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2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小鼠心脏在不同温度(40、42、44、46℃)热休克处理后,各恢复期(2、4、8、12、24小时)HSP70 的表达。结果表明,(1)44、46℃热处理能诱导心肌细胞合成 HSP70,以46℃为多(P<0.01),且于恢复期4~8小时为合成高峰(P<0.01);(2)阳性免疫反应定位于心肌细胞质中,核呈阴性反应。提示了心脏有较强的耐热能力。  相似文献   
122.
分子伴侣     
李强 《生物学通报》1995,30(3):16-17
分子伴侣是最近十几年才发现的一类非常保守的蛋白家庭。它与酶的作用方式类似,能和某些不同的多肽链非特异性结合,催化介导蛋白质特定构象的形成,参与体内蛋白质的折叠、装配和转运,但又不构成其结构的一部分。这类保守的蛋白家族大致可分为四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其中研究得最多的是热休克蛋白。实际上,分子伴侣是一种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协助者,主要参与蛋白质次级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3.
经Sepharose Q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 30凝胶过滤层析,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细胞内分离纯化了一种小分子蛋白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纯度鉴定为单一条带,经质谱分析、N端测序、同源序列比较,确定该蛋白质为大肠杆菌冷休克蛋白CspC.在此基础上,用圆二色光谱测定了其二级结构含量,初步探索了其热稳定性及与单链DNA结合后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124.
利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参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形成的可能分子机制.细胞免疫荧光技术、RT-PCR和免疫印迹技术显示,HSP27在转移潜能不同的肝癌细胞Hep3B、MHCC97L和MHCC97H中定位于细胞浆,亦可见于细胞核,HSP27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呈正相关.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MHCC97H的HSP27 RNA干扰试验结果显示,HSP27 RNA干扰后MHCC97H的侵袭(MHCC97H组:21.36±2.92;对照RNAi组:19.88±2.23;RNAi组:11.40±2.05)、运动能力(MHCC97H组:26.35±3.29;对照RNAi组:24.43±3.17;RNAi组:10.92±2.27)明显减弱,细胞凋亡显著增加(MHCC97H组:15.12%;对照RNAi组:17.56%;RNAi组:27.64%).同时进行信号转导基因芯片检测发现,HSP27干扰后核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并且免疫印迹显示细胞核内活化的NF-κBp65减少,细胞内磷酸化IκBα降低.另外,免疫共沉淀检测发现,在肝癌细胞内HSP27可与IKKβ、IκBα共沉淀,且在HSP27RNA干扰后IKKβ与IKKα结合能力下降.这些结果提示,HSP27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内NF-κB通路的激活,影响细胞凋亡和细胞运动,在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5.
纳洛酮和电针改善创伤应激大鼠的免疫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u LN  Jiang JW  Wu GC  Cao XD 《生理学报》1998,50(6):636-642
本工作研究了中枢阿片肽系统在手术创伤介导大鼠免疫功能低下效应中的作用以及电针对创伤介导的免疫功能低下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正> 生长因子连锁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遗传技术公司等单位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小组,发现了生长因子和致癌基因之间的新联系。这个联系能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些致癌基因如何引起细胞无控制的生长。这一发现说明,缺乏生长因子感受器是一种动物病毒引起鸡白血病的发病机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发现的这种联系使最近在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的发现得到了扩大。基金会和美国的发现表明,当在创伤修复中通常应用的生长因子发生变化后,可能参与某些癌变。新的研究表明,通过制造生长因子感受器(相当于锁,而且始终是关着的)的修改的变  相似文献   
127.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对内毒素休克小肠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hi EY  Jiang XJ  Bai H  Gu TX  Yoshiki N 《生理学报》2005,57(1):39-44
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的方法建立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探讨内毒素休克时小肠微循环的变化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小肠微循环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小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fterial pressure,MAP)变化情况。利用FTTC标记红细胞和活体显微镜方法直接观察并计算小鼠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红细胞的流速和流量,并观察敲除小鼠iNOS基因和选择性iNOS抑制剂S-methylthiourea sulfate(SMT)对实验过程中小肠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野生型小鼠,应用SMT处理和敲除iNOS基因对基线的MAP、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红细胞流速和流量没有显著性差别。给予LPS后,小鼠的MAP进行性下降。给予LPS前,应用SMT和敲除小鼠iNOS基因可以显著提高MAP:给予LPS后,小鼠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红细胞流速和流量显著下降。给予LPS前,应用SMT和敲除小鼠iNOS基因可以显著提高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红细胞流速和流量。结果表明,iNOS在内毒素休克小肠微循环衰竭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能性  相似文献   
128.
妇科与外科腹腔镜联合手术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并且通过更改腹腔镜方向,可同时完成相距甚远的妇科和外科疾病的手术,这弥补了传统开腹手术难以联合手术的不足.哈尔滨市第一医院1999年6月至2005年5月共完成妇科合并外科疾病联合腹腔镜手术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A5(HSPA5)诱导的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sham、缺血再灌注(I/R)、vehicle + I/R、3-甲基腺嘌呤(3-MA) + I/R、scramble siRNA + I/R和HSPA5 siRNA + I/R组(n=6)。Sham组只进行手术操作,不插入线栓。I/R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60 min后再灌注24 h。Vehicle + I/R组和3-MA + I/R将5μl 0.9% NaCl或3-MA (30 mg/ml)在MCAO前30 min侧脑室注射。scramble siRNA + I/R组和HSPA5 siRNA + I/R组将5μl scramble siRNA或HSPA5 siRNA (2μg/μl)在MCAO前24 h侧脑室注射。检测神经细胞内自噬体、缺血大脑皮层(LC3)-Ⅱ/LC3-I表达、神经元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显微镜下sham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形态正常;I/R组小鼠缺血大脑皮层神经元胞质中细胞器减少,自噬体形成。与sham组比较,I/R组缺血大脑皮层LC3-Ⅱ/LC3-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 0.05);与I/R组相比,3-MA + I/R组或HSPA5 siRNA + I/R组缺血大脑皮层LC3-Ⅱ/LC3-I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 0.05);3-MA + I/R组及HSPA5 siR-NA + I/R组I/R后脑缺血性损伤及神经系统症状加重(P < 0.05)。结论:HSPA5诱导自噬可能在小鼠局灶性I/R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究限制性输液与充分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因感染性休克入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限制性输液)与对照组(充分液体复苏)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转归情况,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出血量、总输液量、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2例病情控制不佳者转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死亡,总发生率为26.83%;对照组患者出现DIC 8例,ARDS 7例,MODS 5例,最终出现3例死亡,总发生率为56.10%,两组患者术后转归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MAP、CVP、HR、出血量、总输液量及尿量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较充分液体复苏能够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血流灌流状况,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更显著,更适合在围手术期麻醉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