2.5℃。两种蜥蜴的这些差异与种的特征、栖息环境及体形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56.
中国十倍体割手密资源抗逆功能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倍体割手密是现代甘蔗品种重要的野生亲本和抗逆性状基因源,为了明确其抗逆相关基因的遗传背景,该研究选用来自脱水绑定因子DREB、水通道蛋白AQP、热激蛋白HSP70、WRKY1转录因子和随机引物组成的5对抗旱和耐高温相关功能标记,以63份甘蔗常用亲本材料和8份甘蔗原种作为对照,对中国保育的50份十倍体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5对引物共获得119个扩增片段,其中110个为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2.44%,平均多态信息量为92.53%,十倍体割手密抗旱功能标记多态性最高,甘蔗常用亲本材料耐高温功能标记多态性最高。(2)十倍体割手密在抗旱功能标记上具有较低的平均相似性系数值(0.541)和最大的分布范围(0.347~0.800),且主要集中在0.400~0.600之间,而在耐高温功能标记上甘蔗常用亲本材料虽拥有最大的分布范围(0.238~1.000),但甘蔗原种具有最低的平均相似性系数值(0.481),且相似性系数范围主要集中在0.400~0.600之间。(3)UPGMA聚类可将参试材料划分为较明显的两个大组,十倍体割手密与甘蔗常用亲本和甘蔗原种在聚类关系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研究表明,十倍体割手密资源无论是在抗旱功能标记DBF、Aqua方面,还是在耐高温功能标记SCB174、SCB190方面都与甘蔗常用亲本和甘蔗原种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而且在抗旱功能标记方面表现出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因此在后续甘蔗品种抗逆性状改良和亲本创新上应进一步加大十倍体割手密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57.
密点麻蜥体温与春季环境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密点麻蜥是变温动物,其体温的变化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本文从地温、近地温及气温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密点麻蜥体温的变化关系,证明以上环境因子与体温之间多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光照度关系不密切,与栖息地高度无关。  相似文献   
58.
本文综述了梅毒的实验室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特别是多聚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等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诊断早期梅毒、先天性梅毒和神经性毒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PCR诊断梅毒的多方面情况,并对PCR、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与经典兔感染试验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不同刺激声强情况下短声特性(极性、波形及相应频谱)改变对豚鼠圆窗记录的N_1N_2反应的影响。发现:①在低声强时,若维持刺激声强不变而使短声波形改变对N_1无影响,但是对N_2有轻微的影响。而高声强时,若维持刺激声强不变而使短声波形改变将引起N_N_2反应较为显著的变化。②不仅是短声的疏相,而且其密相对N_1N_2的形成有贡献。③N_1N_2反应不仅与短声刺激强度有关,而且还与短声的其它参数(如波宽等)有关。并就各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鉴定了170份小麦近缘物种材料苗期对北京地区流行的小麦白粉菌小种的抗性表现,包括引自美国和欧洲的斯卑尔脱小麦81份,密穗小麦27份,中国的西藏半野生小麦4份,和引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58份。结果表明,3份斯卑尔脱小麦表现抗病,它们是瑞士品种Hubel和Lueg以及德国的原始品种69Z6.245(编写PI348085)。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中有19份材料表现高抗至免疫。密穗小麦材料中有2份(即美国材料DN-2263和Coda)表现抗病。4份西藏半小麦苗期都不抗小麦白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