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67-71
本文研究了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 (Walker)捕食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Douglas)若虫的功能反应和数值反应。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黄玛草蛉2龄和3龄幼虫对埃及吹绵蚧若虫的捕食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拟合方程分别为Na=0.6885×No/1+0.6885×0.0433No和Na=1.2085×No/1+1.2085×0.0200No,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67和0.9858,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3.09和50.00。数值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埃及吹绵蚧若虫密度对黄玛草蛉的生长、发育、繁殖有着显著影响。随着猎物密度增大,黄玛草蛉幼虫发育速率、雌虫产卵量、孵化率及雌性比增大,成虫寿命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埃及吹绵蚧若虫密度5、10、15、20、30头分别是黄玛草蛉幼虫存活、幼虫化蛹、成虫羽化、后代卵孵化及世代延续的临界值。猎物密度为30、40、50头时,黄玛草蛉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种群的性比、成虫寿命、产卵量及孵化率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  相似文献   
92.
齿蛉科昆虫隶属于昆虫纲广翅目,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本研究调查了湘西地区的齿蛉科幼虫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齿蛉科幼虫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多样性特征.共采集到东方齿蛉Neoneuromus orientalis、炎黄星齿蛉Protohermes xanthodes、花边星齿蛉Protohermes costalis和中华斑鱼Neochauliodes sinensis4种齿蛉科幼虫.东方齿蛉仅在自然保护区和自然河流分布,炎黄星齿蛉和花边星齿蛉广泛分布于各种流水生境类型,中华斑鱼蛉除在各种流水生境类型中分布外,在静水的小型水库也有分布.自然河流的齿蛉科幼虫多样性指数H'最高,其余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自然溪沟和农业区;丰富度指数R趋势与H'指数相似,但农业区R指数高于旅游景区.本研究表明,不同种类齿蛉科幼虫在湘西地区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自然条件优越的生境类型中齿蛉幼虫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93.
记述中蝎蛉科Mesopanorpodidae Tillyard,19181新种,宽形中蝎蛉Mesopanorpodes latus sp.nov.。化石标本采自于陕西铜川中三叠世铜川组下段上部的灰绿色泥岩和页岩。新种属于陕西昆虫群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属陕西动物群、陕西生物群的一个类别)。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相似文献   
94.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蝎尾蕉科代表植物金嘴蝎尾蕉(Heliconia rostrata Ruiz&Pavon)的花部维管束系统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心皮背束在延长部的基部分裂为内外2分支,内方分支与胎座维管束汇合后进入花柱,远轴面2枚外方分支在延长部的顶部分裂为2~4束进入远轴面2枚外轮雄蕊,而近轴面1枚外方分支则进入退化结构成为其中脉;隔膜束在延长部顶部亦分裂为3~5束,最终分别进入3枚内轮雄蕊;子房壁其它维管束最终进入花被片。本研究认为金嘴蝎尾蕉花部花瓣状退化结构与另外2枚外轮雄蕊具有完全相同的维管束系统来源,应属于雄蕊成员,且支持Kress关于蝎尾蕉科是姜群的姊妹群,区别于芭蕉群其它3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95.
内蒙古道虎沟中侏罗世小蝎蛉科(昆虫纲,长翅目)昆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小蝎蛉科化石1新属2新种:多脉原始小蝎蛉Protochoristella polyneura gen.et sp.nov.,美丽原始小蝎蛉P.formosa gen.et sp.nov..简要讨论了小蝎蛉科的起源与演化.所有化石标本均采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模式标本现保存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96.
冀中农区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专  吕小红  胡德夫  陈合志  李凯 《生态学报》2007,27(8):3379-3383
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是华北农区的主要天敌昆虫,研究了作物主要生长季节大草蛉的分布动态及其对栖息地的选择取向,结果表明,(1)大草蛉对栖息生境有较强的选择性,明显趋向于田间杂草地生境;(2)大草蛉在田间草地带上的栖息较为稳定,且受田间草地带宽度的直接影响,宽度1m左右的草地带有更高的大草蛉密度;(3)林带对大草蛉分布显示出积极作用,其效应范围因林带结构不同表现各异;(4)作物生长后期林带逐渐成为大草蛉栖息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97.
