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25篇
  103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克隆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溶细胞素基因(υυhA),构建原核表达系统并鉴定其表达产物的免疫性.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Vv GTC333和WZ01株DNA中扩增全长υυhA基因,T-A克隆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采用pET32a质粒构建vvhA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E coli BL21(DE3)宿主菌中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目的重组蛋白rVvhA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VvhA,SDS-PAGE检测表达和提纯效果.采用兔抗Vv全菌抗体的Western Blot和兔抗rVvhA血清的免疫扩散试验鉴定其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结果 所克隆的vvh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同源性分别为96.09%和98.26%.在0.5 mmol/L IPTG诱导下,rVvhA产量可占细菌总蛋白的18%.提纯的rVvhA经SDS-PAGE后仅显示单一的蛋白条带.重组蛋白rVvhA能与兔抗Vv全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免疫家兔可获得高效价抗体.结论 该研究成功地构建了创伤弧菌υυhA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rVvh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可作为Vv免疫检测试剂盒及疫苗的抗原.  相似文献   
72.
为体外验证流感病毒PB1-F2与热休克蛋白Hsp40相互作用,通过两个方向的GST pull-down试验验证PB1-F2与Hsp40的相互作用。构建GST-多肽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PB1-F2和pGEX-6P-1-Hsp40,并在大肠杆菌(E.co-li)BL21中诱导表达;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LEGFP-Hsp40及pCAGGS-PB1-F2,并分别转染293T细胞使其表达Hsp40及PB1-F2融合蛋白,然后进行GST pull-down试验验证二者的相互作用。成功地构建了两种蛋白的各种表达载体,经表达、纯化获得了可溶性的GST-多肽融合蛋白,GST pull-down试验正反两方向都证实了PB1-F2与Hsp40的相互作用,初步证实了流感病毒PB1-F2在体外能与Hsp40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3.
汤明  陈森林  曾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7):1039-1041,F0003
目的1观察热休克蛋白60和热休克蛋白2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80例,其中淋巴结转移40例(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40例(无转移组);另外,在结直肠癌80例中,有结直肠腺瘤(腺瘤组)以及距肿块15cm以上的正常肠粘膜(对照组)各4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蛋白的表达。结果:HSP60的表达主要定位在癌细胞胞浆,在对照组、腺瘤组、非转移组、转移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30%、57.5%、90%,组间比较发现,对照组与转移组、腺瘤组与转移组、转移组与非转移组(x^2=10.912,P〈0.001)的HSP60阳性表达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与腺瘤和非转移组间以及腺瘤与非转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SP27的表达主要定位在癌细胞的胞浆,在对照组、腺瘤组、非转移组、转移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5%,50%,90%,组间比较发现,对照组分别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腺瘤组分别与转移组;非转移组与转移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腺瘤与非转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SP60和HSP27表达间无统计学相关。结论:HSP27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相关。而HSP60的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丹参酮IIA磺酸钠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方法:复制SD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即经右侧股动脉插管放血,左侧股静脉建立液体通道,经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监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在达到最大放血量后,治疗组大鼠给予丹参酮IIA磺酸(10mg/kg)。按时间点经股静脉取大鼠静脉血,测量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各组心肌酶改变。并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Iβ、IL-6、IL-10和TNFα的改变。结果:丹参酮IIA磺酸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显著减轻了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改善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鼠的低血压;抑制了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可能在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了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提供了新的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检测HSF1 mRNA的real-time PCR的方法,了解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HSF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20例肝细胞癌患者及2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中HSF1 mRNA的表达量。结果: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HSF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5);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HSF1 mRNA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肿瘤大小、门静脉侵犯情况、HbsAg水平及AFP水平的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的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al-time PCR技术可以成功检测外周血中HSF1 mRNA的表达量,HSF1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世界新军事变革所带来的军队建设和作战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正冲击着军事医学领域.现代战(创)伤的救治更加重视组织功能的恢复与重建.干细胞治疗作为一项逐渐成熟的新兴再生技术,已在眼、耳、脑、脊髓、外周神经、肌肉、骨髂、肺、心血管、皮肤、肾脏等组织器官中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极有可能完全改变现有的治疗方法和恢复手段.军队目前尚未构建战备干细胞库,建设军队自己的临床级战备干细胞库,深入开展干细胞技术研究对现代战争中军人的创伤救治与修复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7.
利用HSP65(heat shock protein 65,HSP65)中与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两段功能表位EE14(176-189)、DL18(215-232),通过戊二醛偶联法与BSA(bovine serum albumin,BSA)制备成多肽-BSA偶联蛋白,获得可用于免疫高脂膳食动物的蛋白。与PBS(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组比较,多肽免疫组抗HSP65抗体滴度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无明显区别(P0.05),抗自身肽的抗体在两免疫组的结果不同,但两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都显著增加,两免疫组斑块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9.61%与36.75%,为PBS组(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百分比为10.35%)的3.8倍和3.6倍,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HSP65相关B细胞表位肽,皮下免疫能显著促进AS(atherosclerosis,AS)斑块生成。在后续研究中可利用以上表位,通过改变免疫方式,设计可用于抑制AS斑块生成的免疫调节剂,进一步考察HSP65功能性B细胞表位的免疫预防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8.
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胁迫适应性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英  李华  王华 《微生物学报》2008,48(4):556-561
苹果酸-乳酸发酵有利于提高葡萄酒品质,为了获得高活性的直投式酒酒球菌发酵制剂,从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理解该菌种胁迫耐受性增强的机制是必要的.本文就酒酒球菌利用苹果酸-乳酸发酵和膜结合的H -F0F1-ATP酶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和能量供给;胁迫适应过程中细胞膜组分的调整;小热休克蛋白Lo18等胁迫蛋白及其相应的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胁迫适应性反应机制的研究对发酵剂菌株的筛选、发酵剂的制备及其他工程菌株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后文简称VSD)对骨科创面的疗效,并与植皮后传统加压包扎相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5例感染创面病例采取手术清创后予VSD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创面感染得到控制后,创面干净,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达到植皮的要求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实验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法闭合创面,35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对两组术后的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此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植皮联合VSD组与植皮加压包扎组,在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面达到游离植皮条件后,游离植皮联合VSD负压引流可以促使皮片黏附,保持创面洁净,避免皮下渗液积聚,有利于皮片的存活,与植皮加压包扎组相比,减少了平均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减少抗生素平均应用次数,提高了植皮成活率,说明游离植皮联合VSD组优于游离植皮加压包扎组,游离植皮联合VSD法治疗骨科创面有显著疗效。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皮后的固定方法,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燕麦米汤对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肠道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经肠道给予燕麦米汤对肠道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烧伤面积≥30%TBSA的患者42例,并随机分为:燕麦米汤组,伤后24h内开始经鼻肠管给予燕麦米汤;对照组,伤后24h内开始经鼻肠管给予50g/L葡萄糖盐水,连续4d,每组21例。在伤后1、2、3、4 d分别检测其血清二氨氧化酶(DAO)值及动脉血乳酸(LAC)含量,观察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伤后血清二氨氧化酶及动脉血乳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燕麦米汤组血清二氨氧化酶在伤后2、3、4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脉血乳酸含量在伤后2、3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过程中燕麦米汤组其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开始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继发感染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严重烧伤休克期尽早鼻饲燕麦米汤能较好地促进肠道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