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目的:探讨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炎性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3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RRTI患儿18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90)和实验组(n=90),均给予止咳、退热、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3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82/90)高于对照组的78.89%(71/90)(P<0.05)。实验组肺部啰音、发热、喘息、咳嗽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治疗3周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周后CD8+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CD3+、CD4+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RRTI患儿,可迅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T细胞亚群以及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2.
近年来,哮喘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利用动物模型研究哮喘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诱导动物发生哮喘是比较成熟的方法。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等。该文主要介绍一种可以有效致敏129Sv品系小鼠、建立哮喘疾病模型的技术路线,并对模型指标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供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观察静注利多卡因在无痛宫腔镜术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L、C两组。L组麻醉诱导前缓慢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 mg/kg;C组以生理盐水替代。两组均静注丙泊酚1-1.5mg/kg进行麻醉诱导至睫毛反射消失,术中酌情追加丙泊酚。麻醉开始后,询问患者是否有静脉注射痛,观察记录术中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术中血压、心率平稳。L组较C组丙泊酚注射痛及术中术后疼痛程度减轻(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宫腔镜不良反应小,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需行FOB检查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试验组患者在局部麻醉基础上予以咪达唑仑0.05 mg/kg。记录麻醉前(T0)、FOB进入咽腔时(T1)、进入声门时(T2)、进入支气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并在各个时间点进行镇静评分,记录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知晓程度及检查结束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Ramsay评分随时间的麻醉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T2、T3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T3时MAP、HR、Sp O2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T3时点MAP、HR均较对照组低(P0.05),Sp O2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呛咳、躁动、中止检查及操作知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脉麻醉与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在FOB检查和治疗中可以减轻心血管反应,减少插管反应及操作时的知晓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胃癌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性别不限,年龄大于等于60岁,BMI20-25 kg/m~2,随机分为2组(利多组和对照组):利多组40例,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0 mg/kg,然后以1.5 mg/kg/h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前30 min;对照组40例,给予同等剂量和同等用法的生理盐水。术中维持BIS值在40-60。术后两组均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PCIA镇痛泵配法:两组均为芬太尼20μg/kg+生理盐水总量300 mL。观察并记录入室时刻(T_0)、气管插管即刻(T_1)、手术开皮即刻(T_2)、开皮后半小时(T_3)以及出手术室时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记录术前1 d及术后6 h、1 d、2 d、3 d、7 d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并进行比较,术后评估并记录术后6 h、1 d、2 d、3 d及7 d静息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利多组术后6 h、1 d、2 d和3 d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利多组4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10.0%),对照组13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32.5%),利多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预防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人中性粒细胞3H-LPS特异性结合量的影响。方法: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测量3H标记的LPS与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结合量。结果3H-LPS与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结合量随3H-LPS的增加而增加,当3H-LPS浓度增加到8nmol/L时,中性粒细胞与3H-LPS的特异性结合基本达到饱和程度。当加入50mmol/L利多卡因时,3H-LPS与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结合量显著降低。结论:利多卡因抑制3H-LPS与中性粒细胞结合  相似文献   
137.
吕良燕 《蛇志》2009,21(4):287-288
目的探讨1.33%利多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阻滞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中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乳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1.33%利多卡因组(A组)和0.25%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30例。于T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分别注入1.33%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结果两组硬膜外阻滞效果均满意.注入局麻药后两组RR增加(P〈0.05),BP降低(P〈0.05或〈0.01),A组RR增加和BP下降幅度小于B组(P〈0.05或〈0.01)。硬膜外阻滞后A组SpO2维持在96%~97%,无呼吸困雌发生,8组出现轻度呼吸困难4例。结论1.33%利多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阻滞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满意,对通气功能的抑制比0.25%布比卡因轻。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比较婴幼儿哮喘重度发作时,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和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的效果。方法:将78例哮喘重度发作婴幼儿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分别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万托林雾化(布地奈德组,35例)、万托林雾化+静脉用甲泼尼龙(甲泼尼龙组,43例)治疗,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组内不同治疗时间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哮鸣音及自我感觉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89~143.87,P<0.05或0.01);组间比较,各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婴幼儿哮喘重度发作时,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可达到与静脉用甲泼尼龙基本相同的效果;联合吸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全身用激素。  相似文献   
139.
本文分析了大脑皮层体感Ⅰ区(SⅠ)的下行活动是否参与针刺对疼痛的调节过程。在清醒麻痹家猫观察到,电针穴区对丘脑中央中核(CM)多数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有抑制作用。当用2%利多卡因局部阻滞 SⅠ后,多数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不为电针所抑制。而盐水对照组的电针效应仍与单纯电针组相同,是以抑制为主。在一组神经元同体比较两次电针效应可见,SⅠ局部阻滞的结果是使得电针对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抑制时程可被缩短。这表明,针刺镇痛效应与 SⅠ机能状态有关;SⅠ的下行活动参与了针刺效应的产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140.
狗心浦肯野细胞兴奋性超常期和复极化的时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单根玻璃微电极,经过转换开关,既作刺激又作记录的方法来测定狗心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中兴奋性的变化。31例实验结果表明,超常期在相对不应期之后,最大舒张电位之前,持续时间为78.0±20.8ms。常情况下,超常期的长短和3期末段膜电位复极所需时间呈正相关(r=0.884,df=29)。从低钾使超常期延长,利多卡因使超常期消失,表明超常期的出现与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反映着兴奋性和膜电位两者恢复速度之间的关系。从一些药物使超常期发生变化的实验(表Ⅳ),说明超常期的测定,可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中的一个实验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