中国宠物商店出售的2种越南异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生  杨啸风 《蛛形学报》2007,16(2):92-103
本文研究了中国宠物商店出售的产自越南南部的2种异蝎,其中1种鉴定为彼得异蝎Heterometrus petersii(Thorell,1876),另外1种系新种,命名为梁氏异蝎Heterometrus liangisp.nov.  相似文献   
98.
【目的】明确本地优势天敌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对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及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和生防潜力。【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功能反应模型评价了黄玛草蛉2和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黄玛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后趋于捕食饱和状态,而其捕食率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逐步下降,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草地贪夜蛾均表现为Ⅱ型功能反应。黄玛草蛉2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150, 0.084和0.094,处理时间Th分别为0.282, 0.333和0.519 h,理论日最大捕食量T/Th分别为85106粒、72072头和46.242头;黄玛草蛉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2.018, 0.288和0.259,处理时间分别为0.102, 0.311和0.375 h,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35294粒、77170头和64000头。【结论】黄玛草蛉2和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均具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黄玛草蛉3龄幼虫比2龄幼虫具有更强的捕食效率。  相似文献   
99.
描述了采于中国西藏等蝎属1新种——西藏等蝎,Isometrus(Reddyanus) tibetanus sp.nov.。为了比较,根据原始模式标本和保存在法国自然博物馆的系列标本,重新描述了原始描述于印度和尚分布于尼泊尔的阿萨姆等蝎Isometrus(Reddyanus) assamensis Oates,1888。西藏等蝎,新种Isometrus(Reddyanus) tibetanus sp.nov.(图1~13,27~31,33)正模♂,中国西藏车苏(Chesu),1970年9月,Lingberg采(现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体长42·70mm。根据一般形态,新种近似于原始描述产于印度和尚分布于尼泊尔的阿萨姆等蝎Isometrus(Reddyanus) assamensis Oates,1888(图14~26,32,33),但如下特征不同于后者:1)身体颜色更浅,呈浅黄色到浅红黄色,具不明显或荒废的斑点,而阿萨姆等蝎I.(R.)assamensis相反,其身体和附肢具褐色斑点,且背甲和中体背板主要为浅褐色,2)后体节的脊和背脊的后顶颗粒较弱,3)背甲和中体背板的颗粒稀少或荒废。词源:新种的种名以模式标本的产地而拟定。  相似文献   
100.
描述了产于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的豚蝎属2新种:老挝豚蝎Chaerilus laoticus sp.nov.和越南豚蝎Chaerilus vietnamicus sp.nov.。为比较,根据保存在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系列标本,重新描述和图示了产于越南南部的佩氏豚蝎Chaerilus petrzelkai Kovaík,2000。老挝豚蝎,新种Chaerilus laoticus sp.nov.(图20 ~38,54 ~57,62,63 , 66 , 67)正模♂,副模:4 ♂♂, 4♀♀,老挝库安县(Xiang Kuang, 1 500m) ,1939年1月,C.Dawydoff采。模式标本保存在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1 ♂和1♀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体长19 ~21mm。身体基色为浅黄至浅红黄色。背甲前缘平直,雄蝎几乎无脊和具弱的颗粒,雌蝎具稀疏而强的颗粒;雄蝎背沟浅,雌蝎背沟适度深。后体脊较显著;节Ⅰ腹脊退化,节Ⅱ腹脊较显著。触肢螯的可动指和固定指齿缘具7 ~8排斜齿。雄蝎栉板具5个栉齿,雌蝎栉板具4 ~5个栉齿。生殖板亚卵圆形。听毛模式B型。词源:新种的种名以模式标本的采集地而拟定。越南豚蝎,新种Chaerilus vietnamicus sp.nov.(图39 ~49 ,58 , 59 , 68)正模♀,越南老街红河(接近中国河口边界) , 1960年,采集者不详。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体长26.5mm。身体基色为浅黄至浅红黄色。背甲前缘稍凹入,几乎无脊和具弱的颗粒;背沟深。后体脊适度到较显著,腹脊退化或缺。触肢螯的可动指和固定指齿缘具14 ~15排斜齿。栉板具4 ~5个栉齿。生殖板亚三角形。听毛模式B型。词源:新种的种名以模式标本的采集地而拟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